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小麦抗孢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筛选抗病基因的发掘研究进展,以及小麦抗孢囊线虫病基因分子定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还缺乏较好的抗病材料,普通小麦中对孢囊线虫病的抗性资源比较匮乏,建议一方面加大引进和筛选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加大对小麦野生近缘种属中CCN抗性资源的筛选;对已挖掘到的抗性资源和定位到的抗病基因,可以结合作物遗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遗传和育种抗病新材料,为小麦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2.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在我国棉花生产上经常大面积发生。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其危害的经济有效措施,准确评价品种的抗病性是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的核心。针对相关理论基础研究不足、关键技术不完善及没有统一规范的国家标准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副主任朱荷琴研究员带领团队,经过近二十年研究,创建了准确、快速、规范的抗病评价技术体系,促成一批抗(耐)病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取得了突破性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等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很多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还未得到有效保护","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资源保护和品种选育方面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国家牧草品种审定程序时间长、还未建立省级草品种审定机构","牧草新品种保护缺乏、新品种推广体系需要建立"等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花椰菜育种新技术研究及优质、抗病和高产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简介:该项目属农业科技领域。以技术体系、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为研究内容。国内率先创建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育种、游离小孢子培养、杂交制种等技术体系;首次研制出育种专家系统;系统地提出抗TuMV和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和标准;创新一批优异资源;育成系列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而病害一直是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全球气候和耕作制度变化,导致病害的发生规律发生新变化,危害趋势愈来愈重。通过抗病育种提高农作物对病原物的抗性是实施病害的绿色防控的重要策略。但培育广谱持久抗性的作物品种具有挑战性,一方面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抗病资源、深入研究抗病机理;另一方面需要突破单要素思维,系统认知病原物—寄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剖析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复杂的分子互作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标记辅助基因聚合等新技术,将新成果应用于新品种的设计选育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结合病害预测预报、生态调控、农业措施等实现病害有效防控,达到病害绿色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6):F00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2年3月,隶属于国家科技部:该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研究,将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实验室研究对象为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以及其他一些作物。包括基因图谱研究:重要基因分离克隆;功能基因组研究;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基.因发掘研究: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新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类食物消费生产对小麦育种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即提供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抗逆性好的小麦品种,而这些新品种的选育必须以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传统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持续扩大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并加以深入分析检定,从中选取所需的各种基础资源,是育种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近日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跃进教授主持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西部地区浆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优质生产技术”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中西部地区浆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优质生产技术”项目通过对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 ,筛选出 5个葡萄优良新品种、6个葡萄优系和一大批新种质 (16 5 4份 )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一批猕猴桃新种质 ,为浆果生产提供了品种资源 ,建立了葡萄和猕猴桃优质生产栽培技术体系 ,并取得发明专利 3项。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 ,已被农业部发布实施 ;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栽培贮…  相似文献   

9.
高产天然彩色茧新蚕品种“彩茧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大学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充分利用家蚕天然彩色茧资源和现行优质高产普通白茧蚕种质资源,历经十多年多重杂交选育和优良杂交组合的筛选,育成了3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其中高产天然彩色茧新蚕品种“彩茧1号”,经江苏省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的实验室分析和农村实践,鉴定其产量和抗性都超过对照种菁松×皓月,2008年正式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苏蚕审200805)。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荞麦科研发展主要经历五个阶段:早期研究阶段、品种资源研究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腾飞阶段。告诫山西荞麦科研工作者抓住现阶段,积极加强荞麦资源抗性鉴定、特色专用新品种选育、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和传统食品主食化研究,继续支撑和推动山西荞麦产业快速发展。荞麦是山西重要的特色杂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其中甜荞约30万亩,苦荞约20万亩。山西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从荞麦资源收集鉴定、新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筛选与产业化示范"、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良食味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组合)选育"、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等资助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自1999年开始启动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通过研究不同基因型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建立食味品质的科学评价体系,阐明优良食味形成的分子机制;发掘半糯基因水稻种质,筛选用于食味品质改良的关键基因;开发与优良食味、抗病、高产相关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和功能标记,建立优良食味、抗病、高产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优良食味抗病高产粳稻系列品种;集成优质稻米安全保优生产技术,创建优良食味稻米品种品牌,在粳稻食味品质研究、品种创制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内江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白乌鱼产业发展。一是强化科技攻关。围绕白乌鱼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基因组测序、品种种质测试等内容开展科技攻关,选育出灰鳍白乌鱼、金鳍白乌鱼等2个白乌鱼新品系,并完成种质检测,初步具备鱼类新品种审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基础,而通过诱发突变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创制农业生产需要的优良基因则是现代种业的重中之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舒庆尧教授长期从事作物种质创新、生物技术和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创制了一批水稻优良材料,对当前和今后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 、项目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棉花育种与生产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棉花栽培种遗传基础狭窄,抗枯、黄萎病的优异资源匮乏,生产应用品种抗病性差;在杂交亲本选配上,往往依据表型和经验,盲目性大、成功率低;高产栽培技术配套与集成不够,杂交种增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救灾作物,对稳定全省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由于生产上应用的大多数都是菜用型品种,缺乏集抗旱、丰产、抗病、高淀粉、适应性广等综合性状的优良品种,选育高产高抗的品种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马铃薯新品种庄薯3号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采用费用少、技术简单、容易操作的常规育种方法,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适宜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马铃薯新品种,对于促进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提升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服务团简介】“科创中国”甜辣椒产业科技服务团由中国园艺学会牵头组建,中国农业科学院王立浩研究员任团长。服务团由28位专家组成,以山东潍坊、西藏朗县及贵州、宁夏、湖北、内蒙古等地的甜辣椒产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以中椒系列新品种为核心服务产品。依托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辣椒遗传育种课题组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团在辣椒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2):134-134
特等奖(1项)棉属种间杂交育种体系的创立完成单位:遗传研究所等研究者经过26年的连续试验,首先研究探讨种间隔离机制并找到克服杂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继而找到种间杂交育种的特定规律,并获得多种组合的高代杂种;最后创育出具有特优性状的新种质和新品种。通过上述三个相互依存的研究过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成了棉花种间杂交育种新体系。该体系具有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强、显著缩短育种年限、可广泛应用等优点,开创了中国棉花育种的新途径,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已经育成6个种间杂交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已…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08-I0008
<正>[导读]棉花新品种培育技术从传统走向分子阶段中,863计划功不可没。测序结果为棉花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制的解析、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遗传改良、异源多倍体的形成及演化规律等多个研究提供了支持。棉花新品种培育技术从传统走向分子阶段中,863  相似文献   

19.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农业科技领域。以技术体系、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为研究内容。国内率先创建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育种、游离小孢子培养、杂交制种等技术体系;首次研制出育种专家系统;系统地提出抗TuMV和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和标准;创新一批优异资源;育成系列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今年,西藏农牧科研部门实施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加强区域联合与资源整合,已在农作物优异种植资源引进、创新与利用方面取得成效,并在杂交组配、优良品系观察、品系产量比较和区域试验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目前,共观测鉴定农作物亲本材料1285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