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提起蒲松龄,大家都会脱口而出说:他是《聊斋志异》的作者。但是如果再问,蒲氏还有什么别的作品没有,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诚然只要有一部《聊斋志异》,作者就已可名垂后世,千古不朽了。不过,这终究还不足以概括蒲松龄创作的全貌。举例来说,他不仅擅长文言小说创作,通俗白话创作方面也是成绩斐然的。姑且不说作者归属尚有争议的长篇小说《醒世姻缘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用文言的体式创作出了《聊斋志异》这部辉煌的文学巨著 ,文言在这部小说中成了不可替代的文学语言。文章从《金和尚》为切入点 ,可以看出蒲松龄把文言体式与生活的神髓统一在一起 ,并对传统文言进行了有机的改造 ,使之焕发出新的魅力 ,为《聊斋志异》特定的内容和意境服务 ,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胡大雷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1):44-47,13
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传统作法是多种多样的,而议论则是较为突出的一种。本文即根据中国小说的历史和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结构特点,阐述了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议论作法的生成、始兴、发展、作用,以及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说议论作法的特点,以探讨唐宋小说与蒲松龄创制的议论作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在《史记》中,司马迁创立了“太史公曰”的论断形式,为后世文言小说创作及编选者所继承。清代蒲松龄在小说集《聊斋志异》很多作品后,都以“异史氏曰”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这种篇末自评的论赞方式固定下来,成为以后文言小说集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1640-1715)用尽毕生心血创作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作的每个阶段,以至于创作每一篇作品时,具体的心态感受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人的内心又是最为深邃复杂的。所以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创作心态,本文从蒲松龄的生平经历人手进行研究,将导致他心态变化的人生经历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并根据生平经历推断出《聊斋志异》创作时期的主导心态,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蒲松龄的具体创作心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峰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急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为清代蒲松龄作。蒲松龄从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大约40岁左右初稿完成,以后不断修改、增补,近50岁才定稿。小说题材大部分源于民间故事和稗文野史。全书有400多个短篇。  相似文献   

8.
《促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2019年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言小说,语言并不艰深,篇幅也不算长,但作为语文教材里的常青树,它的教学价值还有待语文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一、《促织》解读1.蒲松龄及《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文学家。  相似文献   

9.
清代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其中的爱情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作者在创作这些爱情小说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熔铸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使得小说具有一种新的寓意性。这是《聊斋志异》注重立意的重要表现,也使得文言小说的结构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的高峰之一,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究其因,一方面是《聊斋志异》本身的艺术成就辉耀于文言小说史,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手法(1),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等;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聊斋志异》思想成就的高度赞扬,此种赞扬基本上源自于《聊斋志异》的“孤愤说”,如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鞭挞等。蒲松龄在《聊斋自志》自云“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高估《聊斋志异》的思想价值。要恰当地认识《聊斋志异》的思想意义,不能不深入蒲松龄“孤愤”的实质所在,追究蒲松龄产生“孤愤”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用唐人传奇的方法以志怪,运用洗练、含蓄、生动的语言,通过曲折多变的情节,刻划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使《聊斋志异》成为一部集我国文言小说之大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高尔基称语言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创作的基本手段”。作家要把他构思成熟的生活图景、人物形象传达给读者,让读者心目中也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画,活动起有血有肉的人物,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工具。一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又是构成它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切成功的作品,首先有赖于运用语言的成功。 清代文学巨著《聊斋志异》在语言方面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在白话小说已出现了四五百年,文言小说早已一蹶不振的情况下,重操文言武器,使文言小说在萎顿了几百年之后,又重新崛起于文坛,并使其成为短篇小说史上前无古人的艺术珍品。作者蒲松龄在运用文言表现现实生活时,不是简奥难懂、古板陈腐,而是得心应手、新意迭出,甚至成了表现《聊斋志异》特定内容不可替代的语言,以致无论经过怎样好的白话翻译,也不能与原作相比拟。这种能够起死回生并且不可替代的语言,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异的素质,这实在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除创作了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的诗文及其它创作,而不少诗文与《聊斋志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们都是蒲松龄表达"孤愤"人生体验及丰富情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文体概说】唐传奇之后,中国的小说再一次出现了断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言小说被中止下来,直到清代蒲松龄、纪晓岚等人的出现,才又一次把文言小说衔接起来,而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的文言小说推向了顶峰。关于中国古白话小说的出现和发展,首先应该从宋话本说起。宋话本是宋代城市生活的产物,它源于城市,是市井平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宋代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就真实地展示了宋代东京街市上,民众聚集听说书的画面。从画卷上观察,长街上“王员外家”对面的屋檐下,就聚集了许多听说书者,而在不远的“孙羊店”侧,俨然又有一位盲艺人…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上的失利并不足以证明其文章写作的水平,相反,八股文的写作经验干扰了《聊斋志异》,影响了其语言艺术的水平和审美境界.由于蒲松龄悲苦的人生历程和心态及齐鲁文化风气的影响,造成了其文风的干瘠瘦硬;由于其在创作上的逞心竞态和文言小说当时窘迫的历史处境,造成了其文风的造作不自然之态,其文本语感与传统文言文学文本大异其趣.从总体上来说,《聊斋志异》“文质”不均,其语言文字在中国古代文言文学文本中至多居于中等水平,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事”而非“文”上.  相似文献   

16.
清中叶纪昀晚年为追述平生见闻而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研究者通常把它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对比研究,但在语言特色研究方面,《聊斋志异》的研究早已收获颇丰,而对《阅微草堂笔记》语言特色的研究却尚未出现系统性、专门性、建树性的成果,仅有一些零星的评价性说法。《阅微草堂笔记》的叙述语言简约、淡雅、冷幽默,人物语言质朴自然、娓娓可听等语言特色鲜明独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文言小说和小说评点的分别界定,对文言小说评点定义如下:文言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批评的主要样式,它的评点对象是我国古代以文言创作的、与白话小说相对而吉的小说,其形式主要序跋类、评注类和符号类三大类,功能是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文言文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分量不断增大,而对文言文教学探讨日臻热烈。该怎样让孩子从学习文言,到会读文言,到爱读文言成了许多老师思考并探究的问题。我在平时教学中常常思考:何不突破常规文言教学方法,反弹琵琶,从把白话翻译为文言人手学习文言文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发展系统。一个是文言小说,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一个是白话小说,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本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选了两篇文言小说: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和清代蒲松龄的《促织》。这两篇小说均属于前一个系统。《柳毅传》是传奇,传奇是志怪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与志怪小说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因此,理解这两篇课文与志怪小说之间的发展关系,对我们准确评价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志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蒲松龄的生活道路、所处时代状况探讨其重视学习民间文学的原因,并从情节、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结构以及语言等方面论述了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还论述了蒲松龄有意识地学习民间文学的进步思想及其小说中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