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表达方式、曲式结构这些音乐风格角度以及节奏、力度、装饰音等演奏风格角度,对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进行对比研究,去发现二人之间创作上的对比与联系,充分了解二人的音乐风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海顿和莫扎特同为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他们的钢琴奏鸣曲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海顿和莫扎特时代背景、音乐创作风格、音乐表达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为更好的演奏和诠释他们的钢琴奏鸣曲,准确掌握其音乐风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顿是雏也纳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古典主义风格的最终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社会历史背景对海顿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变换产生的影响,将海顿作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分别考察不同时期海顿钢琴奏鸣曲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技术规范,形成对其作品基本特征的准确认识;继而阐述海顿作品演奏要点,以提高钢琴学习者的鉴赏能力和演奏技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海顿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为音乐技法为线索,通过从音乐技法以及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总结与归纳出海顿鲜明的作曲技法特征,力求管窥出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结合音乐学、美学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海顿的音乐创作风格,抛砖引玉,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对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9.
海顿晚期共创作有五首钢琴奏鸣曲。它们是海顿风格和创作手法最为成熟的体现。这五首钢琴奏鸣曲最大的特点在于把交响乐的创作思路渗透其中。这一创新把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推向了新的高峰,为后世钢琴奏鸣曲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为钢琴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的贡献。研究这一特性,对我们学习和了解海顿奏鸣曲风格乃至海顿的音乐风格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海顿交响性创作构思,交响性创作手法运用以及钢琴演奏技巧的交响化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海顿晚期奏鸣曲中交响化的特征,为教学和演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海顿     
十八世纪后期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派音乐大师。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贫苦车匠家庭。六岁开始学习音乐,八岁进教堂唱诗班当歌童,刻苦自学理论作曲,1761年起任宫廷乐队指挥达三十年之久。他的作品甚多,有交响曲一百零四首,弦乐四重奏八十三首,钢琴奏鸣曲五十二首,神剧五部,歌剧十九部,以及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其他还有室内乐、弥撒曲、清唱剧、独唱康塔塔、歌曲等,其中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最为著名。他一生始终保持平民意识,在创作上又与其故乡民间音乐保持联系,作品中充满民族的淳朴、明朗、幽默、愉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音乐上最大的贡献是由他初步确立了古典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形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相似文献   

11.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十八世纪下半叶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就其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Hob.XVI:50-52)当中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为例,探析其晚期钢琴奏鸣曲的演绎风格。笔者在收集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文字资料过程中发现,国内对于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的书籍和文章比较少,尤其对于海顿奏鸣曲演绎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应该说:我国学者对于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术成果。在参阅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海顿钢琴奏鸣曲尤其是海顿晚期三首奏鸣曲的所有文章之后,笔者从演奏者的角度探索《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的演绎问题,抓住演奏此曲时的情绪把握,比如力度处理及性格体现、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同构现象、以及如何把握整首作品的完整性等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的艺术境界,试阐述其内在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青春奏鸣曲     
当一个孩子知道一枚水晶比一颗玻璃球更值钱的时候,他就无可奈何地长大了。长大后总以为有太多的青春可以挥霍,所以漠然地任它从指间白白滑走。  相似文献   

14.
花菜奏鸣曲     
我们村是有名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村里的百姓都有一手种蔬菜的绝活。你看,满载着花菜的卡车一辆接一辆从我们村开进开出,乡亲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可是在去年,有一阵子我们村里的人都不愿意种花菜,情愿种  相似文献   

15.
海顿和贝多芬是处于古典主义时期两端的两位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虽处于同一时期,二人的创作有一些共性和继承的因素,但由于经历、生平、生活的时期不同,导致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具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海顿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进行对比,探究二人钢琴奏鸣曲的价值性,以及二人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地位、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餐桌奏鸣曲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问:咦,不是音乐才会有奏鸣曲吗?嗯,当然!贝多芬创作了一曲《月光奏鸣曲》,我今天也要创作一曲《餐桌奏鸣曲》。噢,时间到了!音乐会开始喽!第一乐章:平静回到家,迎面扑来一阵香味。噢,  相似文献   

17.
奏鸣曲是一种很常见的音乐体裁,它具有辉煌发展史,至今仍然流传着大量的经典不俗之作,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的音乐大师们的奏鸣曲作品也依然是当今音乐演奏家们的挚爱.本文从奏鸣曲的特点、形成与发展及奏鸣曲的欣赏及教学等几方面入手进行梳理和基本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人文内涵予以剖析与概括,从音乐语汇、音乐结构直到贝多芬音乐的人性力量予以阐述并颂扬,以此为证来反思20世纪音乐。  相似文献   

19.
张帆 《家教世界》2013,(8X):260-260
莫扎特是一个音乐届的传奇人物,诞生于十八世纪的奥地利,是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明朗轻快,处处给人一种阳光明媚的轻松之感,更值得人们称赞和敬佩的是。莫扎特的音乐有着一种神奇的魅力———人文精神。他洋溢着人性美好、颂扬人性高洁、追求民主自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钢琴奏鸣曲简直就是人间的天籁。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奏鸣曲注重声音的灵巧和华丽,将古钢琴和羽管键琴的动作结合起来,以均匀、清晰的音粒,生动活泼的节奏,流畅悠扬的气息,圆润优美的歌唱性,表现出古典主义特有的典雅与高贵气质。在演奏其作品时要把握速度的定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的速度和力度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莫扎特音乐的整体风格,其触键方法中对手的独立感、协调感,乃至应变力及指尖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富有人性的美,具有唤起人们欢乐和哭泣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