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好莱坞电影历程中,中国形象和中国反派角色突出体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对东方的想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好莱坞最初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已无法满足西方大众对东方世界的渴望,由此,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工厂中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胡牧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05-109
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电影的接受大致经历了早期的趋同,"文革"后新时期从疏离到借鉴,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求异趋同三个历史阶段。在批判性视野下观照好莱坞影业有利于扬弃好莱坞电影,作为电影工业的好莱坞给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型类型片,中国内地的此类影片也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2011年的电影《失恋33天》开创了国产"小妞电影"的新局面,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更是以5.2亿票房成绩创造了国产"小妞电影"的最高潮,笔者认为,比较两部电影可以看到国产"小妞电影"从对好莱坞亦步亦趋的模仿到与现实生活接轨的蜕变,显示出影片创作团队对主流观众心理脉动的把握越来越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认知-知识体系"之一的电影在影像的表意过程中反映意识形态。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形象某种程度上记录了美国社会对其认识的思想轨迹,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融合。近几年美国电影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呈现出多样的性格特征,但主流意识形态的审视视角依旧脱离不了固有的框架。全文应用相关电影理论,解读好莱坞电影对华人的阐释视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界定“国家形象”概念与梳理国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种种误读的基础上,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争,很大程度上在于世界各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国家形象之争;塑造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不可回避的、首要的、长期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呈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从广告植入、中国演员参演角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塑造了多层次的中国形象。相比20世纪及更早时期,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呈现的中国人及中国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21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文环境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人文环境不再完全呈现贫穷落后的面貌,尽管仍存在小部分落后乡村的镜头,但总体上逐渐转变成工业王国、现代化的大都市甚至高科技工业园。  相似文献   

7.
美国电影生态变迁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同义语,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最重要媒介,小小的荧屏也随着国际风云的变换而不断变迁。在历史上,好莱坞曾以其强烈的种族主义偏见和冷战政治色彩,扮演过“妖魔化”中国的急先锋。好莱坞银幕上的中国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它们跟两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化的东西文化交流中,东西方文化地位的不平等,东方文化被认为是次等文化。西方经常虚拟出一个东方世界的形象,东方文化被误读。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好莱坞模式宣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及其所大力渲染的美国和西方的种种神话,积极主动地确定真正的现代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伴随全球信息媒介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电影技术的创新,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继续占据着全球电影的霸主地位。在意识形态、文化和电影产业变化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一种“渐变”的发展方式。因此本文将梳理好莱坞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以时间为跨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华人形象”。希望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好莱坞电影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9.
赵婧薇 《文教资料》2014,(30):181-183
好莱坞作为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是全球电影制作生产的风向标。其电影制作模式与选择倾向对我国电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世纪以来好莱坞更是将目光投向中国,借用中国元素,抢占市场份额,成为我们最强劲的敌手。在这种形势下,参考好莱坞的成功案例对于提升我国电影的世界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资金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好莱坞电影"发展模式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在于:遵循资本流通、生产制作、发行放映三个方面的全球化体例.  相似文献   

11.
李艳  钟晓红 《考试周刊》2013,(23):19-20
好莱坞在美国实现其文化传播、扩张和侵略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好莱坞电影大多体现现实社会的诉求传递正能量;二是好莱坞电影体现美国文化,是美国实现其文化传播战略的媒介;三是其借助高科技手段。中国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的文化推广与传播策略,实现对外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对于美国塑造自身形象,宣传自己的价值标准,甚至达到文化渗透的目的功不可没。电影作为一种渗透力极强的现代产物,改变着人们所谓现代化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本文主要对好莱坞电影中重点宣传的美国"救世主"形象、个人英雄主义形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全球范围内票房大获全胜。这部充满中国元素的电影似乎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粹,而实质上只是一个载有对东方异域想像的商业电影,影片在对东方思想的理解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西方思想。本文将从意义构建、概念凝练、儒家思想等方面对该片进行文本解读,并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解构其“中国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11月15日,"丁丁"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两大好莱坞电影巨头的护航下,乘着"独角兽号"以3D电影的全新面貌驶进中国银幕,在这之前,且让我们重新回到80年前,一起踏上重访"丁丁"的神奇之旅!  相似文献   

15.
整合营销传播以消费者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整合广告与赞助、联合推广、市场公关、事件营销、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等营销传播力量,完成有关品牌资源的整合。好莱坞"高概念"电影和中国"大片"的高票房收益为电影市场整合营销传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新媒体形势下,电影充分发挥其渠道优势,与时俱进,探索出更广泛的适合中国电影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因信称义、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使得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蕴含明确的价值取向,大大提升了西方文化在全球传播和教育的效果。相比好莱坞,中国的传统儒家精神与"五四"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自由主义在近现代始终互相冲突与融合。改革开放以来,乡土社会日趋瓦解、大众娱乐文化的发达又使得现当代中国电影价值观更加复杂,直接影响了对观众的道德教育和公共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学"文本、机构、受众"的视角出发,透视2008年中国国内上映的几部"中国风"式的好莱坞大片,我们不难发现精确的文化把脉和对中国元素的创新表达是该类影片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中西方受众的文化解读差异则是掣肘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外,促使好莱坞牵手"中国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电影市场和中国本主体制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好莱坞电影几乎独占电影市场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慢慢在国际上获得了一些认可。张艺谋,作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执导的电影以满满的乡土情味著称,尤其是其早期的电影——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到《秋菊打官司》,这些电影使他斩获多项国际大奖,成为国际知名导演。本文通过对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分析,探讨该电影与东方主义的关系,通过对其中一些元素的解读,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张艺谋的电影引起国际关注,获得好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比较文学异域形象学理论为依据,把电影<大地>放置于中国历史语境和西方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依次分析影片对主人公土地情怀的展现、对东方异国情调的描述、对部分人物形象的刻画、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运用和中国革命的讲述,深入认识这部电影对中国这一他者"形象"的展示,从而探析该影片折射出的美国社会文化心理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