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粟胜夫教授     
栗胜夫教授,男,1951年7月生,河南省舞钢市人。现任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粟胜夫教授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常委,武术国家级裁判,中国武术八段。栗胜夫教授长期从事武术教学训练与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主持并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了《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武术》、《武术抓法》、《少林棍棒技法》等学术专著;担任《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普修武术教材》、《少林拳系列规定教材》等武术专业教…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体育形式的总称,是祖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病、防身自卫。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和发扬下去,就必须从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入手,从而提高思想素质教育,陶冶情操。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武术》极具代表性,是中国的国术。结合中学体育课的《武术》基本教材及相关材料,对初级《武术》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日前,笔者拜读了《中华武术》2005年第7期刊登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加强武术科研,促进武术发展》两篇文章,使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瑰宝发展的希望。在传统武术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弘扬和培养学生们的民族精神。如果远离了民族精神,武术习练得再好也只能被称为“武夫”。  相似文献   

4.
<正> 少年拳(第一、二套)是国家教委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由踢、打、推、冲等攻防动作组成套路的运动项目。我对少年拳的教学体会是: 一、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初应向学生讲明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介绍武术的健身价值,说明武术不受场地、气候、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可用于经常锻炼;破除学生对武术的神秘感,消除学习武术的畏难情绪,增强学好武术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高校武术课程的"育人"价值,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高教版《武术》教材为研究蓝本,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重点挖掘提炼了其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具体解析。研究结论如下: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规则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以人为本8个方面;在武术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在武术的概念及分类章节解析武术基本理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在学校武术开展方面提供近邻日本、韩国武道的国际视野,在武术的内容及特点章节阐释武术技术所体现的文化自信,在武术与传统文化章节讲解学校武术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对立德树人的实践、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武术的评判与欣赏章节剖析武术比赛对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上海高校武术实施《段位制》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论得出:上海高校引进武术试行《段位制》教学模式,贯彻了《纲要》精神,符合教学规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和素质,切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大大激发大学生习武兴趣,弘扬民族精神;可以拓展教育功效,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存在理论教材老化,技术教学主要以武术套路为主;武术课堂教学学时不足;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武术专业师资匮乏;武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武术基本功较差等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并进一步探讨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今后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为更好地推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的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共塑爱我中华,爱我国粹,拼搏向上的民族魂魄,由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国际武术文化研究院、中国武术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武术协会、武术世界网、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湖南功夫王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当》、《搏击》等单位斥巨资倾力打造的"第  相似文献   

9.
武术学人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F0002-F0002
陈青(1963-),男,浙江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为甘肃省体育工作大队武术队运动员,198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留校任教,担任《武术》课程教学。1995年获得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主要进行《武术》、《体育社会学》、《西北民族体育文化》等课程讲授。1993年以来,在完成专业技术教学基础上,专注于学术研究。在国内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民族地区全民健身、体育社会问题、民族体育文化和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0.
<正>武术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七~九年级教科书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对水平四七~九年级教科书武术教材的介绍与教学实施建议,给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可借鉴和参考的内容。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已经走向世界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等多种功能,其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安排武术教学的内容,是搭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武德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用武术健身的同时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学练武术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11.
高贯发  武冬 《武当》2010,(9):33-33
一部围绕武术为素材的电影《叶问2》诞生了,如期所待,这部影片再次折射出武术能彰显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武术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注定武术必上升为国学的层面。《叶问2》生动形象的佐证了武术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  相似文献   

12.
论武术操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践调查法,论述武术操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认为武术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涵中华民族精神;武术操能够提高中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更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武术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是肯定的,开展武术操教学,势必促进中学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理论基石,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传统武术包含的民族性、文化性等教育特点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发挥武术的实践价值和体认价值,通过深入挖掘武术教学文化内涵、分析其文化价值,坚定走武术文化性教学的道路。内涵:自立通达的武术技术文化;自强和谐的武术技击文化;自豪辩证的哲学思想文化;自信道德的塑造文化。价值:深化民族文化认同;促进尚武精神重铸;推进师道文化重塑;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武术文化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四、武术与美学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审美文化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武术之美 ,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 ,各种武术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典美学内容。学者纷纷从中国古典美学中寻找武术美的渊源 ,探讨中华武术主要的审美特征 ,揭示武术独特的魅力。胡小明《中国古典美学与武术》 (《体育科学》1990年第5期 )认为 ,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内容 ,如气、韵、形、神、阳刚、阴柔等 ,为中国武术所吸收 ,形成了中华武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追求内在含蓄的表现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张晓林《试论中华武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教学实验法,对272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16周的体育教学实验,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性问卷》测查教学实验前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结果表明: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和篮球选项班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随着自然成长和体育教学的影响得到了发展;武术、跆拳道选项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优于健美操和篮球选项班,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阐述了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魅力、教育魅力、及体育魅力。并对如何增强高校武术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增强武术教学的民族魅力;其次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对武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和德育魅力;还要改善高校武术的教学条件,拓展武术教学空间,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体育环境魅力和交流魅力。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武术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具有明显的体育特性;在武术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武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之既表现出体育的特性,又表现出其固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武术作为华夏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体育之魂,在武术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突出武术自身的六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大、中、小学的必修内容进行推广和普及。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内容之一的武术,在我国有着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广普及武术运动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体育大纲》中,均把武术列为必须完成的基本教学内容,体现了我国的特色,在我省历次的体育课本的版本中,武术同样被  相似文献   

19.
《李小龙传奇》的成功播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对青少年武术学习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这部电视剧给青少年武术学习者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李小龙传奇》对青少年武术学习者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激发爱国主义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青少年武术学习者在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方面提供了很多的借鉴作用,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李小龙传奇》里独特的主人翁形象促进了青少年武术学习者形成健全的人格;李小龙自身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韧对青少年武术学习者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对他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李小龙还促使武术学习者遵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做一个忠义之士.  相似文献   

20.
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不尽人意,虽然在国家层面上也曾提出过一些要求,如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1],但均未能改变武术在中小学的教学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