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外商独资企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那么跨国公司为什么采取这种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如何、我国企业和政府应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首先运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从新建外商独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以及原有合资企业的增资扩股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独资化现状。然后从交易成本理论和国际市场进入选择折衷理论两个角度探讨出现这种趋势的动因。接着分析这种独资化趋势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渐成熟和入世承诺的逐步实施,外商逐步调整在华直接投资策略,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阐述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独资化倾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这种趋势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提出几点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演变的七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军 《软科学》2005,19(6):60-64
对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以下若干特征:20世纪8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呈现大规模、全方位、系统性进入中国市场,以迅速完成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独资化现象逐渐增多;一些跨国公司加速建立在华研发中心、全球采购中心或地区总部,在华子公司也正由生产基地型向市场开拓型或研发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跨国界知识转移有助于提高跨国公司的创新能力,日益得到学者和业界人士的重视。鉴于此,以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控制的视角分析了进入战略两阶段(绿地/并购,独资/合资)选择对跨国公司总部与东道国分支机构之间知识转移效果的直接影响,并探究领导者风险偏好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并购而言,绿地的控制力较高,更有利于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的有效转移;相对于合资而言,独资的控制力较高,更有利于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的有效转移;领导者风险偏好对绿地与并购选择影响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转移效果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领导者风险偏好加强了独资的控制力,正向调节了独资与合资选择对中国跨国公司跨国界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海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0):72-73
论述了新形势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营的几点战略变化,分别是跨国公司加大了在华投资力度,倾向于将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投资系统化、投资出现区域极化、投资高端化、投资独资化,加大了对中国民族企业的兼并和经营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外资在华竞争方式演变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菲琼  王晓静 《科研管理》2004,25(4):140-144
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外资在华竞争方式演变的趋势,即从联盟竞争为主向独资竞争为主转变。对于外资在华“独资化”倾向加强的现象,本文运用企业垄断优势理论、资源观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同时具体指出了几个影响外资在我国竞争方式演变的实际变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省区吸引外资规模及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普遍高于中部和内陆地区。本文综合国际投资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企业能力等理论多角度诠释了外资独资倾向与地区市场化发育程度的相关关系,并应用实证分析证明,政府对经济运行和价格机制的行政干预越少、市场机制与发达国家越接近,跨国企业对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外资企业独资化经营倾向性越高。  相似文献   

8.
探究跨国公司技术外源化趋势的根源,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两难悖论既是导致这种趋势的内在组织原因,也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析技术创新两难产生的原因及实践特征;探讨解决技术创新两难问题的不同路径及实际效应。论证构建与我国自主创新任务和使命相适应的企业组织体系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欧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中西文化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欧关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经营存在的市场潜在威胁,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失败原因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欧美跨国公司在华的企业文化本土化战略,即文化融入战略、时间节奏战略、利益均衡控制战略和环境文化风险防范战略。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已成为近年来引进外资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技术开发的表现形式,探讨了这种现象在内在和外在原因,提出要重视并认清跨国公司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foreign-owned and domestically owned firms transform innovation into employment growt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model of Harrison et al. (2008) and CIS data for 16 countries, reveals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e to general productivity increases and process innovation, foreign-owned firms experience higher job losses than domestically owned firms. At the same time, employment-creating effect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re larger for foreign-owned firms. Together with employment-stimulating effects stemming from existing products, they overcompensate the negative displacement effects resulting in net employment growth in foreign-owned firms. However, net employment growth turns out to be smaller in foreign-owned firms than in domestically owned firms.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2005-2007年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我国仅1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在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中49.25%的企业研发活动不稳定;年销售收入大于3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其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0.52%;研发投入产业分布具有明显重型化工业结构特征、地区分布不均衡;政府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特征明显;大规模、寿命期长的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高、研发投入总量大,但研发投入强度反而更低;研发投入集中度较高,约1/4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研发投资活动的3%的企业里,研发投资还没有成为一般企业的自主行为.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第一,企业规模、年龄等内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总量,但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资强度,企业规模与“研发投资/总资产”表示的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显著正向影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但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第二,地区财政的科技支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显著提高了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大大超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投入存在两难: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来源于财政和信贷支持,企业缺乏内生的激励与资金来源;私营企业创新投入有内生激励,但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尤其信贷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外部技术来源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99-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就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溢出等外部技术来源形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以专利为产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稳步增长,而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的创新绩效增长缓慢;国内技术购买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的重要外部技术力量,而国外技术引进能显著提高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的创新效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正迅速增长,而投融资现况却成为了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在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趋势下,政府如何构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盈利模式以促进项目的建设,是当今社会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将对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50年的投资波动分为5个不同尺度和1个趋势项,其中以2.7年的小尺度、40年的大尺度和趋势为主,其长期趋势主要与宏观经济体制的变化相关。比较改革开放以来在40年尺度上的80和90年代两个阶段投资波动的影响因素变化发现劳动力、投资弹性系数、工业及主要产品、交通设施、价格、存货、教育、城市消费水平、粮食等对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影响上升,而农业产值和外贸对投资波动影响却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存在的水平低、投入少、技术创新外部环境和机制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健全与完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等对策措施,不断提高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Wei Xie  Guisheng Wu 《Research Policy》2003,32(8):1463-1479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e firm-level learning processes by indigenous firms in China,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earning processes in small tigers and large dragons, such as China. This paper first sketches the history of the China’s color TV (CTV) industry in which learning processes take place to put the companies case studies into context. Then, this paper examines closely the actual experience of two major Chinese firms in their practice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Finall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learning processes in Chinese firms and these four other tigers’ firms is that, firms from four other tigers usually rely almost exclusively on export markets, but Chinese firms are mostly local market-focused.A novel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its analysis of the issue: the two Chinese firms have followed not an export-growth path, but an local market-focused path, which proved to be much less successful in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Latin America, Africa and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success of this process in China hinges on the five critical factors: (1) a number of multinational firms are increasing their presence in China; (2) there is vibrant competition among domestic firms; (3) the huge domestic market is a key incentive for local firms to invest in technological learning; (4)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takes a phased approach to liberalization of the domestic market; (5) there have a number of risk taking entrepreneurs with strategic version, who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on learning. These factors should not be easily available to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regard, China’s experience has limited application to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闫云凤 《资源科学》2022,44(11):2222-2232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增加,国际上有些观点认为中国通过OFDI向其他国家进行碳排放转移。本文构建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和分析2005—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碳排放效应,检验中国OFDI是否导致“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OFDI的碳排放量比较小,占全球投资碳排放的比重远小于中国OFDI存量和流量占全球的比重。②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大多数国家的OFDI碳强度小于东道国碳强度,这说明中国在这些国家的OFDI呈现“污染光环”效应。③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分布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动机以资源寻求型为主、碳强度高的行业。因此,建议中国政府推动双边低碳投资合作框架,中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关联促进低碳技术的溢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下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现代制造业近年来稳定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研经费和科技人才投入是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能源投入和二氧化氮排放量对于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为此,提高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需要加大科研经费和科技人才投入;注重低碳发展,大力发展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优化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代制造业。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2001~2012年的数据,根据分布滞后(ADL)模型和库伊克模型的思想,以AIC、SC信息准则为标准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研究加入滞后效应考量的情况下,FDI、R&D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时间累积整体表现出增强趋势,即存在滞后效应,且主要体现为对创新竞争力的正向影响较显著,对核心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始终不明显;R&D对中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强于FDI且存在滞后效应。中国汽车制造业应积极引导外资流向产业研发机构,提高外资用于创新投入的比例;加大R&D投入,着重依靠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