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志与立业     
有位哲人说过:“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人生。”其实,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形形色色的人,只有有志者与无志者之分;千差万别的人生,也仅有辉煌与平庸之别。的确,一个人是否立志直接关系到他能否立业。志,是人生财富的“原始股”,也是人生奋进的助推器。立志,意味着自己对自己作了一个承诺,或者说是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签订了一份契约。它会时刻警醒  相似文献   

2.
在童年和少年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的人,不可能有具体的人生理想。从小立志,实质上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所谓“志”,就是度量一个人伟大或平庸的尺码,是人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教育 ,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活的环节 ,可真正能架起这个活的桥梁 ,把学生引向成功之路 ,又是多么不易。曾国藩这位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封建地主阶级代表 ,教育子弟却有一套办法。我把它总结出来 ,希望能对各位老师在育人方面有所启发。一、立志曾国藩说 :“人苟能立志 ,则圣贤豪杰何事不能为 ?”“凡将相无种 ,圣贤豪杰亦无种 ,只要人可立志 ,都可以做到。”所以 ,我们教育学生也应从立志抓起 ,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并为之而奋斗。那么 ,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呢 ?曾国藩说 :“君子之立志也 ,有民胞物与之…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的“立志”观强调在道德领域立“圣人之志”,主张“立志”要真切、专一,把“立志”作为“成已”的前提。针对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理想缺位的现象,立道德之志对每一个道德主体都显得尤为重要。王阳明的“立志”思想对中国当代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文化中,人们都普遍强调“志”,志就是一个人的志向、目标或理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方面的名言俯拾即是, 《礼记·儒行》篇中说: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北宋文学家苏轼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也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美国人卡耐基有一段关于志气  相似文献   

6.
立志而力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个人修身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修身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在这里先引述下面两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孔子的两句名言,流传甚广。我们也许不可能按照孔子的主张“志于仁”,但是应该“志于学生,志于教育事业”。如果连教师都已经“夺志”,那又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当然,光“立志”还不够。孔子曾经赞扬他的学生子路“子路无宿诺”,意思是说他答应办的事情从来不过夜,不把事情做完是不肯罢休的!也就是“言必信,行…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列宁说过:“要向大目标走去,必须从小的目标开始。”为此,近年来,我们开展了“立志达标”活动,效果较好。所谓“立志”,就是确立为振兴中华而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所谓“达标”,则是达到为自己制定的一项项具体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我们是怎样开展活动的呢? 一、引导“立志”,制定计划首先,用了两周时间,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8.
立志是儒学修养的前提和功夫,也以此特质区别于知识性学术,尤受阳明重视,并与其身心一体、以心导之思想相一致。阳明认为立志于为学首先是定向与植根,所谓“植根”就是播种,它是心灵纯化的方向和起点,“致良知”之“致”即立志。立志犹如舟舵、马衔,收拾身心并构成为学动力和恒力;立志又是定心,志定心收气凝。而人生并不怕科举功名,就怕消磨转移理想意志、立志不真切。立志是个体道德生命即良知的最初释放,是道德意志的最初真正展示和逐步坚固化,志立而不移就是从“致良知”到“良知致”。立志贵在专注,专于天理而非朱子的“持敬”,个人在专心主一的过程中,涵养精神,调理气机,使理气通达,上达天道,“精一”既是矢的又是功夫。  相似文献   

9.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ia”,意思是人生奋斗目标。我国古代人们把理想叫做“志”。《尚书》中有“射之有志”之句,“志”好像射箭的靶子,它是人们的奋斗目标。《辞海》中说,理想“是同奋斗目标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属于青年,青年就意味着理想。小时候,大家可能都会信誓旦旦地说,将来我要成为科学家、思想家……但那时大抵还没有一个对职业的清醒认识,只是一种感性的充满儿童幻想的期待,这个时候,理想更大程度上等同于幻想。进了初中,大多孩子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在几年后考入大学。这时的…  相似文献   

10.
一、立志法。人的道德行为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一个人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自我修养要达到的水平。没有志向的修养,就像射击没有靶子,航船没有风帆。诸葛亮曾寄言他的外甥“志当存高远”,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也说:“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这里的大志可以是安邦定国的“将相”,也可以是造福一方的人民公仆;可以是具体可及的指标,也可以是作为行为规范的格言警句或供自己仿效的伟人偶像。有了志向,就会战胜一切困难,最终把自己造就成有用之材。 二、实践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  相似文献   

11.
讲正气,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加强革命气节教育,是新形势下一顶重要的思想政治建设。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我国优秀的道德传统历来认为,立志是做人成事之本,鼓励人要志存高远,壮志凌云,安危不贰其志。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还曾指出:“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志,包含着志向、意志等多重含义。进行革命气节教育要抓紧方向、行为、意志三个重点。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是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理想指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理想的支柱,指人坚…  相似文献   

12.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许多同学谈论自己的志向,然而,应该如何立志呢?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写下这样一段话:“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有志者,事竞成,这是一条规律。”这段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有了远大的志向,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立长志者,事竞成。中国五代时有一个叫桑维翰的人,他多次考进士被录取。有人劝他改其他途径入仕。桑维翰铸了一方铁砚台给人看,说,“什么时候铁砚磨破了,我就改变志向。”他发奋图强,勤学苦钻,后来成为五代时后晋大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学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再加上…  相似文献   

14.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所作的这一历史结论,有力地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以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长期艰苦探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  相似文献   

15.
理想与实干     
【原稿】每个人都需要有远大的理想 ,它就好像人的精神支柱一样 ,但光有理想还不行 ,我们还需要有实干精神。理想与实干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不妨打个浅显的比喻 :如果说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汪洋大海 ,那么实干就是驶向理想彼岸的航船。首先 ,树立远大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过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高尔基也说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 ,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对社会越有益。”人必须树立远大理想 ,才能有方向地学习工作 ,才能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从青年时代就…  相似文献   

16.
一、确立立志以恒、奋发有为的教育目标 立志旨在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今天,我们教育学生立志,就是振兴中华、强国之志,这是教育学生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要求。如何陶冶学生的情操,怎样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奋发不息的意志,是班主任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是班主任立志以恒、奋发有为的教育目标。 二、实施个性发展、自主民主的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人的身心发展质量、水平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整个中国教育界正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指引下加快创新教育的进程。我们作为普通教师,如何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呢?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是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的目标。“立志”集中代表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意志和情趣,规定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和成就的大小。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追求,是一个人成功的力量源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凌云之志;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也立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开发潜能、提高素养”。教育中只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交相辉映,才能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社会需要之才。由此,学生的成长应该是“科文并举、立人立志”。  相似文献   

19.
谈志气     
为人一定要立“志”,而且应该立大志。为人如果不立志,或者生平无大志,混混噩噩,庸庸碌碌,是会虚度自己的一生的。做事一定要有“气”,而且应该有朝气。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必须有一股劲,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艰苦奋斗。所以,“志”和“气”两个字联在一起,正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在世,如果要有所成就,对人民作出贡献的话,必须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但是,社会不同,时代不同,人们赋予“志气”的内容是不同的。在旧社会里,一片乱哄哄,真理被踩在地下,闹革命要掉脑袋,“升官发财向上爬”,“自我奋斗”。被以为是有“志气”。在新社会里,这些思想被认为是最可恥的思想,做一个孟泰式的工人,王国藩式的农民,做今天的张衡、祖冲之、李时珍、鲁迅”……,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只有确立了远大志向,奋斗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人的智慧才能得以较好地展示。那么个人成材的因素之一即是立大志。而青少年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常立志,志不长”。所以老师就要起帮助学生把好“立志关”的作用。班主任的谈话工作也就成了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