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秦始皇加强思想专制措施的“焚书坑儒”,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讲解秦始皇“坑儒”的知识点时.大多数老师给学生的解释是秦始皇下令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和方士坑杀,“儒”指“儒生”。即推崇儒家学说的知识分子。如此会误认为秦始皇打击的对象是方士和儒家学说及其追随者了,道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其他学派的支持者不在打击的...  相似文献   

2.
近读王瑞明教授所著《马端临评传》,此书属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九章,30余万字。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评述马端临的家世渊源,生平业绩及其所处时代背景,政治理想、经济意向、史学思想、治史方法;二是评述马端临《文献  相似文献   

3.
隋炀帝时期民役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役的繁重在文帝时已见其端。开皇及仁寿年间,建大兴城,修陵墓,营宗庙,凿漕渠,开山阳渎,攻高丽等,动员人数颇亦众多。但隋役的苛重主要在炀帝时期。大业年间,民役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扰民之甚,危害之深,不仅远过于文帝,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究其特点,约有以下数端。一、侈大性。炀帝时民役规模巨大,在封建王朝中,可谓首屈一指。即以秦与之相比,似亦瞠乎其后。秦之役以造阿房、营骊山规模最大,动用人数约七十万人。而炀帝时,征发人数超过百万者,至少便有五次。如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①。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②。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③。四年正月“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④。七年,为准备辽东战事,征  相似文献   

4.
揭阳岭是潮汕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重要地名。本文试从“岭”字的本义及“五岭”的多种说法入手,论证“五岭之戍”实际上是秦始皇用兵南方之泛指。“岭”的本义是“山道”。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晋裴渊《广州记》所列五岭之一的揭阳岭的原型是在漳浦县境的蒲葵关。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欺则必随。”  相似文献   

6.
自两汉以来,人们较普遍地认为儒家在秦代始终是受到排斥、打击的。如贾谊说:“秦王(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新书·过秦中》)班固说:“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汉书·儒林传》)马端临说:“博士,秦官,……秦虽存其官,而甚恶其徒,常设法诛灭之。”  相似文献   

7.
一 探索秦之徭戍制度,必须弄清秦民之起役止役年龄和征发项目及期限。 起役年龄,云梦秦简《编年记》本已提供了确凿依据,即所载“喜”的傅籍年龄。但因计算方法不同,目前史学界却有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三说。笔者赞同十七岁之说。据秦简《编年记》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秦王政元年(公元前二四六年)“喜傅”。傅,男子到了服役年龄的登记手续。《汉书·高帝纪》:“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服虔日:“傅音附。”师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服音是。”知“始傅”年龄即起役年龄,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8.
走进秦始皇兵马俑展厅,热情的兵俑便“派”了一辆“马车”前来“迎宾”。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辆威风的“立车”,车身有2~3米长,由一匹“马”拉着。我谢过它的好意,徒步走进正式展厅。  相似文献   

9.
马端临批驳朱熹的《诗序》说,认为“《诗序》不可废”,认为郑、卫之风非“淫者自作”。站在汉学派的立场上看,马端临的批驳是有理有据的。马端临实际上是把《诗经》看作为历史文本,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此恰恰比较出朱熹“废《序》论”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回归《诗经》的文学本位。  相似文献   

10.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加强思想专制的暴力政策,关于坑儒的情况,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由于为秦始皇求仙药的方士有诽谤之言,又相邀逃亡,秦始皇于是派御史侦察咸阳的儒生方士,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人知之以惩后”。那么,秦始皇是如何“坑儒”的呢?  相似文献   

11.
)。①太阳能电池②氢燃料电池③锌锰干电池④铅蓄电池,布体冷创诫一扩一迷止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0 16 CI 35.5 Ag 108 Na 23 N 14 C 12 一、我会选择(本题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上蜡“美容” C.用硫黄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D.用酱色、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2.连战参观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时,秦俑馆向他赠送了一块弥足珍贵的“秦土”。它取自秦始皇兵…  相似文献   

12.
古文注释商榷三则浙江慈溪中学张日铣一、“兵精足用”之“用”《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周瑜说孙权“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时“兵精足用”的“用”,1987年版高中语文课本注“器用,物资”,这是对的。但1991年版却改注为:“足用,足够...  相似文献   

13.
从“武术短兵”运动的自身特点、社会价值和作用,以及当代大学生们对体育的需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就“武术短兵”运动纳入大学课堂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认为,“武术短兵”运动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相吻合,适合在大学课堂中开展.分析“武术短兵”对武术的正影响以及不足,针对“武术短兵”项目今后的发展与不足,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龙昌期是北宋四川地区的卓越学者和思想家,曾“名动士林,高视两蜀”、“缙绅之流,靡不推服”。他的论著,除主要阐释儒家经义外,兼及道、佛及诸子之学,思想活泼,不受羁缚,观其会通,能探隐(?)。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诸书所载,他的论著凡二十余种、百余万言,他辛勤的一生是在读书、写作、授徒、讲学中度过的。由于他的治学认真,有创辟见解、议论很不平凡,不免“排斥先儒”,轻议《六经》,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我国史学界对秦始皇的研究,有评价过高的倾向.“四人帮”时期的一些文章,对秦始皇是肆意美化,竭力吹捧.或把秦的统一完全说成是秦始皇个人的功劳,或把秦始皇打扮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同代表,甚至连古代史书上连篇累牍记载的秦始皇的暴政也一笔勾销,说成是孔孟之徒的反动宣传.这种“帮用史学”,当然早已随着“四人帮”的倒台而失去了存在的脊柱,其谬论业经许多同志撰文  相似文献   

16.
“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六月出版,约四十三余万字。”这是一个病句,问题出在“余”字上。“四十三余万字”,是什么意思?是四十四万或四十五万吗?显然,说话人要说的“该书”在“四十三万字”的后面还有个零头。当然,这个零头不具体写出来,用“余”这个表概数的词来表示,是可以的。根据这一点,原句中的“余”字应该后移,写成“四十三万余字”就行了。汉语中表概数的与“余”字同义的还有“多”  相似文献   

17.
职役二字,最早见于唐代。在旧唐书职官志中有所涉及,“……无职役者点充”。这一概念并非指社会中的赋役制。到宋代,马端临著的《文献通考》中,明确地提出了职役,是作为一种赋役制度而提出的。马氏为区别宋和以前诸代徭役制度的不同,故称之为职役。尽管他从古至今,较完整地阐述了各代徭役的情况,还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只能从负役形式上有所区分,未能从根本性质上说明它们的异同。继宋代之后,学术上均没有明确宋代职役的确切性质。解放前,聂崇岐先生在《燕京学报》上,曾发表过  相似文献   

18.
论晋国对秦汉制度的重大影响杜以坚,高梅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后代的许多社会制度都渊源于秦汉。如果说秦汉以后的封建历史是“流”,那秦汉时期的历史就是“源”。李斯等人曾赞美秦始皇日:“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都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  相似文献   

19.
陈寅恪认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元稹作《连昌官词》,呼吁“努力庙谟休用兵”,是12年前同白居易应制举时所持“销兵”说的继续;“休兵”说同于唐穆宗初期宰相萧、段文昌的“消兵”说,元稹因而得志于朝;与主战派裴度政见对立,故又受到攻击并遭贬;“消兵”说导致朝廷再失河朔。陈说不确。白、萧、段的“消兵”说,指天下军队逃、死不补,自然减员。元稹从无这种主张,所说“销兵革”,指朝廷推诚于下,推敬于外,化解矛盾,消除战争,核实军籍,农战相兼。元稹一向主张并参与镇压藩镇叛乱,“努力庙谟休用兵”,是盼望最终太平,不再用兵,这同裴度完全一致。元稹见重于穆宗,并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文才学识;遭裴度等忌恨并因而遭贬,也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勾结宦官,谋取私利。朝廷再失河朔,不是“消兵”说所致,旧史已讲到物资供应、宦官监军、指挥管理、宰相才干和朝廷遥控五方面因素,还应考虑河朔地区特殊文化背景。元稹“休兵”说不同于萧、段“消兵”说,即便再失河朔是“消兵”说所致,也与元稹无关。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蒙受“四人帮”严重歪曲和糟蹋的古代诗人之一。他曾被“四人帮”封为“法家”,理由之一是他在诗中塑造了秦始皇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他的统一事业”,“通过塑造秦始皇的形象来歌颂法家路线的胜利”。李白为什么要在诗中塑造秦始皇的形象?李白对秦始皇及其事业果真持歌颂的态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