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小说名著非小说化行为浅论刘荣林读《西游记》、《三国演义》、《高老头》、《子午流注》等一些中外名著名篇,尽管不兔被吸引得废寝忘食,但书中总有一些章节味同嚼蜡,不愿卒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7对此予以探究,恐怕不无益处。小说的生命力在于写出“人情物理”张...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李莹 《现代语文》2007,(4):75-77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伪币制造者》是当时少有的一部在小说中谈论小说自身的作品。它比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出现的在小说内部探讨小说理论、并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的元小说要早30多年。《伪币制造者》通过介入叙述的议论,探讨一种新的小说观和“纯小说”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元小说性。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传达了作者的小说价值观;其次,以爱德华日记和人物间谈话的方式谈论他的“纯小说”。谈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赞同的一些传统创作方法;二是他主张的“纯小说”;三是《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论。  相似文献   

5.
古代笔记小说,如宋李昉编撰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五百多卷,共四百七十五种,均属微型小说。之前,先秦时期就有微型小说的“雏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当然,庄周指的小说与今天的小说慨念不一样,它指的是“琐屑之言”,即今天的“寓言”和“杂记”。胡适在《论短篇小说》(《新青年》四卷五号)中认为:“中国最早的短篇小说,自然要数先秦诸子的寓言了”,并举《列子·汤问》和《庄子·徐无鬼篇》为例。寓言怎么算小说呢?我认为,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形成都有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先秦寓言的虚构想象,以及描写、对话、叙事状物,均是小说的家数。再说,各种文体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小说创作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的小说研究视野相当开阔,虽然他涉及小说的许多论述都并非专为小说而发,但其理论出发点或理论亮点常常落在小说上,所以他的小说理论是可以明确的,并略成系统。由《王国维遗书》中整理出他关于小说创作方面的理论,大致包括论述小说创作动机的“苦痛-解脱”说、论述小说创作态度的“忠实”说、论述小说创作储备的“阅世”说、论述小说创作任务的“描写人格”说等。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与西方流浪汉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流浪汉小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西游记》几乎具有流浪汉小说的全部特点,它与流浪汉小说在小说叙事的技法上“惊人地相似”,并且两者差不多出现于同一时代。可是,尽管中国出现了《西游记》,流浪汉小说这种形式却没能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形成“气候”,这令人遗憾的事实自然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庄子》最早创造了“小说”这一概念,虽然与后来广为流传的小说相距甚远,但早期小说雏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应该有一致之处,并取代了其他概念而成为现代文体概念。西方人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称谓,同中国人给小说的命名,在观念上也有着一致之处。从东西方小说命名可以看出,小说具有民间性、虚构性、可讲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小说经由《金瓶梅》而至《红楼梦》达到顶峰之后,于咸丰、道光年间明显地显露出一种衰落之势,而它要想有新的突破,旧有的视小说为‘叫、道”、君子不屑为之的观念,已成为一种羁绊,所以改良派将小说从纯粹的“怡情小品”中解脱出来,而提升至与经史并论的地位,虽然有些偏至,不过的确推动了晚清小说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小说创作,诸如《新中国未来记》、《黄绣球》等,无疑是一种类型化的说教,这里面虽然也寄寓着一种个人的理想,但它的干巴枯燥却着实让人反感。“小说”这种体裁虽没有什么清规戒律,可以随便地表…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小说中,对于上海都市生活的各个侧面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而都市民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到了近代,上海崛起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小说描写上海民俗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洋场风情。内容上,近代小说中有关上海都市民俗主要集中在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生辰寿诞以及宗教信仰民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蒙以小说创作实践为基础,建立了他所独有的小说理论体系,这种小说理论又在作家新生的创作经验和小说理念的不断注入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从而逐步具有了鲜明的创新性、时代性,实现了理论与创作之间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3.
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开创性特色主要表现在:小说观念的创新———"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小说观;小说本体艺术的典型化理论;多样开放的小说创作方法;小说体式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4.
Halliday and Hasan's (1976) concept of textual cohesion has genera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among reading educator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very little research which has considered how cohesion operates during reading.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which used a selective deletion procedure to investigate how good and poor readers (N = 44) from a secondary school in England were able to use cohesion while reading fiction and non-fiction. A featur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thus obtained is the valid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 reading development continuum (RDC). Results indicate that good readers were more successful in maintaining the global unity of text than were the poor readers. As well, both groups of readers found it easier to perceive cohesion in fiction than they did in non-fiction.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reading instruction at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leve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海浪》在伍尔夫的创作中属于比较奇特和深奥的一部。作品从大自然到人类、从瞬间到永恒、从个人到人际之间、从混乱到和谐、从时间到空间等 ,诉说着心智对宇宙人生意义的追寻。文章试图从作家、作品中人物的叙述视角介入 ,把握伍尔夫在《海浪》中倾力表达的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To explore whether different balances of fiction/non‐fiction reading and challenge might help explain differences in reading achievement between genders, data on 45,670 pupils who independently read over 3 million books were analysed. Moderate (rather than high or low) levels of challenge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chievement gain, but non‐fiction read was generally more challenging than fiction. Non‐fiction reading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ccessful comprehension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gain. Overall, boys appeared to read less than girls, and proportionately more non‐fiction, but this less carefully—especially in the higher grades—and had lower reading achieve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classrooms in promoting successful comprehension of non‐fiction were evident, suggesting intervention could improve achievement.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7.
近期小说关于性爱的新探索相对于80年代的婚恋文学侧重情爱的社会性因素的探索,展示了新层面的意义,即注意挖掘婚恋关系中的自然属性的作用,同时探讨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冲突,小说的理性蕴涵更趋合理,虽然至今仍然没有最后的答案,但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向终极的靠近.  相似文献   

18.
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金的小说理论最具实践性,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小说应当有其教化的功能和审美的功能。巴金的小说理论和批评总是围绕着表现情感这条主线,它是朴实无华、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9.
小说史研究于古代小说起有史传说与神话说等,有关稗官的考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研究对小说起源的认知。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考证的剖析,试从先秦两汉化背景的视角透视古小说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 great development in fiction written for the adolescent market‐teenage fiction. This article seeks to explore the notion of quality in teenage fiction building on earlier research by Whitehead (1977), Hall and Coles (1999), and Benton (1995a) and using findings from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South West of England in 2003 and 2004, the first phase in a study into perceptions of quality in teenage fiction. Questions are raised about whether English teachers have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is genre of literature to support pleasure and progress in reading for adolescents and also whether teenage fiction should be more directly addressed in the curriculum perhaps through a school canon, which may apply educational criteria to define a body of literature that begins where the child is, but allows for clear progression in rea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