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0年初,婚后的萧红与端木蕻良来到香港。他们听说,胡风说他们在香港安下一个“香窝”。因这种种传言和误解,原本关系亲密的双方闹到了基本不来往的程度。 这里的是非曲直,或许只有当事人才能说清楚,而胡风的鲁莽言词无疑是导火索之一。鲁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他个性上的致命缺陷:“胡风耿直,易招怨。”  相似文献   

2.
维护鲁迅维护团结冯雪峰来到上海,要完成“附带管一管”文艺界工作的任务,开始只能通过和依靠鲁迅、茅盾,而鲁迅“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平衡的”(冯雪峰:《回忆鲁迅》)。  相似文献   

3.
有学认为,胡风思想的核心就在于他的“真”,而鲁迅当年说他是“直”。一个“真”字加一个“直”字,这就使胡风不免像长满了细刺的仙人球,不但抓起来扎手,就是谈一谈也富于刺激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2008,(12):53-53
1933年7月1日,《文学》月刊在上海创刊。该刊为16开,由上海文学社编辑.上海生活书店发行。 《文学》月刊系郑振铎主编。傅东华、郑振铎、郁达夫、茅盾、胡愈之等担任编辑的文学刊物。后改为王统照主编,上海文学社发行。鲁迅、茅盾跻身于十人编委会行列。在《文学》月刊创刊号上.鲁迅一改以往只署化名的做法.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文学书简     
二十二……不要迷信天才。写东西前,不必先自问:“我有没有创作的才能?”既然你有相当的生活积累,有驾驭文字的能力,有写作的冲动,那就开笔写吧。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我说,每个正常的人脑子里都有文学细胞,只要条件许可,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都可能写出文学作品。文学大师们可能有天才。但他们总不承认。鲁迅就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列·托尔斯泰也说:“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分勤奋。”  相似文献   

6.
"干儿批干爹",撰文批判胡风 姚文元的父亲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姚蓬子.姚蓬子的作品曾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同郭沫若、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一起查禁.他开作家书屋,自任老板,家中藏书甚多.解放后,姚蓬子一直住在上海陕西路、延安路、威海路三路交叉形成的一小块三角地带的一座二层楼房子里.因有历史问题,也一直深居简出,隐姓埋名.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初婚     
鲁迅是出现在20世纪中国苦难大地上的一种天才“异象”,他的作品是近现代中华民族苦闷的总象征,这是刘再复先生对鲁迅的总评价。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传记”,第二部分是“评述”。“评述”部分汇集了刘再复先生在海外关于鲁迅的最新思想成果,是经过一番自我反省和知识更新之后对鲁迅的明心见性之论。  相似文献   

8.
一、开场自我在《老舍和我》那篇长达五万字的回忆文章结尾处,曾说过;“如果把我六十年编辑生涯分成解放前后两大部分的话,那么,解放前又可分‘良友时期’和‘晨光时期’两个阶段。前者得益于左联作家鲁迅、茅盾、郑伯奇、阿英等,……”现在这四位著名作家都已先后成了故人,其中对鲁迅,虽历经变乱,他写给我的四十九封书简,原物虽已捐献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他们回赠我的几可乱真的复印册页,仍保留在手头。因  相似文献   

9.
1938年8月,距鲁迅先生逝世一年零十个月,中国第一部《鲁迅全集》600万字煌煌巨作,共20册,便在上海“孤岛”奇迹般地全部出齐.在出版筹备过程中,王任叔做了大量繁重、琐细的具体工作.茅盾在回忆录中说:“实际上编辑工作,只有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等少数几个人在做.”初版《鲁迅全集》的背后,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值得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2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的《永恒的精神追求——周宏兴与二十世纪文化巨匠》在安徽省太湖县五千年文博园首发。与同类书不同的是,该书的主人公、编著者都是对文学、文学巨匠充满敬仰之人。他们在为记者讲述这本书出版前后的同时,也告诉我们:郭沫若、茅盾、胡风、冰心、丁玲……一代文学巨匠的离去,让他们的身影离现今的人们渐行渐远。11月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了倪墨炎先生的《破解鲁迅茅盾"电贺"红军之谜》一文.在文中,倪先生提出了《鲁迅全集》中收录的"联名电贺"一信并非鲁迅和茅盾所写,而有可能是红军内部人士撰写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1933年新春。虽然才到正月初四,竟听不到几声鞭炮响。母亲在厨房唠叨着: “年也不象个年了。”茅盾坐在沙发上,看着两个孩子在争论和玩,自己有时也插进去逗他俩几句。这是他难得的轻闲。前年秋天,茅盾开始动笔写长篇小说《子夜》。为了不被杂事烦扰,他向雪峰请了长假。鲁迅先生很支持他,说现在左翼文艺只靠发宣言是压不倒敌人的,要靠我们的作家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32年秋,《子夜》基本完成,后交给开明书店出版。春节前,茅盾已收到《子夜》的样书,他立刻拿了一本送给鲁迅先生。《子夜》在社会上将有什么反应,茅盾在等待着。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些文学大师非常重视儿童文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冰心、巴金等人就先后开始了他们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评论和编辑工作,开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新纪元。经过他们的辛勤耕作,中国儿童文学才自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  相似文献   

14.
“编辑无学”吗? 前不久,几家大学在试办编辑专业的讨论中,又有一种不赞成的意见,立论是“编辑无学”。这同在整顿编辑职称工作时,有人提出编辑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种科学,编辑职称应不应该列入学术职称系列的问题性质很近似。这又一种意见认为:自古以来,“无编不成书”;可是中国历代都未办过什么编辑学校,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编辑学;就说现代吧: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王任叔等等,都是大作家,又都是著名编辑,可是他们学过编辑学吗?没有,  相似文献   

15.
很多通讯员反映他们在写作上有“五难”: 一是难在工作忙,无时间写稿。处方——要善于珍惜和利用时间。在八小时工作外,还可在八小时业余生活及八小时的睡眠时间中挤出一些时间来,还有节假日也可用来搞写作。有志于写作的通讯员终能挤出时间来。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歌德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  相似文献   

16.
鲁迅十题     
中国有鲁迅,是中国之大幸。永远纪念鲁迅,继承他的遗产,发扬他的精神,中国就能长足进步。鲁迅的葬礼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56岁。10月22日,先生葬礼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葬礼之隆重,堪称20世纪之最。70年前镜头回放,依然动人心弦。葬礼由蔡元培主持,宋庆龄参加并守灵。著名法学家、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沈钧儒在上海人民敬献的大白幡上书写“民族魂”三个擘窠大字,由巴金和金仲华二人覆盖在先生的灵柩上。为鲁迅先生抬棺的有巴金、胡风、靳以、萧军、萧乾、张天翼、沙汀、黄源、曹白、黎烈文、孟十还、陈白尘、吴朗西…  相似文献   

17.
翻开现代文学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鲁迅、茅盾、巴金、叶绍钧、林语堂、郑振铎等大家的名字。他们都是著名的作家,同时,也都是著名的编辑家;他们在勤奋写作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又编刊物、办杂志。为培养文学新人不遗余力。他们一人兼具创作与编辑两种技能,同时使用着两种武器。  相似文献   

18.
第四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诞生1935年1月12日。天气阴沉。茅盾一觉醒来,立刻想起和鲁迅先生约定的事儿:到黎烈文先生家去。黎烈文是《申报·自由谈》的主编。鲁迅和茅盾是他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彼此建立了友谊,今天  相似文献   

19.
在著述中引用伟人名言作为自己的立论依据,乃作者常用之法。用得好,大有益;但用不好,则大煞风景。手头就有一例。有本名为《写作概论》的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在第一章绪论部分谈到要学点写作知识时,光批评了“有人举出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的话,用以证明学习写作知识没有用”的观点,然后指出,“实际上,鲁迅先生对于不作指导,只让学生读读作作的作文教学法很不满意。”紧接着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原话说:“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不少通讯员反映他们在新闻写作上常碰到一些困难,归结起来有“五难”。针对“五难”,笔者试开出排难的“处方”: 一是难在工作忙,无时间写稿。 处方——要善于珍惜和利用时间。凡在业余写作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通讯员,无不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可在八小时业余生活及八小时的睡眠时间中挤出一些时间来。还有节假日也可用来写作。有志于写作的通讯员终能挤出时间来。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歌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