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培养突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思考、探索、提出、解决等能力,旨在使学生成为独立和自主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2.
李爱侠 《教师》2020,(13):75-76
只有成为善于发现问题、建构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和反思问题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在问题化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力。在发现、解决、产生问题交织并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实现了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正是“带着‘问题意识’学习”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发现性学习。发现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一是教师要提出能吸引学生兴趣并对学生构成挑战的问题;二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能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学生急于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问题背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程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开展以来,探究式教学一直为广大教师关注,成为各科教学研究的重点。那么何为探究式教学呢?余森认为:探究式教学也称发现性学习,其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问题性。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宿。发现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二是过程性。发现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三是开放性。其特点是学习目标的整体化,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陈月华 《成才之路》2012,(14):25-25
正作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学习要有学习性、独立性,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改变传统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学习的方式,提倡学习要注意发现性、探究性、研究性,让学习的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 ,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发现式学习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和倡导的一种运用探究的方法去发现学科的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积极思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个性。发现法与传统教学法有较大的不同。传统教学法是现成处方式的,学生只要获得现成的知识和答案,弄懂记牢,并做  相似文献   

9.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提倡自主、主动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力 《福建教育》2005,(7A):45-45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主线,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教师就必须要善于创设情境,多问几个“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由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都不足,仅靠胆量和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记得在研读《病梅馆记》时,我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但从现行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还是处于比较被动的接受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朱春锦 《教师》2012,(21):87-8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决定学习的方向、深度,问题的质量决定学习的质量,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学习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不但亲身体验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又运用了知识去解决问题。掌握了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就是学生高素质的表现,在思品课中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教材,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思品课教学,创设直觉思维的情景,在思品课中教会学生无疑生疑,从而学会质疑的方法,在思品课中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与计算机教学的关系密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等认识、实践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