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轼作品高频出现"水"意象.包括"水"及其水的各种变态如"雨""霎""雪""波""江""河""湖""海""溪""泉""流"等在内,"水"意象在苏轼作品中出现竟达29000多次.苏轼对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同时,他对水也有独特的理解.在他的"水"世界里,透着他的思辨光芒.  相似文献   

2.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是假设登徒子之词,讽谏楚王好色之作。作品以宋玉与东家之了、登徒子与其妻、章华大夫与采桑女子等三个事例,说明了好色与不好色的行意差异。并在比较中强调了"守德""守礼"的男性自律操守,从而于言词之外,寄寓了希冀楚王"守德"自律的讽谏旨归。  相似文献   

3.
宋玉作品的真伪考辨与辑佚在明代都有突出的表现:在真伪考辨方面,有关于《微咏赋》、《舞赋》的真伪辩争,有关于《九辩》、《招魂》作者所属的讨论;在辑佚方面,既有补《文选》之不足的辑佚,又有宋玉专集的问世。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宋玉研究的深入与宋玉作品的传播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自司马迁说宋玉"莫敢直谏"以来,宋玉的人格精神就被打上了不敢直谏、懦弱的符号,其作品中的劝百讽一、微讽曲谏更是为后来众多文人所诟病。放眼汉代至宋这段文学历史长河,文人们多从儒家诗教的正统文学观出发,对宋玉的人格精神及作品内容的旨趣多否定,少赞美。直至元代,散曲家们以全新的接受态度对宋玉的文学作品及其人格精神进行评价,宋玉文学中与艳情相关的女性形象、男女之情等被无限放大,其本人也被异化为风流多情的浪子形象,赞美仰慕之声不绝。  相似文献   

5.
《菊花》是斯坦贝克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被誉为"斯坦贝克艺术上最成功的小说"。在作品中斯坦贝克细腻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伊莉莎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作者用菊花象征伊莉莎的美和她的自我价值。笔者通过伊莉莎的抗争与被拒,"菊"之意象的解读与女性的自我的发现这三个角度,对这一经典作品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江雪》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后人对其诗典和意象之借鉴和接受属于一体两面的关系,均表现于语典引用、意境重绘和意蕴转换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代表了唐诗经典影响史研究的三个层次,具有方法启示的意义。《江雪》语典的使用频度和语典形式的变化见其在后世的接受程度。对《江雪》意境的重写和再绘则能见出接受过程中一些丰富而细致的变化。寒江独钓意蕴在后世诗作中的接受变化,既丰富了意象内涵,又为探求《江雪》意旨提供了路径和线索。  相似文献   

7.
正印语素有巧借一法。清乾隆年间,篆刻家巴慰祖借宋玉《对楚王问》语自刻"下里巴人"印;书画家齐白石借《论语·里仁》语自治"见贤思齐"印;又山水画家梁树年借北周庾信《枯树赋》桓温名言自镌"树犹如此"印,皆巧借成语应对自家姓名一字,含蓄耐品。读者细心,居然读出了"巴""齐""树"的用心,领悟到天赐好语的奥赜,这大约就是武林人所谓"腾挪骁越,但凭空中借力"的"虚借实着"。据清代著过《二十年目睹之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月亮"意象,构成一种有意思的文学现象,通过具体解读这些月亮意象内涵,并且深入挖掘鲁迅月亮情节与其深层创作心理的关系,对于理解鲁迅及其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一些历史资料,特别是对屈宋作品及汉代拟骚之作的全面深入的对比、分析,指出《九辩》既不是宋玉闵师或悼屈之作,更不是宋玉自抒愤懑之作,而当是屈原自述和抒愤之作。  相似文献   

10.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辞赋大家,"屈宋"并举足以说明宋玉作品的价值和地位.<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记"宋玉赋十六篇",而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宋玉赋作仅为十篇,女性形象是这些赋作的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剖析宋玉赋中各式女性形象及其对后世作品的影响,阐释出宋玉笔下女性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舞赋》并非宋玉所作:一、除唐人无名氏所编类书《古文苑》之外,自战国晚期至清朝的文献典籍中,未见宋玉曾撰写《舞赋》的记载。且《古文苑》将《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并未被后世学者所接受。二、《舞赋》记载的《激楚》、《结风》是汉代初年方才在楚地流行的舞曲,宋玉不可能是其创作者。三、《舞赋》所记载的"材人",亦称"才人",即宫中女官名,多为妃嫔的称号,最早设置于西汉汉文帝时期。因此,所谓宋玉《舞赋》,实为后汉傅毅《舞赋》的摘录。唐代类书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二书均将所收《舞赋》的作者题为傅毅,当确凿可信。而唐代总集《古文苑》成书时间较晚,其编者将所收《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实为在传抄时失察而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12.
有宋一代的词人于宋玉可谓情有独钟,在《全宋词》中屡有提及,且多引用化用其辞赋之作。本文通过对《全宋词》中关涉宋玉的词作进行检索、整理和分析,力图挖掘宋人笔墨何以屡屡指向宋玉的深层原因,并以之窥测宋玉其人其文作用于宋词而产生的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宋玉批评。是在文与道争鸣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当时,人们为了阐述自己的文道观。常常以屈原及其后学宋玉为例论证各自的主张。于是他们有关宋玉的批评就在文与道的争鸣中展开了。考察宋代的宋玉批评。绝大多数批评家对于战国末年的辞赋家宋玉与其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只有极少数理学家持否定态度。这有力地说明。肯定宋玉的文学史地位。肯定宋玉作品的讽谏内容和创作艺术,不仅是宋代宋玉批评的主流。而且有着超大比例的强势。  相似文献   

14.
宋人关于巫山神女的辩诬与其对宋玉神女描写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围绕着巫山神女的辩诬问题,对于宋玉及其《高唐赋》《神女赋》的批评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宋玉"妄"作神女故事,"诬"神女于不贞,玷污了神女的形象;一是认为宋玉所赋"发乎情止乎礼义","得诗人风化之本",而巫山神女的被玷污是后人所为,与宋玉无关。我们认为前一种观点是在理学影响下的主观情绪化的不切实际的批评,而后一种观点能够发展地科学地客观地看问题,是对宋玉及其《高唐赋》和《神女赋》的正确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宋玉是战国末期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成就卓著的辞赋家,然而由于某些历史的原因和某些文人的偏见,宋玉的形象被扭曲了,对宋玉的评价也出现了逐渐走低的趋势。因此当代的宋玉研究者,有责任下大力气研究宋玉及其作品,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宋玉的文学成就,从而恢复宋玉的文学史地位。这就是宋玉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宋名臣吴潜出身理学世家,以政名、文名继其家声。他的文学思想既得到了家学家风的浸染,受到家族成员的影响,又能有所发展,成为振兴南宋宣城吴氏文学家族的杰出代表,也使宣城吴氏成为宋代一个较有特色的文学家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宋玉的思想,近百年来,在学术界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略有涉及者亦多浅尝辄止;关于宋玉思想的归属,则多出歧说,或说归属道家,或说归属儒家,或说道与儒兼而有之,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我们对宋玉作品作了全面的分析,对作品中反映出的宋玉思想作了认真的梳理,并将宋玉的思想与荀子的思想作了全方位的比照。由此得出结论,宋玉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襄王时,主要是委婉的政谏;在考烈王时,主要是自律修身;在幽王时,主要是抒写对自己失职的悲怨,对国家政衰的忧虑和对君国未来的祈祷;在楚亡后,则表现出复国的愿望。综合宋玉一生的思想,具有与时迁徙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当归属于战国末期荀子所构建的新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古文苑》一书编定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至三十一年(1161年)之间,非"唐人删节之本"。该书收录了大量的先唐作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校勘和辑佚等价值。本文即是对《古文苑》所收之六篇宋玉赋所做的校勘,分析比较了朱碧莲与吴广平两先生的译注,提出了自己的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宋玉的思想,近百年来,在学术界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略有涉及者亦多浅尝辄止;关于宋玉思想的归属,则多出歧说,或说归属道家,或说归属儒家,或说道与儒兼而有之,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我们对宋玉作品作了全面的分析,对作品中反映出的宋玉思想作了认真的梳理,并将宋玉的思想与荀子的思想作了全方位的比照。由此得出结论,宋玉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襄王时,主要是委婉的政谏;在考烈王时,主要是自律修身;在幽王时,主要是抒写对自己失职的悲怨,对国家政衰的忧虑和对君国未来的祈祷;在楚亡后,则表现出复国的愿望。综合宋玉一生的思想,具有与时迁徙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当归属于战国末期荀子所构建的新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