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登山游览的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转过一个山峰之前,永远不清楚前面有着怎样令人陶醉的风景,而正是前面无法预知的风景,才鼓舞着游人兴味盎然地不断向上攀登。这就是一种吸引,这就是一种神秘感,这就是古人所谓的“雾里看花”“月下观美人”。试想,如果无须登上顶峰,而在登山伊始就能将山里的风光尽收眼底,那谁还会有向上攀登的激情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的语教学实践,让我对语教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语是温馨的,语是智慧的,语是诗意的,语是激情的,语是博大的。所以,我认为语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化,关注生命,要让语教学成为一种大智慧的教学。让语,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语,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语,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认为,上课就是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教给学生"一杯水"。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教师的那"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自己找到水源。如果说知识就像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式瓜果蔬菜,那么教科书则是指导人们烹饪美食的菜谱。  相似文献   

4.
要学会照应     
“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呼应,文章前面写的内容,后面要适当交代。一位作家说:“如果你前面写房间里挂着一把刀,后面的文章就要交代这把刀用在什么地方。不然前面写的这把刀就没有用,是多余的。”由此可见,文章一定要前后照应。照应的方法可分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5.
如烟的女子     
此文用"风景"立骨。前面各段用"女子"引出"风景",最后一段写自己企盼成为"风景"--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升华主旨,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常言说,课本,课本,乃教课文本。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凭借,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依托,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工具,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媒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每册课本前面有“说明”,单元前面有“单元提示”,课文前面有“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北师大出版社五四制教材叫“初读指导”),  相似文献   

7.
伴着琅琅书声向窗外看,教学楼前面有一大片菜地——这是整个校园里最醒目的风景,占地4亩左右的"开心种植园"。"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茄子高高打灯笼,萝卜地下捉迷藏。"对于浙江临安市於潜镇绍鲁小学的100多名小学生来说,这首儿歌并不只是用来朗读和学习的课文,而是他们全校师生最为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伴着琅琅书声向窗外看,教学楼前面有一大片菜地——这是整个校园里最醒目的风景,占地4亩左右的"开心种植园"。一垅垅、一块块的方格"责任田"前面,插着责任班级的牌子  相似文献   

8.
张明成 《学语文》2005,(4):22-22
据说,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弗·奥·格互列夫有一次讲课,有个学生故意捣乱,学起了公鸡的啼叫声,顿时引起课堂的哄乱。他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表说:“我的这只表误时了,没想到现在已凌晨了。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本能。”格互列夫的做法,一箭双雕,既间接批评了该学生,也警示了其他学生。这一做法,就是教学机智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我没有如花的容貌,也没有过人的才华。茫茫人海,我只是其中一朵极其普通的浪花。但是我告诉自己,每一朵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就是我,一个因自信而美丽的女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态,就是课堂教学体态言语,指执教者在课堂上通过手势、姿态、表情、服饰等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中,反过来有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而见面课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教学活动过程.意味着教师比平时更多的受到学生的特别注意。因而,见面课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教态端正。  相似文献   

11.
我作主     
《同学少年》2011,(3):26-26
现在的我,可谓六神无主。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阳光完全被树叶遮挡,四下里阴森森的。经过长途跋涉的我,一身疲惫,额头的汗水不断滴落。在我面前,是一个三岔路口,无尽的蹦申向密林深处。我该选择哪条路,才能走出这森林呢?我一时无法作主。这三条路,一条稍宽,绿绒绒的小草铺满地面,不时有几朵小野花探出脑袋,看样子前面的风景会更美。  相似文献   

12.
不管老师用怎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是受批判的传统教学,还是整合最先进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不管它们如何的神离,却拥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共同核心,那就是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宠爱。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是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重要性就是它的美,它的美不是审美的结果,而是审势的结果。久而久之,每一位教师都习惯了它的风景,也都乐意为这道风景增加风景,却很少去考虑这道风景是不是和谐。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审美需要,以为只要风景就是一种美。教育中最可怕的反作用力,就是对习惯的无条件尊重和遵守,失去打破传统的勇气和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词语导入 1.听写词语,指名板书: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拖鞋绾裤风景 2.集体订正。 师:看最后一个词语“风景”,你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景吗? 生:不是。 师:一提到风景,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雄伟的高山,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花朵。 生:我会想到美丽的大草原。 师: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用眼睛就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相似文献   

14.
翻开这一课,就有一种春风入怀之感。学习这一课,就是在阅读春天,就如同在和春天对话。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这是笔者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思索中,叶澜教授的一段话给笔者指明了方向.他在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不难看出,每个方面都着眼于一个"实"字.可见,我们应该努力追求语文教学的一种本真、一种平实、一种实效.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小学语文教学界有"简单语文"一说,笔者认为甚不妥切.尽管我们知道这"简单语文"也不简单,但仍觉得这一简单提法,可能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袁菊 《教学与管理》2012,(25):62-64
加涅对教学目标曾经有一个阐述:"虽然目标在陈述方式上可能不同,但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思想,那就是学习者应当知道、应当会做或应当体会到的东西。"[1]不难看出,他实际上将教学达成目标分为知识的、技能的、体验的,这与新课程三维目标是相通的。时至今日,在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惟知识取向的书面呈现可能已不多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味强化"知识"目标的现象仍然顽固存在,这类课堂所失落的其实是语文教学的灵性。  相似文献   

18.
人生第一次     
要写一篇介绍程红兵的文章,想着要给"程红兵"这三个字前面加一个定语,竟然发觉很困难。因为在程红兵的身上,多种角色呈现一种相互叠加和交错的状态,每一种角色都是带有程红兵特质的,不得不说,但任何一种称呼又似乎都只是他所扮演的角色之一,难免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9.
王礼正 《语文天地》2013,(20):77-78
轻轻打开中学语文的画卷,拿起笔小心地在上面开掘出一条思想教育的长河,我们会惊喜地看到一道道名誉、诚信的风景,这道风景旖旎、和煦、光亮。一、语文课本中有关"名誉"的精彩文句"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  相似文献   

20.
李师贞 《上海教育》2000,(5):39-39,60
一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极其有限。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了,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思考,我深深地感到:对语文课来说,如果在一堂课中能制定并实现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是十分有益的。我们提出并强调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和依据。第一,突出重点。通常说来,语文教师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洋洋洒洒,一下子灌输给学生许多东西,特别是当有教师来听课时,恨不得一堂课就让学生吃成一个胖子。其出发点无可非议,但一堂课结束之后,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