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典型地区岩溶碳汇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之工作项目。项目以流域为单元,开展典型地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的关系调查,旨在查明流域内不同岩溶环境(包括地表岩溶、地下河等)岩溶作用形成碳汇的量、条件及控制因素,分析我国不同岩溶地区地质、气象、水文、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对流域碳汇的影响;建立典型流域及全国岩溶地区碳汇数据库,进行典型流域及我国岩溶地区基于GIS平台的碳汇潜力评价。该项目于2010年1月启动,历时3年完成,项目承担单位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项目主要完成人有覃小群、蓝芙宁、黄奇波、劳文科、蒙荣国、杨盛盟、候满福、张连凯、孔祥胜、荣明书、江延森、刘朋雨、王文娟。  相似文献   

2.
土壤固碳潜力表征方法与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固碳潜力表征方法与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研究”项目隶属国土资源专项“我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刘应汉教授级高工主持完成,项目编号1212010060205。该项目以我国已完成的160余万平方千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第二次普查有关碳数据为基础,对比研究国内外固碳潜力概念与表征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土壤碳库空间的分布格局,从现代碳循环的理论和碳元素地球化学背景角度,构建了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的估算模型,估算了主要农耕区土壤的碳汇潜力,探索了我国土壤固碳的途径,为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曹建华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1):F0004-F0004
曹建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首届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他投身现代岩溶学研究,在生物岩溶、岩溶生态系统、岩溶碳汇过程与效应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为我国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曹建华研究员多年来潜心从事生物岩溶、岩溶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不断探索新的研究课题。凭借着对现代岩溶学研究的贡献,对我国岩溶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积极推动国际岩溶碳汇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表现,在不久前的中国地质科学院首届新华联科技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5.
岩溶具有重要的地质价值,对我国岩溶地质状况进行分析非常必要。本文研究分析的主要因素有:岩溶发育因素、岩溶发育层位性、岩溶类型、岩溶水系统、岩溶陷落柱、岩溶塌陷和岩溶工程地质等。  相似文献   

6.
蒋忠诚, 1962年生,研究员(专业技术二级),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首席专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蒋忠诚研究员长期从事岩溶地区水工环调查与研究,主持岩溶地区"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共主持承担国家、部门和地方科技项目40多项,在岩溶地貌形成、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岩溶生态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岩溶地质调查、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产业培育等方面解决了大量关键科学问题和应用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泉是地下水的露头.泉的出现受一定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形条件的控制.贵州是我国碳酸盐岩溶含水层分布最广泛的省份之一,在丛山峻岭之间,出露了许许多多的岩溶泉.认识和研究岩溶泉,除了把它作为天然资源用作水源、能源,提取矿物原料,用于医疗而造福于人类外,在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质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比较普遍,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地质灾害是主要的施工难题。本文探究TSP超前地质预报等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对非燃料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的区位、数量和经济价值的评价是政府和机构十分关心的战略性课题,矿产资源评价是查明矿产资源状况的基本手段,不仅能够为地质工作部署提供决策支撑,而且能够为国家安全、土地利用、资源政策、环境或公共健康安全的决策提供服务。“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预测动态研究”属于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之工作项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委托中国地质图书馆主持承担。该项目于2010年5月启动,2014年3月结束。项目组详细收集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开展矿产资源评价计划、典型案例、矿产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技术理论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整理、编译、分析和总结。该项目由中国地质图书馆黄文斌研究员担任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有黄文斌、吕鹏、李莉、吴西顺、杜晓慧、赵可录、梁忠和陈晶等。  相似文献   

10.
岩溶具有其重要的地质价值,岩溶本身的发育特征、岩溶资源状况、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和岩溶区灾害防治等项的研究时间较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进行过详细认真的研究,现对研究现状作一归纳分析.并指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指出我国重要的北京西山岩溶区的岩溶地质景观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进而针对其景观特征和被破坏的原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该区的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本方案强调“保护第一”的指导方针和贯彻“分区分级保护、合理适度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建立4个国家级和4个市  相似文献   

12.
鉴于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需要及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研究特殊地质条件下地基的处理问题越来越重要.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并参照一些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土岩组合、岩溶、土洞、膨胀土、红粘土等特殊条件下地基的处理方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丰富我国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地基的处理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础地质和城市地质之间是包含关系。基础地质的研究情况决定着城市地质的研究现状。但是我国对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在城市地质中运用比较薄弱,尤其是对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地质情况调查等并没有引起地质工作者和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果说城市地质是建设城市前的必备基础,那么基础地质则应该是研究城市地质前的必备条件。着重探讨了基础地质和城市地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正栋  杨春红 《资源科学》2013,35(4):809-815
本文基于土壤类型法,借助ArcGIS9.3工具,对珠江北江上游广东省翁源县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值法估算其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增加潜力.结果显示,翁源县土壤表层平均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平均值接近,且近25a来略有下降趋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密度上升幅度最大,“碳汇”效果明显;山地和旱地土壤表层表现出“碳源”的效应,水田则表现出“碳汇”的效应;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相对较高的是县域西北部和滃江流域;紫色土的固碳潜力最大,菜园地的固碳潜力最小,固碳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漆江流域及其他耕地地区.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上分析翁源县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政策和碳平衡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对估算大尺度的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DM机制下森林碳汇潜力估算与市场开发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的森林资源状况和碳储量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了CDM机制下影响中国森林碳汇潜力的主要因素。基于森林碳汇潜力估算模型,以江苏龙潭林场为例进行了碳汇潜力计算。总结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CDM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政策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3):F0002-F0002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姜月华研究员长期从事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部省级科研和调查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是我国在东部四大平原区开展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计划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前身为原地质矿产部于1997年5月批准设立的"地质矿产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2004年更名为"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005年加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行列,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成立以来,实验室发挥我国岩溶研究的地域优势和国际影响,以国际岩溶研究中心(IRCK)为依托,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完善岩溶动力学理论,搭建系列研究实验平台,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研究岩溶动力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岩溶区生态环境问题对策提供科技支撑,为岩溶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作者简历:卢耀如,1931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及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勘测研究,曾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0)
本文主要是研究对岩溶地质条件下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概括,并针对目前我国岩溶地质条件对于桥梁桩基建设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系统、全面的分析当前我国岩溶地质条件下的质量安全控制问题以及施工工艺技术,并对以上内容进行汇总严格的确保施工质量的整体控制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尚莉 《科技风》2011,(7):123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所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它要求其评价迅速查明我国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力,为将矿产资源及时转化成经济优势准备好基础资料。矿产预测不仅是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果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目标。目前虽然各国研究程度不同,所用方法也不同,但是总得来说搜集评价区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提取成矿信息,对各种成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成矿有利地区或找矿靶区并估算其资源量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