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人是社会的主体,文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作为主体的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本文从文化与人的主体性、文化转型期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以及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的构建等方面分析了文化转型期中人的主体性的现状、所受的影响以及构建情况。对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对人的主体性得以优化建构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需要道德的引领与规范。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现实,着眼于宏观的社会生活,发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依据、现实背景和理论成因。从历史维度看,主要是由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断层;从现实维度看,受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从理论维度看,源于对道德价值的偏颇理解。相应地,实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的发展就要从正确理解道德的实践内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对文化市场发展的价值引领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3.
1905~1906年,国学巨子刘师培编撰了中国第一套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套中小学国学教科书,有经学、伦理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五种。这套国学教科书在价值取向、内容选择、形式体例方面有着独特之处。它弘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根性和正当性,彰显了主体性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会通中西并融入现代精神,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推展的作用;积极指向现实,涌动着文化复兴的民族情感。它是国学自我更新的尝试,标志着国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近代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近代知识分子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显得矛盾重重.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怀疑与否定,承认西方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传统文化眷恋不舍.王韬的文言小说正是反映了文化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这种特殊心态,他在妇女观、婚姻爱情观、科举观等几个方面都体现出经过了西方文化洗礼的崭新的价值观念,但同时对传统文化仍然藕断丝连.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媒领域经历了一场自近代以来最重要和最富成效的现代化转型。新时期中国传媒现代化转型具有后发性、外源式、渐进变革特征。在传媒制度层面,传媒效率、公平和自由诸方面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现代性,但仍有进一步现代化的空间;在传媒文化层面,呈现出繁荣局面,文化表达多元化和传媒文化大众化特征具有解构既往高度政治性传媒文化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出现道德品位低俗和审美价值贫乏的问题。未来传媒发展中仍需持续现代化,结合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中国特色和西方经验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和谐的传媒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接续发展和现代化转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发展、创新无不体现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的优越性([1])。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与中国优秀文化的融合契机着手,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够完成中国化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传承以及创新性发展,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要使古典文学进入当代人的文学知识体系,进而转化为当代人的文学实践活动,古典文学研究就离不开当代文化的洗礼和民族主体意识的参与。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古典文学研究同当代文化的关系,进而探寻古典文学与现实人生的契合点,由此将古典文学研究引向现实社会,以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对比分析,从策划共同愿景、打造职业化团队、开展高效课堂改进行动、校本研究创新、学校民主化建设几个方面对切入文化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揭示了新时期学校管理范式的转型,并结合行动研究,对实施文化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业教育的推进,日益需要用大学文化和创业文化协同的视角,看待系统增效的问题。论文首先探讨了"协同"的内涵以及文化协同的意义,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大学文化和创业文化协同的必要性,以及明确协同机理的意义。从文化共同点、创新共同点、目标共同点、互通共同点四个角度,介绍两类性格鲜明、指向清晰的文化,在协同增效方面的机理所在,为大学文化和创业文化协同增效的机制和路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文化现代化定义为人类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状态,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对封建传统的猛烈批判,以及文学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都对达到这种状态做出了贡献。当然,新文化运动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笔者试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新文化运动在促进中国文化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及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对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严重干扰,给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表现出淡化传统文化、弱化中国特色意识形态以及颠覆主流价值观的特点。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成因的基础上,从文化教育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育方式改进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教育管理的策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集体记忆,是独特的文化意识基因。高校作为国家、民族文脉历史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高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天然的联系性,可着重围绕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校园、校史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活络传统文化交流机制,深化高校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探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的产生,有其文化的本质因素,即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形成的包容、改造和创新的文化基因以及民族特色。通过第一次碰撞即儒学与佛教的交流碰撞,形成了理学;通过第二次交流碰撞即与西方文化,包括基督教文化、资产阶级文化、马克思主义等文化的交流碰撞,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文化碰撞及其结果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碰撞所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及其过程表明。一个民族只有在交流、碰撞甚至冲突中,始终保持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独立性,并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创新,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客观、直观地展示中国革命文化的研究成果,为未来革命文化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采用关键词分析方法,利用Bicomb2.0和SPSS22.0绘制了关于中国革命文化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革命文化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国革命文化理论研究"、"中国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研究"、"中国革命文化思想研究"和"革命老区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创新研究"四个方面。学者们应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先进文化相关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探究其学理并自觉构建理论体系,倡导理论创新与话语创新,加强对策性研究。持续关注中国文学革命等所带来的文化变革研究,不断重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作用,不断拓展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之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是一场复杂社会思潮革命及社会政治运动,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一次重要变革。美国文化学家、新进化学派代表人物怀特在文化层的基础上把文化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本文即从文化学的角度来重新阐释并系统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文化必然性及对当时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极大差异,这就注定了英译古诗时必然会出现文化信息的遗漏,这也就需要译者在认真读懂原稿的基础上懂得变通,抓住文化内涵的核心,由诗词的表层结构深入到其深层结构,尽力展现其“意”的传神和生动。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在翻译唐诗宋词过程中文化信息的遗漏现象,同时还给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力求在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文化的沟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文化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突出了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强调基于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关联,尝试以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这对我国新时代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需服务于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发挥高校独具特色的文化批判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生活在祖国腹地武陵地区的、历史悠久的山地少数民族。在现代化多元文化互动的背景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的丧失,而是在其中产生出新的文化因子。本文拟对鄂西南的一个土家村寨的饮食、居住文化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陕西民俗文化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消长演进,陕西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变,本文在分析陕西民俗文化变迁因素与变迁形式的基础上,探析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促进陕西民俗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的原则是"语言—语用—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以及汉字的知识内容,还要最终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汉字教学;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传播中国文化;举办汉字文化讲座。这几个方面的实践,可以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字汉语的兴趣,并最终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