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一章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比较清楚地了解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主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脉络,并注意文学发展同俄国人民解放运动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二、发展脉络。1.十八世纪末冯维辛(重要作品是《旅长)、《纨裤少年》)和拉季舍夫(重要作品是《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做了准备。2.十九世纪最初四十年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期,这一阶段克雷洛夫的寓言,格利鲍耶陀夫(喜剧《聪明误》)对批判现实文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的创作确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即“自然派”文学)在俄国文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活动的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语文大百科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外国文学作品大部分,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教师讲授新课时,经常提到这一术语,但究竟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呢?却不见得每个人都尽晓其详.在西欧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十九世纪在欧州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十九世纪法国的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但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第十章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 第一节 概述 这部分要注意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比较清楚地了解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主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脉络及主要作家和主要作品。了解文学发展脉络要注意同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进程联系起来。 “外国文学学习指导”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归纳为四个时期,大家可参照阅读教材,理解掌握。 发展脉络大略如下:十八世纪末期冯维辛(喜剧《旅长》、《纨绔少年》)和拉季舍夫(《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等为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4,(5):F0002-F0002
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19世纪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因批判的成分在他们的作品中占主要地位,所以冠名以“批判”。其内容多是揭露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深刻危机。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左拉的《娜拉》《小酒店》,萨克雷的《名利场》,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复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赫尔岑的《谁之罪》等。  相似文献   

5.
一斯陀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问世于一八五二年,一九○一年在我国由林纾译为《黑奴吁天录》。这是一部揭露和控诉蓄奴制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最早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深刻地反映奴隶生活的作品之一。美国文学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比欧州现实主义文学大约晚了半个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形成,到四十、五十年代已成为一个最主要的、最壮阔的文学潮流。当时,在美国的南部和西部还是奴隶制,北部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全国来说还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还是一种理想。因此美国文学一开始是以  相似文献   

6.
“批判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学的主流,它产生于法国,随后波及到全欧,是一种资产阶级艺思潮,它主张和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确立作品对社会的批判倾向,  相似文献   

7.
在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契诃夫因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著名。“小人物”的题材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两大主题之一(另一题材是“多余人”形象)。在契诃夫之前,普希金《驿站长》,果戈理《外套》都曾经塑造过“小人物”的形象,虽然写得很成功,但毕竟只是少数的篇什。契诃夫则是全身心地去关注“小人物”,并把反映“小人物”的命运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题材。表面上看,契诃夫似乎写的是生活小事,实际上却表现了“小人物”的痛苦生活,嘲讽了他们卑微的奴才心理。《万卡》、《苦恼》、《一个官员之死》等就是契诃夫“小人物”系列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是现实主义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对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刻的启迪意义,其优良传统尤其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探析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及美学内涵,特别是深入考究其批判精神的当代价值,也有益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和发展,从而用文学的方式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穷人的专利权》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一篇短篇小说.狄更斯生活在十九世纪,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穷人的专利权》发表于一八五○年.当时英国发生的“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刚刚结束.作品没有直接描写这次运动,但以同情的态度,表现了宪章运动的某些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在世界文学画廊里,文学作品反映社会、人生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的通过人物的活动来反映社会的变化、伦理道德的交异,有的则是专门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类灵魂深处的“杂色”,揭示造成这种“杂色”的社会现实。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斯托耶夫斯基的作品就是如此。陀氏的作品以“残酷”为特点,将笔触插入人的内心,剥去人的心灵的外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独具一格的社会心理小说家。他创作的《穷人》、《两重人格》、《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小说,着力描写的并不是人的外部遭遇与社会关系,而是人那隐秘的内心世界,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各种矛盾倾向。因此,还在他在世的时候,便获得了“心理学家”的称号。陀思妥耶夫斯步入文坛之际,正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之时,关注人生与现实社会问题的风气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陀氏置身于这种时代氛围中,没有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来研究人,而是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2.
“多余人”是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青年贵族形象。“小人物”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底层被欺凌着典型形象。“多余人”与“小人物”形象同出一脉,他们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有什么典型意义呢?我从作者作品及人物方面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本文拟从比较的角度来谈淡这两种创作方法的特征。一、在作家认识与表现现实的问题上,现实主义主张文学真实地再现现实,而浪漫主义则要求文学侧重于表现理想。现实主义作家、理论家一贯强调文学应该正视现实、忠于现实,真实地再现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巴尔扎克直率地宣称“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列夫·托尔斯泰要求艺术家“按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契诃夫认为现实主义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著名的理论家别林斯基简明地把现实主义的显著特点概括为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是一部具有严肃文学作品内涵的通俗文学作品。批判意识与自省意识便是其清醒现实主义精神与通俗性的文化向度的集中体现。作品不仅对战时陪都重庆社会弊害予以批判与自省,同时对生活其间的重庆人的“劣根性”予以批判与自省。这种双重批判与自省,回应了当时文学对于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学传统回归的呼唤,充分显示出这部作品具有的文学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中拓展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现实主义 相比,表现出更多的现代主义手法,偏执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人物病态心理及怪诞气息。理解这一特点对于我 们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之一的“父与子”,构成了多部作品的主题。然而进入20世纪,尤其是1905年革命之后,这个传统主题却消失了。显然,文学上的这一变化是俄国现实的折射,无论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母亲》,还是现代主义的典范《彼得堡》,都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反思,都为一个世纪以来俄国文学中的“父与子”主题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本是我们借用西方的名词,它最早在文学领域里的出现是在席勒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794-1796年)这篇论文里。在这里,席勒是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对立提出的。作为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潮流,它又特指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以暴露和批判资本主义为主要特色的面对现实的创作,又被人们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恩格斯曾概括其特点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对它进行比较宽泛的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又泛指那些以描写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创作,由此他们认为《诗经.国风》里有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但我们这里借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概括《诗经》的创作传统,并不仅仅止于《国风》的一些创作,而是从民族文化的传统出发,看整部《诗经》的创作者们如何立足于社会现实,用自己特殊的文化眼光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抒发情感和表现理想,并如何形成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学创作精神的。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求援     
果戈里,十九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于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从小体验了“小人物”的苦难处境,著有《死魂灵》《钦差大臣》等。  相似文献   

19.
课文《守财奴》是从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节里节选的,标题是编者另加的。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巴尔扎克(1799——1850)以其规模宏伟的光辉巨著《人间喜剧》而誉满全球。由90多部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历史。”(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在这幅广阔的历  相似文献   

20.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著名代表作之一,也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经典力作。它不仅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世界文学画廊增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吝啬鬼葛朗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