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子教育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长期的封建社会使女子得不到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因而女子人才的出现就比男子要经受更多的磨难。即使到了今天,社会上也还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看法:进入中学以后,女孩的智能发展不如男孩,因而成才的希望不大。不少家长和教师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对女孩的期望不大,而选择男孩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这些社会舆论对女学生的成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981年当我校恢复“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后,我们即在招收的第一届高一学生中选择一个班进行帮助女生扫除成才道路上障碍的试验研究。其目的是让更多的女学生接受科学的、良好的素质教育,更快地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们认为,只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措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有着115年的办学历史,从1892年中西女中起就形成了鲜明的女子教育特色。这里成长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女子人才,英才辈出,硕果累累,被誉为"女子人才的摇篮"。综观百余年发展史,厚实历史底蕴孕育的女校文化是学校的内涵体现,是学校精神与价值之所在。今天市三女中的特色不仅仅是因女子中学而具有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在以女子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彰显其独特的影响力和旺盛的发展力。近年来,我们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注重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思考如何进一步建设有利于女生成长成才的女中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有着115年的办学历史,从1892年中西女中起就形成了鲜明的女子教育特色.这里成长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女子人才,英才辈出,硕果累累,被誉为"女子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一穷二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落后,妇女更是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42年来,我国女子受教育状况起了巨大变化,目前有8000多万妇女在大、中、小学学习,近年来还培养了一批女研究生、女硕生、女博士生。但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还经常影响阻碍着妇女的进步。随着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妇女在就业问题上出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以历史名校市三女中的依托,充分发挥市三女中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总体目标设定为在三年内把市三女初建设成为一所具有较高质量、享有较好声誉、具有国际化教育双语特色的女子中学。  相似文献   

6.
陆武 《上海教育》2009,(15):34-36
【主要贡献和实践】 市三女中的终身名誉校长薛正是我国少有的女子教育家,她以自己毕生的精力,以对中国女子教育的挚爱,办出了一所一流的女子名校,培养了大批女子人才,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和女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学 《中国教师》2006,(7):20-21
重视性别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教育男女有别”的观点,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的赞同。女校在我国不算是新生事物。提起女校,年纪在50开外的中年人,大多记忆犹新。上海第三女中、辅仁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北京贝满女中在他们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女校单一教育的利弊,扬长避短,因性施教?女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女性人才?如何设置有女校特色的课程?这些都是女校人永远在思索的问题……有着百年老校美誉的武汉市女子高级中学在女性教育中提出了“优雅、自信、能干、合作”的办学理…  相似文献   

8.
吴贻芳是金陵女子大学的首位中国籍校长。金陵女子大学在吴贻芳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办学宗旨和院系专业设置、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了一批批走向社会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女子留学教育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导和有益补充,它对国内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引领和促进作用。本文从留学国别、留学方式、留学资格和学科选择等方面阐述了这一时期女子留学概况,对我们今天女子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上海女子教育培训中心根据社会上急需人才和女性特点,招收了本市面临下岗、转岗的中年妇女,及时开办实用财会知识培训班,使学成者达到会计上岗水平。在华东理工大学参加学习培训的第一批7名学员尚未结业,已被有关单位录用。第二期有158名妇女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女子现代教育萌芽于“五四、时期。这一时期,在激进的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鼓动下,一批女子深切觉悟:欲求独立,必先在教育上力争男女教育平等。因此一场以女子教育平等为特征的女界教育革命兴起,深刻地冲击了几千年的封建女子传统教育,对传统的女子教育宗旨、方针、教育内容、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批判和改革,从而使女子教育发展进入了现代教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兰州,这座活力四射的西北重镇无疑是镶嵌在祖国版图几何中心的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而坐落在黄河之滨的这所办学规模宏大、办学条件优越,并以艺术与女性为特色的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更为这颗明珠增添了诱人的魅力。建校30多年来,学校在"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厚基础、宽专业、高技能"的培养目标,造就了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并适应社会和企业多层次需求的各类技能人才和艺术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全  相似文献   

13.
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红 《教育探索》2007,(7):13-1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十分重要.为此,应扫除所遇到的障碍,并在课程改革中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以引导学生"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勇于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子高校发展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美国多样化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之一的女子高校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女子高校对于培养女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女子高校的历史起源、发展阶段、教育特色等方面探讨了女子高校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元善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新式女学堂,他创办女学缘于诚本思想、爱国意识等思想根源和洋务人才缺乏等「社会根源,经元善的女子教育观和女子教学管理观及其办学实践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女子高等教育与两性差异 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有许多条款约束着女子接受教育,特别是受高等教育。例如,东河库帝国大学在1913年才首次招收日本第一批女大学生,到了1940年招收女生的大学也仅有十几所,而且都非全日制。战后,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平等条例,号召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大学都应对女子实行开放。此后,完  相似文献   

17.
女子高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存在,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女性人才,使得众多的优秀女性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获得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在学术发展上具有自己独到的价值,在女性与性别研究、女子高校的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以及女性传统从事领域的学术化发展等方面肩负有重要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18.
女子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的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女性人才。职业学校处于学校系统的一个末端,一般说来,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将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因此,把什么样的毕业生推荐给社会,直接关系到女性劳动者的整体形象,关系到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开放式教育的目标管理。新时代的女职校与封建时代的女塾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她不是因“男女授受不亲”而把女性封闭起来。在普及全民教育的今天开办女职校,旨在因性施教,即针对女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特点,在教育内容上对女生辅以自强教育,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女子高校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存在,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女性人才,使得众多的优秀女性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获得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在学术发展上具有自己独到的价值,在女性与性别研究、女子高校的教育教学实验研究以及女性传统从事领域的学术化发展等方面肩负有重要的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历史上,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兴办了女子教育,虽然他们所创办的教会教育,其意图不在教育人才以促进教育的进步,而是作为传教的辅助之物,但是它首开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倡导天赋人权和男女平等观念,培养了第一代新式知识分子女性和妇女运动骨干,推动了中国女界的觉醒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因而在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