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每当我哭闹时,母亲就吓唬我说:“再哭,大灰狼就来吃你。”“再不听话,老猫会从窗子里爬进来,把你抓走。”久而久之,使我对许多事物充满了恐惧。由于从小饱尝恐惧之苦,所以我成了母亲后,不仅不吓唬孩子,而且当孩子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时,总是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引导他摆脱恐惧。  相似文献   

2.
“这孩子长大了要上外面吃饭!” 母亲看我第一次吃力地用筷子夹菜时的神情是十分认真的,同时,她也认认真地说了这一句话。 也许每一个母亲都有这样的心态,她的孩子初次用筷子吃饭的时候,她总要不动声色地看着孩子握筷的长短——越握在筷子末端,表明长大了越能干事业挣吃穿,尤其是对于农村的母亲,特别是我的母亲来说。 我母亲就是这样认为的,在我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儿时,小男孩家里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利用周日去郊区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相似文献   

4.
不少家长对小孩子的就餐问题大伤脑筋。虽想尽一切办法,但收效甚微,为达到让孩子吃饭的目的,无奈中只好采用下策,如: (一) 哄吓喂饭——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就采用哄骗、吓唬等方法。比如:“不吃饭的孩子长不高”,“吃完这些饭,你会长得比妈妈还高”。有时,拿一些孩子害怕的动物来吓唬孩子,迫使孩子吃饭。  相似文献   

5.
有个孩子老是不肯好好吃饭,人们都叫他“没胃口”。这天,没胃口在外面玩了一整天,到天黑了还不想回家,任凭爸爸妈妈喊破了喉咙,他也装作没听见。风爷爷看见了,问他:“没胃口,你又不想回家吃饭啦?”“吃饭吃饭!谁想吃饭?没胃口!”风爷爷笑了:“我带你到奇奇星球去,那儿没人逼你吃饭。”“好嘞!我要去!”  相似文献   

6.
母亲与外婆     
外婆去年春天过世,今天整整一年了。在过世前几个月,外婆已不能坐稳了,只静静地躺在床上。后来,连自己吃饭也已不行了,母亲就一匙一匙喂她,谁看了都不免心酸。我儿时,母亲也是这样喂我;母亲儿时,外婆也是这样喂过母亲。每次吃饭,外婆总用微哑的气息说:“唉——怎么还不死!”母亲就拭着泪,嗔怪地叫一声:“妈——!”母亲心里十分清楚,外婆正在一天天离我们远去,可是,她又不肯接受这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大量的心血。但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父母欺骗孩子的现象。 一、哄 孩子不肯吃饭,父母左哄右劝,实在不行,就拿出杀手锏:“决吃吧,再不吃就送给明明、芳芳(通常是邻家  相似文献   

8.
儿子上大班了,还是不肯一个人睡,作为母亲,我有点急火攻心.每次白天他都答应得好好的,一到晚上就赖在大床上不走,任我们好话说尽,他就是"岿然不动",真让人闹心! 问起同龄孩子的妈妈,引来一片共鸣:哄也哄了,凶也凶了,可孩子就是不肯一个人睡,一说分房睡,就变身"小黏人"!  相似文献   

9.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0.
马际娥 《教育导刊》2006,(12):52-53
我们从小就非常同情二叔家的哥哥们,因为二叔娶了一个“懒婆娘”(人们对我二婶的称呼),他们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说也奇怪,几个哥哥却出奇的勤快,干起活来个个能干和利落。父母就常对我们说:“懒娘指使勤孩子。”意思是说做娘的“懒”,把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由不会、不熟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就增强了,也就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当时,我对这样的“懒娘”(二婶)颇有微词,认为这样的娘太狠心,太无情,不配做母亲。长大后,我做了母亲,从一篇文章中读到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爱“说谎”的妈妈。小时候,我吃饭总是掉饭粒。妈妈便提醒我:“如果吃饭掉饭粒,脸上会长麻子,很丑哦!”那时我太小,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从此我吃饭时很小心,再不敢掉饭粒了。有一次,离期末考试还有几天,妈妈为了我能考好,特地给我买了对学习有用的辅导书,帮我查阅资料,还经常提醒我不要马虎,不能粗枝大叶,字要写工整……我都一一记在心上。妈妈还鼓励我说:“如果你这次考试能进前三名,我就奖励你50元。”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更加用心复习功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地进入了前三名,我高兴极了!回到家,我骄傲地把试卷拿给妈妈…  相似文献   

12.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吃午饭时,我的孩子拿着筷子挑挑米饭,就是不张口。我看到了,对厌食的她说:“老是这样不吃饭。你别以为吃饭是给别人吃的!”她瞪大眼睛冲着我说:“老是这样一句话,真没劲!你就不会换句别的?!”我只是笑了笑。老套的话,叫孩子怎么乐意接受?同样,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叫学生如何喜欢上你的课?新课程呼唤新的课改理念和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一、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二、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去郊区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三、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回来,晚上糊了挣点零钱补贴家用。男孩半夜醒来说,妈,睡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四、高考那年,…  相似文献   

15.
过分依赖     
《母婴世界》2012,(5):111-111
Q 孩子最近生病了.也不肯在平时吃饭的椅子上吃饭,也不肯吃东西.平时出去玩自己走路现在要人抱了。我很心疼生病的孩子.但又觉得不能把习惯养坏了,  相似文献   

16.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母亲能干,孩子会很不能干。其实,母亲能干,孩子本应该有更多的有利条件被培养成能干的人,但如果是能干的母亲不懂教育方法,处处包办代替,那将会使孩子变得很不能干。我女儿今年三岁多,天天喊着“我长大了”,我就索性顺水推舟,让她尝尝长大的感觉。每天吃饭,看到我们大人都用瓷碗、筷子,她也嚷着我大了,不要铁碗和小勺。虽然我也担心瓷碗容易被打破,筷子不易夹到饭菜,  相似文献   

17.
记得去年做学期计划的时候,我写道:“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在一班,我很自豪’!” 就为了这一句话,我一直在努力。  相似文献   

18.
“小亢,妈帮你穿上这件新毛衣。”“哎呀,去幼儿园要迟到了。来,妈帮你洗脸!”“快吃饭!唉,你总是这么磨磨蹭蹭的,算了算了,还是我来喂你!”如此这般,重复了若干次以后,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突然发现孩子变了:长胖了,干净了,而且又成了我的影子,走一步,跟一步,把我缠得叫苦不迭。起床要我给他穿衣,起床后不肯自己洗脸吃饭,送他上幼儿园,还非要一直送到教室里面不可。有心让他自己动手,可是早上时间多紧张啊,老是僵持着,大人孩子都得迟到,只好又妥协。前两年小亢可不是这样的。我在外求学,家里大人早早上班去了,没人管孩子,他总是自己起来穿衣洗脸吃饭,然后趿拉着鞋子上幼儿园,邻居都夸他独立生活能力强。谁知我回来后,这孩子会前后判若两人。爱人怪我:“你不在他好好的,  相似文献   

19.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5,(23):93-93
如果你稍加留心,也许以下几个镜头对你并不陌生:三四岁的孩子吃饭的时候,常常是孩子一边跑一边玩,母亲端着饭,奶奶手拿汤匙在后追着喂;走在马路上,常常看到能跑会跳的孩子偏要伏在奶奶或母亲的背上,纵然奶奶或母亲累得满头大汗,孩子仍不肯下来自己走;上学的孩子在上学和放学时,书包无一例外地放在接送的父母手上……每当看到这些司空见惯的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时,便不禁想起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50年前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相似文献   

20.
母亲眼中的孩子:一个完全的窝囊废 马艳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这个孩子当初在医院里肯定抱错了!”如果不是极度失望,相信没有哪位父母会这样说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