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汉代出土资料中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幕府职官的内容,如西汉将军幕府职官有军候丞、卒长、军武库丞等。这些出土资料所见的西汉军事职官的发现,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清西汉军事官制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印章、封泥、简牍等实物资料含有大量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的内容,这修正或弥补了先前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诸多内容。如小将、校尉、都尉等类别的军事职官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印章、封泥、简牍等实物资料含有大量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的内容,这修正或弥补了先前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诸多内容。如小将、校尉、都尉等类别的军事职官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郭俊然 《兰台世界》2016,(6):122-124
新莽职官在出土资料中发现很多,从这些出土资料所见而文献所遗的新莽职官中,可以发现新莽职官的一些问题:(1)汉代郡都尉分部设置,有东西南北中五部,实物又见前、后部。(2)新莽都尉下有曲侯,前后并置,不同于将军下曲侯的左右并置。(3)文献载新莽军中有理军一职,而实物所见新莽地方亦置有此官。(4)汉代郡都尉分部设置,或以东西南北中方位,或以前后方位,实物又见以特定意义的数字区分而设置的部都尉。(5)汉有郡丞,新莽改称为大夫丞。等等。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的从战国、西汉、北宋到明清出土的纺织品,是我国光辉灿烂文化宝库的一部分.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纺织品,量多品繁、式样新奇、色彩夺目、反映了西汉独特的艺术特色.这批纺织品的出土,为研究我国汉代的服饰制度、织造技术、刺绣工艺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极为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根据史书记载和相关的出土资料可考蒲峪路最高长官为节度使,多选自战功卓著的女真将领,节度使之下设置有军事、司法、教育、医疗等各类官员,其分工之细、选任之严,足以成为金朝地方职官选任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慈乌与寒鸦     
近年连云港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一篇《神乌赋(傅)》,释文尚未发表,据说,全篇赋仿佛是一则哲理寓言,这在西汉还不多见,虽然有贾谊《鵩鸟赋》在前,但相信这篇短赋还是会给汉代文学史增添一份珍贵的资料。这一消息引起我关于乌鸦的一些兴趣,于是看了一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贺科伟 《兰台世界》2012,(16):69-70
兵器是古代战争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对数量巨大的兵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直接关系到汉王朝的统治根基。随着近百年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如居延、尹湾等地大批汉代简牍的出土,大量的汉代军队的基层军事档案为世人所知,这些档案资料真实地反映出汉代基层的军事情况,使我们有了相当可信的档案资料,对研究汉代军事管理制  相似文献   

9.
西汉郡级档案文书的重大发现──东海县尹湾村汉墓出土一批简牍刘洪石为纪念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的召开,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特种邮票《中国古代档案珍藏》一套,计4枚。分别为“商代龟甲”、“汉代木牍”、“明代铁券”、“清代国书”。其中“汉代木牍”就是选择出土于江...  相似文献   

10.
"玉舞人"组佩是汉代玉器中独特的门类,盛行于西汉早、中期,佩带者都是女性贵族。目前全国经考古发掘的"玉舞人"组佩墓葬有20余座,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北京、广州、江苏等地,但可复原的组佩并不多。徐州西汉楚国王室墓中发现有7处陪葬"玉舞人"组佩,可复原的组佩有7组,是出土"玉舞人"组佩最多的地区。徐州出土的"玉舞人"组佩皆出自西汉楚国刘氏宗室的女性高级贵族墓葬中,不仅玉质精良、样式独特、雕刻精美,而且有明确的考古信息。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玉组佩的发展演变、汉代的组佩制度、"玉舞人"组佩的编排方式以及佩带者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组东汉六博釉陶俑,较少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河南灵宝张湾东汉墓M3出土的六博釉陶俑作为标准器,将与其题材相同、形制近似的大英藏六博俑相对年代定在东汉中期,即公元2世纪上半叶。根据大英藏品所显示出的"弘农作风",推测其出土地点应在汉弘农郡范围内,即今陇海铁路三门峡至潼关段附近。这一组六博俑的出土时间,有可能在1913至1931年修筑洛潼铁路的时间段内。在此基础上,还对目前已发现的两汉博戏俑资料进行了梳理,分为博局俑与六博俑两种类型,前者见于西汉墓,后者大多出土于东汉墓,并对六博俑出现于东汉墓葬中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大英藏六博俑具有学术和艺术双重价值,为研究汉代六博的形制演变、汉代社会生活史及雕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兔儿墩墓地是一处汉代墓地,该墓地经过多次下葬、封土,在地表形成了高大的土墩。2007年9月至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大邑县兔儿墩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10座墓葬。通过此次发掘,基本了解了兔儿墩墓地形成过程及封土结构。其下层为西汉土坑墓,上层为东汉砖室墓,宋明时期又在汉墓封土上下葬。其中3座西汉土坑墓(M8-M10),均未被盗,出土了丰富的器物。陶器有罐、瓮、盆、豆、钵、釜、壶、盘、井、熏炉、鼎、盒等,铁器有釜、锸、削,铜器有带钩、环、车軎等,及200余枚半两、五铢钱。M8、M9时代大概为文景时期墓,属于西汉早期晚段;M10为武帝时期墓,属于西汉中期。兔儿墩墓地的发掘提供了一批西汉早期墓葬新资料,对于探讨汉代土墩墓在四川地区的传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西汉时期女性地位问题,在史学界中一直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年律令》出土后,一些汉代法律条文逐渐受到重视,就律令视角对女性在西汉时的社会地位进行判别,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缺乏史料而导致的偏颇。  相似文献   

14.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一件双联玉管,做工精致、形制独特,推测具有实用功能,由于迄今尚未发现类似器物,长期以来一直不清楚其具体用途。近年来,考古出土毛笔实物较多,笔杆均精细长直,无论长度还是管径,其大小均能装入这只玉管。另外为了便于携带和保护毛笔,与之配套使用的笔套在全国范围内多处墓葬发现,形制有短套、长套、双联套,材质有竹子和木胎漆器,显著特点均是一端封闭,另一端开通,也与玉管特征相同。因此通过与考古出土的毛笔和笔套比对,结合其尺寸和形制分析,这个双联玉管应是放置毛笔的容器—笔套。狮子山西汉墓出土笔套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汉代双连玉笔套。  相似文献   

15.
敦煌悬泉置壁书是指出土于汉代敦煌悬泉置遗址,以隶体墨书于泥墙上的古文书。悬泉置壁书的文本由题记、诏书、诏书的行下之辞以及多种形式符号等构成;壁书内容反映了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均存在的官文书的分抄制度以及官文书的下行路线和报告制度;透过该壁书,可以了解西汉官文书布告于特定地点的告示制度;该壁书中出现的习语,尤其是"昧死"一语,对研究西汉官文书用语制度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湖北档案》2007,(8):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西汉末年,共156枚,保存于连云港市博物馆。该文献是1993年从东海尹湾6号汉墓发掘出土的,书写在汉代简牍上,为墓主人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随葬品,书体有章草,隶书两种。该文献是我国历史上简牍中较早的行政文书档案,主要记载了西汉末年东海郡,县,乡,里的行政建置,吏员设置,户口及垦田和钱谷出入,经济赋税以及武器装备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新见三枚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印章资料的讨论,知晓大顺政权在政权建设时,不仅设置了大量的地方行政职官,同时也设置了不少学官等辅助性质的职官。在全面整理目前所见李自成遗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李自成农民军印章的用字问题和该农民军在巴蜀地区的活动,并纠正了文献中有关用印制度的错误记载。文中指出印章因避李自成父亲名字之讳,禁止"印"字入印,而改为"契、信、符、记"等专称,成为其一大特色。从现存的李自成遗印实物情况看,明末大顺农民军在巴蜀地区也一度控制了不少地方,而并非传统上认为巴蜀地区完全为张献忠农民军的势力范围,可补相关历史记载之缺遗。  相似文献   

18.
限于史料问题,学界关于汉代私家藏书的研究仅从传世文献中获知一二,近些年汉墓中出土的简帛为汉代私家藏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和新史料。它不仅是对传世文献的重要补充,更是研究汉代私家藏书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龙门堂墓地位于湖北省郧县东约40公里的安阳镇小河村一组的五谷庙岭,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7座,本文对其中M50、M73、M74与M77四座墓葬的发掘及出土情况进行介绍。四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随葬品主要以陶器为主,出土少量铁器。依据墓葬形制、器物组合等判断,M50的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M73、M74和M77的时代为西汉早期至中期。以上墓葬的发掘为探讨龙门堂地区汉代葬俗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此外,结合龙门堂墓地以及临近的龙门堂遗址,可以为研究墓葬与居住区的关系、墓地安排及中下阶层人群的社会生活及物质文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图书目录,它记载了从先秦至西汉的大量典籍,分类明确.评述简要,为后人了解西汉以前典籍概况、先秦学术思想源流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文章以该书为中心探讨汉代典籍整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