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辽宁省国有制造企业的基本情况,对辽宁60家国有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且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
戚桂杰  顾飞 《情报杂志》2012,31(4):127-132,164
回顾和借鉴了企业信息化研究中关于“一致性”的研究成果,基于中国126家公司的调查数据,利用积差相关分析,对环境、组织、领导、信息系统战略、信息化和谐主题及和谐机制6个变量之间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信息化绩效低的公司,信息化绩效高的公司变量间的显著相关系数数目更多,系数绝对值也更大,即信息化绩效高的公司变量间一致性程度高.研究结果深化了和谐信息化体系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和谐管理理论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应用,同时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数据已成为企业必争的重要生产资料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数据赋能与企业绩效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从能力视角出发对数据赋能进行重新定义,将其分为连接能力、智能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以战略柔性为中介变量构建数据赋能、战略柔性以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广东省155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提升作用;战略柔性在分维度的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中介作用显著.得到管理启示如下:大型制造业企业应适时引入和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确和快速响应,塑造和强化竞争优势,并加强战略柔性,尽可能抓住变化中的机遇,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企业问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伴随着信息化浪潮正波涛汹涌而至,中国企业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把先进企业管理思想与信息化的方法融合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加强组织绩效的提高,通过绩效管理信息化不断的加强绩效管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绩效管理是改善国内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国内企业绩效管理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5.
围绕动态能力理论,挖掘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提升的前因变量,探究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285家制造企业数据检验研究假设.基于层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不仅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也正向影响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均有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提升;资源拼凑与组织敏捷性在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为链式中介.研究结论的实践启示为:制造企业需重视对大数据分析的投资,通过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高资源拼凑、高组织敏捷性和服务创新高绩效;同时需重视采取资源拼凑战略行为,通过有意识地将现有资源进行组拼以率先实现对新服务需求的满足、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是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欧美近十年和中国近两年来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西方和中国背景下实证研究的比较分析,认为西方的实证研究结论,对现阶段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有些则未必适用.我国企业处于信息化的较低级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绩效,受到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影响,受到环境、组织、文化、员工等不同层次变量的综合影响.未来国内的实证研究,宜考虑结合中国的情景因素,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资源、战略、组织与企业绩效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数据赋能与企业绩效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从能力视角出发对数据赋能进行重新定义,以战略柔性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数据赋能、战略柔性以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以155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提升作用;战略柔性在分维度的数据赋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创业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创业知识资本及创业者的视角和需求,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并检验我国创业企业创业知识资本和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知识资本的4个关键因素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而创业知识资本的不同维度对企业绩效具有不同的驱动作用。创业创新资本、创业人力资本和创业社会资本三个因素对竞争绩效和潜力绩效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而创业结构资本对竞争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对潜力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创业知识资本的现实价值,并给出创业知识资本积累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姜铸  李宁 《科研管理》2015,36(5):29-37
以制造业服务化为中介变量,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西安地区制造企业的181份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服务创新与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服务创新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在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制造业板块的调查数据,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行为与程度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研发投入强度、是否有国际认证和是否从国外引进技术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实施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绩效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和测量模型,并且用116家中国企业的数据检验了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施绩效与外界压力、高层领导支持、HR部门的创新气氛和IT能力、IS部门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实施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绩效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和测量模型,并且用116家中国企业的数据检验了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施绩效与外界压力、高层领导支持、HR部门的创新气氛和IT能力、IS部门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制造企业进行小样本和大样本两个阶段的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市制造企业与大学合作创新中企业合作绩效的结构。通过交叉证实发现,企业合作绩效由三个维度构成:成本效应、学习效应、管理效应,指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4.
赵宏祥 《科技风》2013,(21):174
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还能够帮助企业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如今是个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要进行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针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与大家共勉之。  相似文献   

15.
对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单一评价模型进行总结,给出建立组合评价模型的步骤,运用KENDALL-W方法进行单一评价模型的事前相容性检验,建立平均值、Borda、Copeland和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运用Spearsman等级相关系数方法对组合评价结论进行事后一致性检验,输出最佳评价结果.实例表明,组合评价模型实际可行,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为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战略群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战略取向和群组特征,以及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绩效和成长性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确实存在战略群组,这些战略群组在绩效、战略选择和资源配置上显著不同.企业综合考虑信息技术与企业内部资源而采取的战略行为,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绩效.文章还提出了我国制造企业的成功战略行为模式,以及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巍  毕克新 《软科学》2011,(10):6-11,16
基于企业信息化理论,构建了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作用的理论模型,并以黑龙江省108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产品研发信息化水平、生产制造信息化水平、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商务信息化水平和企业人员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副食品加工业的R&D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农副食品加工业也逐步从初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注意到R&D活动对于改进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加大R&D投入试图提高企业的R&D绩效水平.本文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设计了两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计算出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不同区域的R&D绩效值,对我国27个省市地区的R&D绩效水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国外信息化绩效影响研究已经有20多年,我国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水平。本文从研究历程、不同视角、三种理论的回顾,了解国内外研究进程及现状,总结理论、方法和现有研究存在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技术创新、界面管理理论出发,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与制造部门界面管理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对企业界面问题的成因分析,从组织结构调整、管理机制、文化整合、信息流通等方面提出了改善企业研发与制造部门界面管理的措施。为提高企业研发与生产制造界面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