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晨  李昊玉  孔海峥  冯伟 《资源科学》2021,43(6):1166-1177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转型要求,面临着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迷及影响生态环境等诸多挑战。渔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是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渔)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从根本上推进中国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扩展Kaya恒等式,对2002—2017年中国渔业生产系统隐含碳排放变动趋势及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隐含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①中国渔业生产系统隐含碳排放整体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渔业第一产业始终处于渔业隐含碳排放首位,但渔业第二与第三产业的隐含碳排放占比在逐渐上升。②渔业养殖与捕捞、水产加工和水产流通是渔业隐含碳排放的主要产业;渔业三大产业及所包含的12个细分产业的单位产值隐含碳排放水平都呈现下降趋势。③渔业经济增长、一般渔业技术进步对渔业隐含碳排放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渔业经济增长是拉动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渔业人口和低碳渔业技术进步效应对渔业隐含碳排放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低碳渔业技术进步效应是抑制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的最大因素。因此,调整渔业产业结构,转变渔业增长方式,提升渔业低碳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有效抑制中国渔业隐含碳排放、实现渔业低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百湖之市"--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武汉市渔业生产力与其人文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项人文影响因素与渔业中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类生产量的关联度均在0.6以上,人文因素是影响渔业产量的基本因素;总体上化肥用量、养殖面积和城市化对渔业生产的影响较大,而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和人均GDP的影响较小;化肥用量、城市化、养殖面积和人口密度是影响武汉渔业生产中鱼类、贝类和其他类产量的主要人文驱动因子;人均GDP和人口素质是影响武汉虾蟹产量的主要人文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转化是联系渔业科技与渔业生产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科技兴渔"的重要过程,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拟从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入手,深入分析和评价"十五"期间水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进一步研究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与理论方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鲢鳙鱼食物链短,生长迅速,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域的天然饵料,加之经济价值较高,起捕较易。目前,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湖泊水库的主要养殖对象。许多湖泊水库的渔业实践证明,放养鲢鳙鱼,是发挥湖泊水库鱼产力、提高鱼产量的重要途径。在一些渔业生产先进的山谷型水库,鲢鳙产量占鱼总产量的90%以上。 但是,有关湖泊水库鲢鳙鱼的一些生产指标问题,因科研以及生产水平所限,迄今仍意见不一,而生产又急需解决,尤其是放养的数量,起捕的规格等问题。为此,我们自1972年以来,对东北地区的湖泊水库渔业生产进行了调查,并围绕湖泊水库的鲢鳙鱼生物学、鲢鳙鱼产力以及鲢鳙渔业利用问题,以海龙、朱隈、大伙房、清河、时家店以及松树等水库为重点,开展研究。本文重点探讨湖泊水库鲢鳙鱼的产力和渔业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我市渔业生产的发展,以进一步满足全市人民对水产品日愈增长的社会需求,内江渔业生产在争取领导重视和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狠抓了科技兴渔工作,增大了渔业的科技含量,推进了全市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是联系渔业科技与渔业生产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科技兴渔"的重要过程,新的形势下加强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工作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某水产科研院所应用技术成果、基础研究成果和软科学成果三类成果转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综合效益是评价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最为重要的指标,学术水平是评价基础研究类成果转化最为重要的指标,综合影响是评价软科学类成果转化最为重要的指标,为进一步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与理论方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评估方法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的探索难点和热点。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就东海沿岸三省一市渔业保护区制度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问题,与现行东海渔业保护区的多方利益主体开展了11个指标意愿/满意度的面对面问卷调查,并进行模糊多准则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的休渔、禁渔区和禁渔线制度对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业生产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适应我国现阶段渔业管理水平和渔民觉悟水平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措施,但仍有近58%的利益相关者认为目前的东海渔业保护区制度有待较大改进之处。因此,建议将伏季休渔期提前至5月,取消大黄鱼幼鱼保护区,将渔用柴油补贴转为禁渔补贴,和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以及增加包括渔民在内的公众参与渔业保护区决策的参与度等措施。这对制定合理的东海渔业管理措施、解决各方间矛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渔业系统中,渔业通讯作为各单位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渔业生产发展来说通讯的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是推动渔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因素。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与网络对海上捕捞提供了便利且精准的条件与信息,能够为渔民出海带来安全保障,并大大减少了搜寻成本。对此,本文对渔业通讯技术的现状与展望进行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极磷虾渔业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磷虾资源量较大,但开发技术要求高。2008年我国有关政策明确了"支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开发南极磷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远洋渔业提供一个新的机遇,并可缓解我国管辖海域渔业资源压力、为国内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捕捞与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养殖业对饲料需求的增加,将会促进各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从1991年开始制定有关磷虾的养护措施。对于确定磷虾渔业,其养护措施规定的内容主要有:作业方式的准入、预防性捕捞限额、触发水平、渔期、观察员、数据收集、海洋环境保护等。探捕渔业需要得到养护委员会的批准方可进行,且在数据收集等方面比确定渔业严格。预计未来的磷虾渔业管理在数据报告、观察员覆盖率、提前通报等方面将严格规范,并对科学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形下,我国开发磷虾资源需要国家和企业间合作。国家需要增加对南极渔业生产的经济、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对企业及渔船管理;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各项养护措施,及时、准确报告有关数据,配合国家履行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前全球增长极快的食物生产来源,水产养殖在世界粮食供应、粮食安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大作用。而海水养殖发展、渔业环境管理是当前与未来研究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海水养殖发展现状、海水养殖发展问题与渔业环境管理强化措施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