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八一 嗔 《说文》三上:“(讠真),恚也。”段注:“今人用嗔,古用(讠真)。昌真切,十二部。”河东方言称责怪、恼恨为chu,本字即“昌真切”之“(讠真)”,今多作“嗔”。如说:“你这样说,他会嗔你的。”“他嗔你那天没帮他说话。”此“嗔”今普通话口语中多用“吃腻”,书面语偶或见之。而古籍中则颇习用,兹举隋唐五代时的例子。如《敦煌变文·父母恩重讲经文》:“……阿娘几度与君  相似文献   

2.
唐爱华 《师道》2006,(7):39-39
练习课上,孩子们在埋头写作业,只有李晓趴在那里发呆,看我走过来,才磨磨蹭蹭地打开铅笔盒,慢腾腾地开始写。“不舒服吗?”我关切地问,他摇摇头。这家伙,老毛病又犯了,我拍拍他的肩膀,半嗔半怪地耳语:“咋这么懒啊,还不赶紧写。”没想到,这句话捅了个马蜂窝:李晓呼的一声站起来,把语文书往地上一摔,歇斯底里地吼道:“我不懒,你凭什么说我懒!你凭什么说我懒!”孩子们被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吃惊地看着我们。我也愣住了:好大的火气啊,就算是我说重了,课堂上也不能这样吵闹啊,更何况三天两头不写作业,不是懒又是什么?真想声色俱厉地训他几句,…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则与斗卮酒”一语中的“斗”字,中学语文课本和一些选本的注释有好几种说法,但都不甚妥当。中学语文课本注“斗”为“大的酒器”。这里只要细读一下上下文,就觉会得这样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因为项王赐酒时只说“赐之卮酒”,没有说用大的酒器,更没有说在一卮酒之外再加一斗酒,想左右的人恐怕不会也不敢改变项王的吩咐。再说项王问樊啥:“壮士,能复饮乎?”樊啥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  相似文献   

4.
歌赋鸿门宴     
沛公旦曰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过去我们同甘又共苦,此刻月亮代表我的心。”项王曰:“我承认都是无伤惹的祸,那样的小人太坏我太冲动,才会在刹那之间只想和你战一场。”范增举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曰:“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留他吃饭简单,杀他太难。”项王默然不应:“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范增起:“对  相似文献   

5.
趣味游戏     
猜一猜有位画家画了一只狗,要大家猜一个字。小朋友们议论开了,其中一个人说:“我猜中了!”画家问他猜的什么字,连问几声他都不回答,画家连忙把奖品给了他。小朋友,你猜出是什么字了吗?“海南”连世界请你从“海”字出发,到“南”字结束,填出世界上6个国名。图中每一横行里都写  相似文献   

6.
“德卡之苦”是个普遍而又被忽视了的现象在“语文研究新成果系列讲座”的开幕式上,吕淑湘先生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卡对于作诗也很热心。有一天,他的那个诗老是出不来,就找到他的朋友著名诗人马拉梅说:“我有一肚子诗,就是写不出来,是个什么问题?”马拉梅说:“老兄呀,诗这个东西,是拿  相似文献   

7.
古人往往把“面南背北”这个座位视为天子之位,奉为“至尊”(最尊贵的座位),因此在京戏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面:皇帝或国君面南背北地端在龙案后,大臣们按地位尊卑依次出场,面朝北一字排开,遥向君主施礼。这种形式人们较为熟悉,但看到《鸿门宴》中写的“鸿门宴”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不少人产生疑问:难道亚父(范增)面南北向地坐着,他的座位最尊?而刘邦  相似文献   

8.
《鸿门宴》中,樊哙在项王面前慷慨陈词时,说到这样两句话:“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为画家米勒写过一本传记,称米勒为“大地的画家”。在19世纪的法国,米勒这样一个出身农民家庭,并且用画笔表现农民和大地的画家,在生活和艺术上都是历尽坎坷的。了解他的创作道路,对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写项王与沛公在宴酣之时,沛公之参乘樊哙撞将进来。这一举动,不仅未被处罚,反被项王夸为“壮士”,并赐之卮酒与彘肩。下属“与斗卮酒”和“与一生彘肩”,都超出了项王的吩咐,多了一个“斗”和“生”。怎么解释?“斗”,大的酒器,没话说。然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课本收入了《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一文。其中有这么一段——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最后一句,与课本配套的教参是这样翻译的:“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由此可知,在“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中,“之”是以第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后 悔小强对妈妈说 :“真后悔 !刚才看门爷爷问我‘几岁了’ ,我说5岁了 ,他就给了我 5粒糖 ,早知道这样 ,我就应该说 1 5岁了。”真 难一天 ,爸爸对小明说 :“你舅舅昨天来了信 ,你代我给你舅舅写封信吧。”小明摸摸头 ,勉强答应了 ,过了一天 ,爸爸问小明 :“信写好了吗 ?”小明叹了口气 ,说 :“真难 !”他把爸爸带进书房 ,指着满桌的书说 :“这么多的‘书信集’ ,就没有一篇写给舅舅的 ,难道他们都没有舅舅吗 ?”画家与评论家一位画家在路上遇到一位著名的评论家。画家说 :“要评论我的作品 ,您得先学画画 !”评论家回答 :“我一辈子没…  相似文献   

13.
坐:古人的“坐”与现代人不同。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谓之“坐”。坐席讲究“食坐尽前,虚坐尽后”。意思是宴饮时身体尽量往前坐一点,那样不会因饮食而弄脏了坐席;其它时候身体尽量往后坐一点,那样表示恭敬。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写沛公去鸿门向项王谢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儿的“坐”,均为上述姿势。张良因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时,有以下数语:“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一词,《中文大辞典》释为“惊退也。退缩也。”新版《辞源》、《辞海》均释为“惊  相似文献   

15.
《项羽本纪·垓下之战》:“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人教社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言读本》课文注解:“[面之]面向项王(见他)。”此注值得商榷。“面”除了面向义外,还有“相背”义。“通‘偭’,以背相向。”  相似文献   

16.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手应该像脸一样地富有表情。”鲁迅先生深谙此道,他不仅有“点睛”的奇才,而且有“画手”的神功。《孔乙己》中手的描写充分显示了鲁迅高超的“画手”技艺。一、二写拿钱,串联情节。“他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的动词“排”耐  相似文献   

17.
清代画家郑板桥总结他画竹的经验,写了这样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可学生的作文要么有真实却干巴巴没有一点血肉,要么是假话、空话连篇.在作文中,如何让习作体现“真”,散发真情的魅力?这里我们先看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左眼瞎、右腿瘸的国王.一天,国王请画家给他画一张像. 第一个画家画了眼瞎腿瘸的国王端坐在宝座上,那国王画得可真是与真人一模一样.国王一看画像大怒:“这是我吗?把画家推出去斩了.”  相似文献   

19.
《史记·项羽本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项王亦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其中的“面”字,颜师古注为“背”(马童背对项王),即所谓“反训”。后来的注释者,或宗颜而反训,或非颜而正训。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某年,画院里招考画师,画家们云集应试,主考人出了一句诗作题,诗曰:“踏花归来马蹄香”,要大家绘出其中的诗意。这是一个很抽象的画题,试想,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怎么能表现出无“形”的“香”气呢?于是,画家们都陷于冥思苦想之中,构了很多图,都未能表达出其中的诗意。末了,有一位画家考中了,他的作品得到了主考人和同事们的一致赞赏。原来,他的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