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说课 一、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 1.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在深入解读文本后,把作者描写的画面分成"调整搭石"和"走搭石"两类.本节课以"走搭石"为切入点,不仅是因为"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的心理需求,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融合在相得益彰的点上.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小学语文《燕子》这篇课文时,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方面,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相似文献   

3.
袁琼 《儿童音乐》2008,(6):70-71
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在他的教学心得中写道,他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在每一节课前要唱一首歌,且唱歌时目光要注视黑板,在唱出内心情感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眼前浮现出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这种有声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了歌曲的美,表达了美的意境,又再现了美的艺术形象,使学  相似文献   

4.
<正>《搭石》是一篇景美、文美、意境深远的课文,课文语言纯朴。李庆雨老师在上这一课时,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语,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李庆雨老师用她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民风淳朴的乡间,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给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情感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说明了语文课程从内部结构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在总目标中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注意情感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搭石》,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故事。教学时,要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中所流淌的美,就要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导”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片段一:整合单元,激情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古诗两首》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王维的深情厚谊。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小山村,感受乡村之美。师:(出示课文插图并配乐)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生:用石头在小河或小溪上搭起的小桥。师: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生读第一自然段)师:搭石看起来是随意地放在小溪里,其实,选什么样的石头,怎么摆放,是很讲究的。文中是怎么描述的?(生在书中圈画并谈自己的理解)师:铺搭石竟然这么讲究,说明搭石的作用很大,谁能说说搭石的作用有哪些?(生品读课文相关语句)教师紧扣单元学习的主题,由上一课的回顾学习导入新课,巧妙地引领学生理解什么是搭石,乡亲们如何摆搭石以及搭石的作用,为下文感悟乡亲们走搭石时所表现出的看得见的景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作了铺垫.并营造了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一、以“主体、创新”为主题,以情感为线索,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表现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受到陶冶,拨动心灵琴弦,敞开心灵之窗与文本对话。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既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的能力,还要多维创造情感互动,情景交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
龚静 《儿童音乐》2011,(11):57-59
教学的构成是情意过程与认识过程的统一,两种系统同步、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所倡导的参与一体验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良好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们尝试让学生在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姚秀萍 《教师》2011,(16):15-15
一、提炼中心句,把握体验主线 一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关键词句体现的。关键词句有时是中心句,统率全文;有时是观点,表达见解;有时是判断,点明事物的性质或必然性,是文章的精髓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中心句,把握体验主线。编者选编《搭石》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相似文献   

13.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文章中美的因素,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搭石》一课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美,品味文中的美。《搭石》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一篇以"真情"为主题的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村民摆搭  相似文献   

15.
施红 《语文天地》2015,(5):86-87
在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初中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情感来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美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将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出来,让他们乐于去发现文章中的美。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朱自清《春》这一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活动,抒情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情动人的习作教学指导既需要让学生积累情感体验,又需要教给学生提炼情感和抒发情感的方法。在提炼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捕捉情感的触发点,并找到能够引发情感的具体画面。除了通过模仿课文内容习得抒情方法,学生更要通过大量、多样化的练习进行迁移巩固。  相似文献   

17.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第六组教材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选编了五篇课文,教材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音乐的学习正是从感知、体验开始的。近年来,笔者对高年级的音乐综合课教学进行了探讨,在审美教学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体验、感悟、表现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歌唱的技巧与词曲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中,获得对音乐情感的共鸣——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让爱,在孩子们的歌声中悠然浸润。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搭石》,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故事。教学时,要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中所流淌的美,就要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导"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片段一:整合单元,激情导入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古诗两首》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王维的深情厚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情感教育贯穿其中,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并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创造美。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的优秀文化素材,针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将这种情感教学的理念传输给小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完善小学生的情感素养,能够在未来的生活过程中,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本文总结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最终提出了笔者关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