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声乐艺术,由于民族文化自身的特征,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民族声乐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民歌演唱等几方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从本质上讲是音乐审美,这个审美是一种与人的声音相关的审美。声乐的审美是一种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歌曲,当然声乐是离不开器乐的。歌曲演唱中所涉及的旋律、和声、织体、配器等方面同样是艺术表现不可缺少的形式,所以说,民族声乐作品和其他声乐作品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判断一首歌曲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歌唱,还有其他各方面涉及到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方式会影响作品的艺术魅力。常见的小说人物的出场方式较为艺术的大致有以下几种: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主要性格等;让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人;让人物一出场就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层层铺垫之后再让人物出场;描写环境、展示背景以引出人物。  相似文献   

4.
《子夜》与《家》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堪称双璧的两部重要作品。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这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很有价值。两部作品在艺术视角、艺术结构、艺术风格上的差异,颇具代表性地体现出30年代文坛的两种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对钢琴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和浓郁生活的钢琴特性小品。舒伯特钢琴即兴曲可算是浪漫主义钢琴特性小品最早的"标本",集中表现了舒伯特创作的独特个性与风格。本文从舒伯特即兴曲的创作背景入手,对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创作技法进行了分析,将作曲家的旋律天赋及和声技法上的创作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格局,文坛上沸沸扬扬,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另类写作显得格外醒目。另类文学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当代文坛另类的一道风景。由于这类作品强烈的"另类"色彩,以及作家创作视野的狭窄、对传统思想和行为的背离等缺陷,另类文学的艺术生命力不甚强劲,最终只能湮没于绵长的文学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7.
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的色彩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象派绘画是由法国画家克洛德·莫奈等开创的,印象派音乐则受其影响而形成,他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却有着许多共同的艺术表现特征,其中对色彩的应用与表现则是它们最突出的共同特征。绘画大胆使用高纯度的颜色,追求外界景物在光线作用下所引起的色彩变化;音乐则通过和声、配器以及调式调性等手段,造成音响色彩的不断变化。它们在色彩应用与表现方面强调色彩在作品中的应用与表现,是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所以形成独立艺术流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古代文学作品我们都应该尽量做到将艺术创造与艺术传达相结合、将语言和情趣意象融为一体达到诗意的美,并用诗的境界去观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属于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是集技术性、艺术性、知识性、系统性为一体的学科.教师在训练学生发声技巧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把握作品风格,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把声音技巧与艺术创造相结合, 将声乐作品的精神内涵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呈现给听众,达到歌唱艺术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声情并茂是声乐艺术的创作原则 ,歌唱中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是其艺术创造的核心。歌者在歌唱中要做到声情并茂 ,就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声与情中 ,做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1.情依于声歌唱是以人声作为其基本的表现手段的 ,作为歌唱艺术中表现情感的声音 ,并非是天生的人嗓所能轻易发出来的。人们表现情感的发声需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之上。只有具有宽广的音域、宏亮的音响、优美的音色、清晰的语言、柔韧、灵活的艺术表现力之后 ,人才能发出具有情感的声音 ,这样的歌唱也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歌唱。科学的、有情感的声音是通过气息的有力支持与完好…  相似文献   

11.
高更与塞尚是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塞尚一生在画展上展出的作品对立体派产生深远影响。高更出身高贵,继承了家族坚定且游移的个性。二人作品的风格迥然不同,塞尚喜画静物,擅用秩序分解法,在静物中体现自我意识。高更用平涂的画面、强烈的轮廓线、主观化的色彩勾勒图形,作品带有音乐性、节奏性、装饰性。塞尚被公认为西方艺术大师。高更为原始艺术和象征艺术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自认为艺术技巧上最为成功的作品,小说中描述了主人公哈里在面对死亡时的一系列心理状态,如对往事的回首、对人生的感悟、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厌倦,包括对死亡的超脱,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其立体效果不仅令人震撼,而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内证法”,通过对苏雪林作品自身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的剖析,揭示了苏雪林作品诗画美、灵动美、真挚美的三美境界及其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穆旦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诗歌的艺术内涵与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其作品中历史意识的呈现、对现代心灵的求索、丰富与丰富的痛苦等艺术内涵,展现的是穆旦诗歌突破传统的精神世界走入现代性的视野的探索过程;其作品戏剧张力的构造、感性与知性的融合、对传统诗意的背弃等创作艺术的追求,则不仅表现了穆旦现代主义诗歌的自觉性与探索精神,而且强化了穆旦诗歌创作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5.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不会鉴赏绘画作品,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的绘画作品更是难以理解。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分类;把握不同类别绘画作品的鉴赏要点;通过作品背景、艺术家人生经历、历史背景、政治背景等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内涵,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艺术真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领域里,模型制作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实践课程。它不仅能反映出设计的形态,达到真实、自然、美观,而且通过声、光、电及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表现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及具象实体,还能使人们通过模型获得对建筑、环境的总体认识,加深印象,满足设计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在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模型进行作品的构思、推敲、研究、表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模型制作课程对于高职环境艺术专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活着》其教育意义远大于艺术价值。从《活着》作品结构来看,该部作品以男主人公人生故事为背景,在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及人生磨难等多个维度,推进多元化艺术视角,通过艺术信息传递引发读者反思,从而,传播积极、乐观人生态度。正是由于余华的《活着》在文学特征、叙事策略上更贴近现实生活,加之该部作品与同时期文学著作在艺术刻画、人物塑造上有着极大的不同,使其能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并提高读者沉浸感受,为该作品更好地在新时代多样性文化视角中更好地发挥余温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欣赏音乐大师的作品,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学习德彪西音乐作品为例,通过对其和声、旋律、配器、调性、节奏等方面的赏析,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其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9.
格调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调,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操在作品中的总汇体现。西方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格调从理论上看,它是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它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20.
东北民俗造型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以东北民间故事为题材,以民俗造型艺术为作品的艺术造型,不仅增加了动画作品的民族风格,而且对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新媒体动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