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古典诗歌自身的发展,诗歌鉴赏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表现出强劲的贯性,揭示了我国诗歌研究发展的规律。先秦是我国诗歌鉴赏的萌芽期。孔子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评价、鉴赏艺术作品的,开后来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文艺鉴赏理论的先河。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发展了孔子的诗歌鉴赏理论。先秦诗歌鉴赏理论呈现出的特点:一是零散,二是缺乏一定的理论逻辑。两汉诗歌批评与鉴赏在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诗歌鉴赏理论,在众多论述中,应首推"三序"。两汉在诗歌鉴赏方面也有明显的特点:一是鉴赏理论相对系统化,二是出现一些诗歌鉴赏专著,三是两汉儒家思想得到不断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虚实相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进行诗歌鉴赏时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它脱胎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形成完整的文学鉴赏理论,同时在文学创作过程出衍生出虚中有实、实中带虚、虚实互转的诗歌创作技巧。无论是其内涵还是类型特征,都是进行古典诗歌创作和鉴赏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重要方法。在诗味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少诗论家以其卓越的理论创见为定诗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使诗味论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钟嵘提出的“滋味”说从创作论、鉴赏论和批语论角度对诗味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宋代审美鉴赏论阐解史鸿文宋代是一个极重鉴赏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在盎然富有情趣的鉴赏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足以代表宋代文化风范的鉴赏理论,从而也使宋代美学成为整个中国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披图所赏,未必得秉笔人之本意也”:鉴赏之难欧阳修是宋代美...  相似文献   

5.
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作为音乐鉴赏教学引入这一思想有非常意义,“涵泳”,意为沉浸水中潜行。用于读书,指全身心投入书中境界:或默读静思,品味鉴赏;或高声诵读,以声传情。而音乐鉴赏中聆听音乐更是如此,音乐欣赏的“涵泳”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感受、领悟、吸收、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声乐鉴赏理论延续和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社会环境对声乐鉴赏学科的需要,声乐艺术科学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来看,在多门学科边缘交叉点上构建一门新的声乐理论学科——声乐鉴赏学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意境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不能不说到意境,营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说到意境就不能不谈到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构成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重要元素。意象和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决不能将  相似文献   

8.
“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气韵生动”应属“六法论”中鉴赏论的中心命题。 它即是绘画创作者的首要目的,又是鉴赏者对作品评价的标准。所以它是超越于其它五法之上而且最为重 要的一法。对“气韵生动”一法的认识,还得从其内部结构开始,“气”、“韵”、“生动”之间的相互因果 关系是研究其根本特征的关键。“气韵生动”这一鉴赏理论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 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将对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鉴赏理论与实践》是我为高二爱好文学的学生开的一门拓展型课程。这门课程包括三个单元:一是文学鉴赏的标准;二是文学鉴赏的方法:三是文体鉴赏。《中国文本理论的特征》是第二单元文学鉴赏的方法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鉴赏》2009,(3):F0002-F0002
一、根据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章程和阅读鉴赏教学实验工作实际需要,经与协作单位研究决定,由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和《阅读与鉴赏》杂志社共同承担组建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高中阅读鉴赏教学实验基地、优秀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鉴赏》2009,(2):F0002-F0002
一、根据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章程和阅读鉴赏教学实验工作实际需要,经与协作单位研究决定,由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和《阅读与鉴赏》杂志社共同承担组建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高中阅读鉴赏教学实验基地、优秀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鉴赏》2007,(9):F0003-F0003
一、根据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章程和阅读鉴赏教学实验工作实际需要,经与协作单位研究决定,由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和《阅读与鉴赏》杂志社共同承担组建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高中阅读鉴赏教学实验基地、优秀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3.
案例背景《文学鉴赏理论与实践》是我为高二爱好文学的学生开的一门拓展型课程。这门课程包括三个单元: 一是文学鉴赏的标准;二是文学鉴赏的方法;三是文体鉴赏。《中国文本理论的特征》是第二单元文学鉴赏的方法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李吉锋 《天津教育》2023,(21):138-140
<正>小学美术鉴赏教学,通常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和自身积累的美术理论和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鉴赏、分析和评判,从而了解其所运用的创作手法和所包含的精神思想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小学美术鉴赏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新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鉴赏的本质入手,探索科学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途径,从而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内涵,值得每个人进行学习。戏曲鉴赏过程中能不断提高鉴赏者的艺术鉴赏水平和人文精神,运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针对中国传统优秀戏曲的鉴赏,不仅能培养鉴赏者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还能充分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在利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循循善诱,在长期的熏陶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并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塑造。同时实现学生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建构主义的文学鉴赏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在原有基础上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学习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潜能,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所学知识在更高层面上形成新的融合。文学鉴赏中,就意义建构而言,文学鉴赏活动是一种商品格的认知重构过程。从形式上看,文学鉴赏是阅读主体和客体间的双重对话及心灵沟通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作品塑造的感性形象借助文字符号通过语码转换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渗入到读者感情世界;与此同时,阅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更深层次解读作品,感受作品,  相似文献   

17.
论味     
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本文认为自先秦至唐宋,味的概念不断地演变,从而扩展并丰富其内涵。中国艺术之味可以归结为儒家之味、道家之味和禅宗之味。味不仅关系客体形象的特征,也关系主体情感的需求,它以后者为鉴赏的依据。味不仅涉及艺术的鉴赏,也影响艺术的创作,它从审美心理的角度,道出了中国艺术独有的风趣和神韵。  相似文献   

18.
当代名诗歌理论家吕进建构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是新诗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完整、求实、创新的体系。作为其奠基之作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则在某种程度上孕育出.该诗学体系的雏型;在吕进诗学体系不断后退的地平线上,该书据其源头,可以略窥整个体系流变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鉴赏》2007,(5):F0002-F0002
一、根据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章程和阅读鉴赏教学实验工作实际需要.经与协作单位研究决定,由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和《阅读与鉴赏》杂志社共同承担组建中国阅读鉴赏研究会高中阅读鉴赏教学实验基地、优秀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20.
音乐鉴赏知识学习,有助于学生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学生的学习素养成为主要培养目标,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实践手段与措施,能够在不断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音乐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有效成长与进步。本文根据当前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教学策略,期望通过对多元化智能教学理论的有效融合与实践应用,在不断完善课程教育体系与课程教学结构的基础上,促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