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索福克勒斯著作《安提戈涅》被一些哲学家和法学家视作与自然法的形成有莫大的关联。亚里士多德认为安提戈涅提出的天条神律揭示了自然法的实质。自然法是神定的法律,是宇宙中的最高理性。安提戈涅的鲜血警醒了许多人,法律如果不关怀人性,最终只会成为统治阶级背离人性、欺压人性的工具。人伦精神应自始至终地融汇于法律之中,成为其正义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2.
《安提戈涅》堪称戏剧哲学,它通过新国王克瑞翁颁布禁葬令、把葬礼置于政治的监管之下所引起的广泛冲突考察了政治这个属人的事物,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古代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安提戈涅被"判刑"后所处的位置,是一个被悬置的公共空间。安提戈涅虽未被判死刑,但实际上与死人无异,因为她已被排除在政治共同体之外,亦不受律法的保护,沦为了阿甘本笔下的"裸命",成为一名"活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失去了政治性,因为制造"裸命"是主权者最原初的政治活动,所以成为"牲人"的她实际上暴露了这种深层次的相互依存之关系。其中也体现了法的暴力以及统治者、牲人与法律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矛盾关系。而最后安提戈涅的自我了结则让她成功斩断这种关系,并超越受害者的身份而成为悲剧英雄。《安提戈涅》警示我们注意当下西方社会中在"民主法治"外衣下的"主权暴力"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索福克勒斯笔下《安提戈涅》巾的女主人公死亡的原因,主要从命运,法律及情感等因素出发,分析造成女主人公人生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索福克勒斯笔下《安提戈涅》中的女主人公死亡的原因,主要从命运,法律及情感等因素出发,分析造成女主人公人生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徐洁 《文教资料》2006,(20):85-86
《安提戈涅》拥有古希腊文化的各种原初叙述,虽然它不免铭刻上男权中心的思维,但它仍然保留了丰富的歧异,这使我们可以对它进行重新诠释,寻出父权文化体系发端的蛛丝马迹,以及潜藏在男权文化历史地表下女性的欲望与言说。在女性主义的观照下重读《安提戈涅》,不难发现它是一部关于两性之间关系的探索,而“觉醒”的主人公安提戈涅则成为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自强自立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仲晓敏 《文教资料》2009,(19):27-29
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历来纷争不断,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在和后在之争.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间谍>的女主人公维尔洛克夫人的悲剧命运和安提戈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此的一个原型内核经久不衰,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安提戈涅式人物维尔洛克夫人进行重新解读有着历史和时代的意义.历来的文学批评家们和康拉德本人都认为是维尔洛克夫人的母爱燃起了杀夫的念头,但是通过原型内核的重新审视,本文作者得出了这个内核的实质是先在和后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经典之作《俄狄浦斯王》,可谓人人皆知,然而,它的姊妹篇《安提戈涅》却被打入冷宫。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这个角度,分四个方面重新解读这篇巨著。从而,进一步肯定了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才能。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女性意识、女人的第二性、与女性的决裂、双性一体。  相似文献   

9.
李六乙执导的舞台剧《安提戈涅》在剧本上表现出对索福克勒斯原著的绝对尊重,同时用极端简化的舞台形式、强化仪式感和形式感的实验性表演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通过这种改编,舞台剧隐去了原著中的命运元素,全剧核心从安提戈涅代表的神性转变为以克瑞翁为代表的人性,围绕着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矛盾,成功地将经典古希腊命运悲剧演绎成为一出现代存在主义悲剧.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描绘了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被北方工业丈明所取代的这一丈化观念转型期,爱米丽作为一个南方价值观念代言人的贵族小姐,采取了完全拒绝新观念的态度,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最终沦为了南方旧道德的殉葬品。本丈结合同样处于两种价值观念交替时成为牺牲品的安提戈涅和哈姆莱特,来探悉爱米丽小姐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11.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伟大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悲剧的起因是俄狄浦斯和她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母亲)伊俄卡斯忒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刀兵相见,波吕涅克斯率外邦的军队回来攻打自己的祖国,厄特俄克勒斯奋起抵抗,结果两人都战死沙场。他们的舅父,也就是当时的国王克瑞翁为惩罚叛徒,下令严禁安葬波吕涅克斯,违者将被处死。他们的妹妹安提戈涅不顾克瑞翁的政令,以维护亲族道德准则为出发点,冒着生命危险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的尸体,因而被国王关在墓室中死去。随后,国王的儿子海蒙为未婚妻安提戈涅自杀殉情,王后又因儿子的死而自杀,克瑞翁一意孤行酿成了这出悲剧,最后自己也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痛苦之中,成为一个道义上的失败者。这部作品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不少人认为安提戈涅所维护的是“神律”,也就是“天神所重视的天条”[1]也有人认为她维护的是人性,坚持个人的感情高于一切;还有人说她是用人道主义精神来反对狭隘的城邦至上观念对人性的压制。后种观点一般认为,悲剧的实质是以克瑞翁为代表的国家法律和以安提戈涅为代表的自然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前者对后者肆意的的压制与践踏。所以,克瑞翁往往被读者定义为一个反面的,冷酷无情、专制独裁、不顾道义的暴...  相似文献   

12.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经典剧作。全剧围绕安提戈涅大义葬兄,维护天道并为之献身的基本线索展开情节。主要情节之外,还有一条取自安提戈涅和海蒙的爱情副线。表面上,两条线索一主一次,互不相涉;深层上,两者在尊奉神律、维护天道的精神上交汇于一点。安提戈涅和海蒙分别以殉道和殉情的方式对抗克瑞昂忤逆天神的僭越行为。这样的情节安排揭示出索福克勒斯尊崇神性、维护正义,劝导人类谨慎行事的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拉康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关于悲剧的净化作用为出发点对古希腊悲剧,尤其是对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进行了解读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理论。他认为,安提戈涅的美与崇高是产生悲剧效果的基础,而她在悲剧中拟人化的疯狂冲动(Ate即“迷恋”)对观众读具有净化作用。本目的是通过代表国家法律的克瑞翁和代表神赋予神圣职责的安提戈涅的冲突。分析安提戈涅对Ate的超越而产生的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安提戈涅与伊斯墨涅是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其"忒拜三部曲"中塑造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作为俄狄浦斯的女儿,在守护父亲时,分别扮演了"引路者"与"守望者"的角色,前者真诚,后者虚伪;而在面对僭主克瑞翁时,安提戈涅展现出了"去女性化"的一面,不惜"为理想而死",伊斯墨涅则具有传统希腊女性的特点,最终"为现实而生"。总体来看,安提戈涅的性格塑造倾向于"静穆而伟大",而伊斯墨涅因是配角,其性格更加灵活多变。因此从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来看,伊斯墨涅的形象塑造较之安提戈涅更加立体。  相似文献   

15.
归属感和身份认知危机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和讨论的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将从《安提戈涅》和《窦娥冤》出发,分析在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归属感和身份认知危机的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lt;安提戈涅&gt;是古希腊伟大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悲剧的起因是俄狄浦斯和她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母亲)伊俄卡斯忒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刀兵相见,波吕涅克斯率外邦的军队回来攻打自己的祖国,厄特俄克勒斯奋起抵抗,结果两人都战死沙场.……  相似文献   

17.
1841年,门德尔松为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公元前406) 的悲剧《安提戈涅》写了配剧音乐。剧中描写俄狄浦斯王的女儿安提戈涅,因 为私自埋葬她的哥哥波吕涅刻斯而获罪于舅父克瑞翁(氏族部落的首领),被 迫和她的未婚夫海蒙(克瑞翁的儿子)双双自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安提戈涅》是黑格尔最爱引述的悲剧实例,主要是从冲突的角度描述悲剧,凸显主人公安提戈涅这个勇敢的女斗士的形象。本文从次要人物伊斯墨涅在剧中的作用这个角度,分三个方面重新解读这篇作品,从而,进一步肯定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才能。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折射古希腊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朱迪斯·巴特勒代表性的专著《性别的麻烦》《至关重要的身体》《消解性别》和《安提戈涅的声明》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关注她的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后期理论从性别身份问题向社会伦理学的转向和迁移。从"性别三部曲"到《安提戈涅的声明》,巴特勒开始从对性与性别的集中探讨扩展到对身处政治困境的"他者"的人文主义关怀,从单一的主体性别身份的解构延伸到对"他者"的生存策略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塞涅卡以《美狄亚》与《论愤怒》这两篇著作表现了对于愤怒——邪恶的激情的伦理关怀,阐述了其追求“按照自然生活”、追求“最高的善”的纯粹理性哲学思想。作为政治家与哲学家的塞涅卡认为愤怒是导致人类战争和苦难的直接原因,是应该完全禁止和杜绝的。塞涅卡否认入世的激情,却倡导以仁慈为主题的政治哲学,看似相互矛盾的思想相互交融于塞涅卡的哲学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