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6年夏,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要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王力对国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决定报名应考。只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招生简章上规定报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大学毕业生;二、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三、从名师研究有心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在翻阅教育杂志时偶然发现了一则国学大师王力先生求学的小故事,颇为耐人寻味。1926年夏天,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大学毕业生;2.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3.师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而当时王力先生只读了两年大学尚未毕业;而若再往前推两年,他还只是一个只有"高小"(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学历的人。虽然他曾经做过小学教员,但是离"五年"这个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3.
清华国学研究院从其开办到解散仅有四年,然而,在这名师主授的四年中,清华国学院却创造了近现代大学史上短暂的辉煌.品味这个在我国大学发展史上近乎“神话”的一页,就会发现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得以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实现,首先要归功于《研究院章程》制度设计及其有效执行.《章程》中对学科建设、教学、招生等诸方面独树一帜的规定,对于我国当代大学制度变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4月1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著名哲学史家陈来教授应邀来泉州师范学院讲学。他围绕“朱子学与阳明学及其现代意义”这一主题,对儒家学说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让到场的800名学子感受到:国学经典是相伴一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张立文教授     
康香阁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2):F0002-F0002
张立文教授,著名哲学史家和哲学家。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1960年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分在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任教,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院院长,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解传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重庆名师。重庆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学数学奥林匹克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考试研究中心学科考试命题研究组兼职研究员。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名师教育网特邀名师,西南大学数学与财经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首批骨干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市南开中学校。  相似文献   

7.
名师风采     
蒋绍愚,籍贯浙江富阳,1940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8.
春风化雨育桃李———陈寅恪教授的教学生活●中山大学吴定宇1926年7月8日,从德国留学归来不久的陈寅恪,风尘仆仆地赶向清华国学研究院报到。9月开学,他正式开始了舌耕生涯。陈寅恪一生的教学生活,分清华学苑执教鞭、万里烽烟苦耕耘和任教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三...  相似文献   

9.
<正>海通以还,中西融合。众多仁人志士为民族中兴著书立说,其中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可谓灿若星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设立了国学研究院。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回忆道:"先设国学门,所以又简称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院的教授称为导师,  相似文献   

10.
<正>在清华,各个院系都有独门秘笈。一眼看去,都是书生意气,细思之下,又全是江湖豪情。百年来,清华院系之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为此,我们兵分几路闯江湖,搜古籍、觅历史、访江湖人士……"船舶系"们2011年,一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见之武林小报,引发各路围观。它的主人叫李鸿樾,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这张"史上最牛毕业证书"的导师一栏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人的名字。"博雅堂"的一位先生江力感叹:"这就是江湖上传闻已久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开创之初就威震八方,4年间的70多位传人中,有50余名后来成为我国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由于种种原因,国学研究院在1929年停办,但关于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在翻阅教育杂志时偶然发现了一则国学大师王力先生求学的小故事,颇为耐人寻味。@@@@1926年夏天,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大学毕业生;2.曾在中学任教五年的教员;3.师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而当时王力先生只读了两年大学尚未毕业;而若再往前推两年,他还只是一个只有“高小”(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学历的人。虽然他曾经做过小学教员,但是离“五年”这个时间要求,他还差得太远。而他也跟师从名师不沾边,最后借“挂名”校长章太炎的大名,“自欺欺人”地蒙混过了报考关,顺利进入了笔试环节。笔试的试题出得极为“刁钻”——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00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100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一拿到卷子,许多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傻了眼,可这位年轻人却欣喜地发现,自己对这些试题却一点儿都不陌生:他一直是靠自学,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中,脑子里早已装满了丰富的知识。不出所料,凭着过硬的国学功底,他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26名的好成绩被录取了。后来,他被誉为“一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国学通才”。  相似文献   

12.
海通以还(指西方教学理念及书籍进入中国),众多仁人志士为民族中兴著书立说,其中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可谓灿若星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设立了国学研究院。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回忆:"先设国学门,所以又简称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院的教授称为导师,当时只有四位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导师学问既大,其读书方法可借鉴之处亦多。  相似文献   

13.
颜芳 《文教资料》2012,(13):142-144
燕京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著名的教会大学,在国学教育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其开展国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中国社会服务的人才或研究国学的人才;课程结构包括专修科、本科和研究院三个层次;课程实施过程具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师生关系亲密融洽等特点,对当代中国大学开展国学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名师是一面旗,名师这面大旗一竖起来,四面八方的学子就会慕名而来,聚集其麾下;名师是一盏灯,这盏灯会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走向成功的彼岸;名师是一座桥,这座桥是连接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是由名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胸怀凝聚而成的。”(引自陈鲁民《“名师”效应》一文)  相似文献   

15.
作者简介]王力,字了一,北京自修大学顾问,广西博白岐山坡村人。26岁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一年后毕业,赴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学,1932年获文学博士后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  相似文献   

16.
副教授、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是近几年来高校教师中涌动的一股潮流。这些年逾而立乃至不惑之年的学子,在攻读博士之前就把该读的书差不多都读了,学术事业渐人佳境,在有了雄厚积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时候进入名师之门,聆听名师的耳提面命,再经过三年集中思考,面壁锤炼,厚积薄发,最后呈上一本份量很重的学位论文。这篇论文,对于他个人来说,可以作为他的成名作或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范文澜(1893~1969年),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17年毕业于北大国学门,曾先后在南开、北大、北师大、河南大学任教,讲授国学。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参加过新四军,1940年1月经刘少奇介绍来到延安,先后担任马列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等职,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学术生涯。他精心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人们主要的历史读物。此外,范文澜在经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方面也有出色的建树…  相似文献   

18.
曹云祥是清华学校时期任期最长的校长,以养成完全高尚人格为教育目标,文化思想上主张中西古今融会贯通,领导清华实现改办完全大学的目标并筹办国学研究院,积极延揽名师并在清华奠定了教授治校的基础,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与胡适的交谊,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曾有述及,而两人的论学,则未见于各种有关论著。《文献》杂志曾刊载胡适致王国维书札十三通,内容除学术研讨外,又详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聘请王氏任教事,可证、补有关记载之不足;近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20.
1926年夏,清华国学研究院要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王力对国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遂报名应考。这次入学考试试题出得很奇特,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即: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00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100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王力学历虽然浅,国学的根底却不浅。他在试场上交出了一份好答卷,当年被清华国学研究院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