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让童心放飞,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广州市番禺区大岗中心校新世纪的教育理念,旨在开创具有生命意义的教育特色。具有生命意义的教育,是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充分整合、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在现有条件下获得个性化的充分发展,为生命成长输入精神营养,从而提升其生命质量。这种创造性教育活动,就是具有生命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特色是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强调了多元智能的开发,强调了德育与心育整合优化对生命质量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君诚 《考试周刊》2011,(53):62-63
校园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性",师生需要"诗情"。本校"让校园充满生命的灵动,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的教育理想,不仅仅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氛围构想和主题命意,还是一个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教育系统工程。将"儿童诗"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和实施,不仅能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深化生活经验、启迪心智成长,而且能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形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12,(21):2-2
四川省华阳中学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旨在建设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水平、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硬件设施、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显著办学效益的素质教育特色示范高中。学校着力打造"人本关爱"的育心文化,从心育、德育各行其道到心育与德育结合,从育德育心到育心养德,探索"育人先育德,育德必育心,育心以养德,养德以成性"的德育工作思路,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育德育心、育情育行有机结合。通过育德育心,健全学生人格;通过育心养德,内化品德外化行为。特色德育文化的建设较好地开发了学生潜能,促进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重视对人的个性潜能的开发.素质结构的完善过程就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个性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关于个性教育的思想,我国古已有之.所谓个性教育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个体智力、才干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自主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遵循生命成长和学校教育规律,培育适宜生命成长的乐土,开发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课程,孕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搭建体验成功的舞台,开发个体潜能和个性差异,华中学子获得了与其个性相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注生命是新世纪人类教育理念的呼唤,语文教学中人本教育的缺失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与创造潜能的开发,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探索是开拓语文教学新境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关注生命是新世纪人类教育理念的呼唤。语文教学中人本教育的缺失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与创造潜能的开发,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探索是开拓语文教学新境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遵循生命成长和学校教育规律,培育适宜生命成长的乐土,开发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课程,孕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搭建体验成功的舞台,开发个体潜能和个性差异,华中学子获得了与其个性相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绿色教育"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生命价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发生命潜能,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课堂就是构建一种和谐的、有实效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彰显个性,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从世界范围看,现代教育日益注重尊重和发现人的价值,发掘和发挥人的潜能,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人本化和人性化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追求。人本化与人性化的关键是关注、尊重与呵护人的内心,从“心”出发培育教育智慧.才能把所有的教育举措构筑在真正的人性之上。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讲为主"、"传授知识",变为建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关注生命成长,张扬生命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玉梅 《辽宁教育》2022,(18):69-72
拓展性体验教育课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宗旨,把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重点,构建理念体系、环境文化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系等,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为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系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围绕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问题,以"人本关爱"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五个维度"探寻心育渗透策略,践行"三维七段"单元教学,促进心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核心提炼:教育应当充满诗意,把学生带到一个宽容、刚健的人文地带;教育应当充满机智,把学生心中的智慧和自信唤醒;教育应当充满激情,以永远年轻的心跳把生命的未来点亮……从美育着力引动素质教育,丰厚生命行走的力量。寻找学生、教师、学校联动发展与美育的内在机理,将“和谐、求美”的办学理念融入教学全程和学生生活领域,展开“儿童生活美育”、“学科教学审美化”、“美育校本课程”、“尚美教师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学校美育的研究实践……美育先行、导引及其柔性光辉润泽,开启素质教育之门及其纵深图景,开启生命潜能、生命个性及其幸福美景,开启美育学校特色及其个性化发展走势……成华小学十余年潜心、虔诚而智慧的美育探索,找到了一条优化生命成长的素质教育新路线。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的心理素质将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文化建设需要跨越全员"心"育理念淡薄"、心"育文化内涵缺失"、心"育文化载体缺乏等困境。通过提升心理健康文化理念、强化心理健康文化根基、健全心理健康文化载体等途径建设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以熏陶、静化师生的心灵,促进师生人格的成长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吴永军 《江苏教育》2010,(10):23-24
近年来,洪泽县实验小学从生命的高度,以"成长教育"为切入口,把"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办学使命和教育理想,为教师营造适合自己成长的文化,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尊重生命,张扬个性,以"自然、自觉"的意识,"做学创合一","做最好的自己",走出了一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师生发展的需求、学校特色优势与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2011年我们明确了一条“将优势转化为特色,用特色凝聚文化”的学校持续发展之路——从“心育”到“育心”,深化、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育心教育”的办学特色,实现“育心飞翔”的目标,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育心教育”把“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提高生命价值”作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心”的培养,将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育“心”、育德、育“情”,使学生拥有幸福童年,感受生命美好,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快乐地飞翔.  相似文献   

18.
在本土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长期探索中,我们回归教育本原研究,着眼生命关怀的教育视野,以促进幼儿人格发展为目标。"育情"感动幼儿生命的成长,"育健"润泽幼儿生命的活力,"育智"激发幼儿生命的灵感,"育美"点化幼儿生命的创造,顺应幼儿的天性,激活幼儿的天赋潜能,拓宽人格教育研究领域,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19.
某种意义上,教育的终极力量就是助力生命的生态行走。所谓"生命的生态行走",就是生命成长能够充分释放潜能,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永续向上的生长力量和蓬勃绽放的个性活力。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提出"构建‘全景式自主体验’心育范式",旨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重构,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由人、物、时间、空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情境,让每个学生自主体验、亲历活动,成长为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健康阳光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