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而且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在幼儿园工作经常遇到有行为问题的孩子,这一问题也日夜困扰着家长们。这些孩子没有智力障碍,但是他们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因此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学习。这些儿童从幼年起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给予特别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儿童学习不良问题是目前困扰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软环境比如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功能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学习不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善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的几点建议包括:(1)给予孩子积极关注;(2)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3)改善家庭功能,明确角色定位;(4)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5)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因素涉及兄弟姐妹的数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抚养方式、家庭功能及家长与儿童沟通过程中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与更多的儿童接触,并带动祖辈学习家庭教育,有效发挥家庭功能,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多使用心理状态术语。  相似文献   

4.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在幼儿园,常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发育落后于正常孩子,例如,智力落后、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常把这些孩子称为特殊儿童。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家长,都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园双方相互配合,勤于沟通,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一致的环境,只有家长之间彼此接纳、互通有无,才能真正帮助特殊幼儿在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正>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缺失1.现在家庭中孩子越来越少,"421"家庭模式使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后果是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骄横跋扈、唯我独尊的性格。2.家长无精力和实力关注孩子学习。很多农村家长除了种地,大部分时间靠打工补贴家用,他们经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半载也不回  相似文献   

6.
行阳 《家教指南》2005,(11):40-41
嘉宾李复生(教育科学研究员):前不久,我对几城市的100个有中小学生的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6%的家庭教育属于合格或基本合格。有21%的家庭属于“偏向家教”。这些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习特别在意:要求很高:他们的作业,家长每天要逐科检查;每次考试,家长要看他们的名次。即使老师不排名次,家长要找到孩子的同学,逐个打听他们的成绩,然后自己私下里替孩子排名次。  相似文献   

7.
在PISA2009中,在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年,家长经常和他们一起阅读的15岁学生的成绩比那些家长较少或根本不和他们一起阅读的学生高很多。出于直觉,多数家长知道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教育中,就能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因为许多家长不得不同时应付工作和家庭中的各种需求,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家长也经常因为觉得自己缺乏能够帮助孩子学业成功的某些技巧,而不愿主动帮助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生长指标有大幅提高,但身体协调性发展却相对落后。例如:动作不协调、玩耍时容易摔倒、做起事情来笨手笨脚等。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有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也有来自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现在的儿童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祖辈父辈两代人的细心呵护。许多家庭都是四二一的模式(即四位老人、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家庭关系)。家长们过度关心孩子,凡事一一代劳,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阻碍了他们的正常行为能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游戏早已取代了扔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传统游戏,导致儿童身体协调性发展较弱。解决儿童身体协调性发展落后的现状有许多方法,涉及儿童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已经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少儿成长的首要环境和重要环境,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在全力以赴。与此同时,孩子们讨厌家长、讨厌学习与心理疲劳现象却日益增多。这就是独生子女家长过急的心理和采取过激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必然结果。一、对待孩子学习上的过急与过激行为1、包办代替。在学习上的包办代替,是智力正常学生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替孩子检查作业,替孩子答(难)题,甚至替孩子擦作业,替孩子整理书包等,或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在一边。家长心理:纯粹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能拿出漂亮…  相似文献   

10.
万翼 《现代家教》2000,(5):15-16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儿童法定的监护人,他们有责任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使之得到尊重与保护。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为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费尽了心血,但儿童权益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包括家长的侵权行为),给孩子及家庭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11.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中很多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学生进入到普通班就读,他们的家长在考虑教育安置问题时首先想到与普通孩子在一起学习可以发展与人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因此随班就读这种安置形式成为家长的首选。但真正入学以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儿童自身、家庭、教师、学校领导、其他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要解决好这方方面的问题才可能有利于真正营造适宜随读的环境,儿童的发展才可能真正良好地持续下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农村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至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整日忙于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有些想多关心关心孩子,但限于经济、路途等原因,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因父爱母爱缺失,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心理古怪、孤僻,成绩也不理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要多和留守儿童沟通,和家长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家庭格局的破裂造成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异常,他们经常处于压抑、焦虑、恐惧、绝望之中。怎样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家庭破裂的阴影,建立健康的心理,塑造完美的人格,是社会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宽容理解的教育过程,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对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从精神、物质等各个方面关爱学生,使他们融入到和谐的班集体中,从而改变自己的心理状况、建立健全的正确人生观。这是教育者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那么,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呢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谅,互相尊重;其次表现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上,孩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精神上没有压力。此外,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经常进行思想沟通,如经常与孩子谈论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应找机会带孩子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让他们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让他们了解刻苦是生活中应有…  相似文献   

16.
六、讨论与建议(一)讨论农村家长关注孩子、爱孩子 ,主要表现在尽量满足儿童的当前生活需要上 ;他们宽容孩子的天性 ,放手让孩子玩 ,让孩子与同伴交往 ,实际上起了给孩子宽松、自由地模仿、尝试、探索和思考的机会,他们崇尚文化 ,关心幼小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尊敬长辈、与邻里交往方面(礼貌、热情慷慨待人、不拿人东西)管教孩子较严格 ,为孩子将来能适应农村的社会生活做了准备 ;大多数家长也开始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和孩子的个人卫生。但出于对农村现实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环境、发展机会的不满足 ,家长的目的是培养跳出“农门”的…  相似文献   

17.
李艳红 《文教资料》2014,(6):125-126
“随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已成为现有条件下实现“融合”教育的最佳途径。随班就读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正常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生活、长期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因素处理的不当,都会给随班就读学生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乃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学习伙伴、教师等相关人员的认识与素质。加大对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促进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达到最佳就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或家庭中 ,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一起玩 ,为了争一件玩具 ,为了争游戏中的一个角色 ,甚至是一句话而争吵起来。这时马上会看到教师或家长出面制止 ,甚至有的家长大声训斥 ,大打出手。原因只有一个 ,大家都认为争吵不是件好事。但是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他们之间的争吵 ,你会发现争吵也可称为一件“好事” ,它对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是有益的。一、争吵使儿童学会理解、体谅他人 ,促进了儿童社会化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争吵的产生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产物。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9.
杨静平  芦芳 《福建教育》2023,(17):10-13
<正>在心理辅导中,我们会听到很多家长感叹,当代育儿焦虑大于乐趣。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期待,这就给心理辅导工作带来了新的使命,也给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开辟了思路。杨静平德育(心育)名师工作室研发的“21天在线入户双陪伴”是面向家有抑郁症孩子的家庭心理辅导模式,意在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孩子产生抑郁症的原因很复杂。当孩子得了抑郁症时,家长容易跟着慌,进而达成家庭中“危机”四伏。“21天在线入户双陪伴”指陪伴师(心理咨询师)陪伴好家长,  相似文献   

20.
近日,瑞士洛桑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最新研究显示,过分严厉的专制式教育会扼杀儿童创造力,导致他们学业失败。研究人员发现,撇开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家长的教育风格对子女的发展和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和家长关系良好,甚至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学习差的学生则几乎都是在管教严厉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而且家长的教育方式较为粗暴。研究人员指出:“专制式教育和过分严厉的要求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人生造成负面影响。”他们说,实施专制式教育的父母总是用苛刻的标准评判和要求孩子,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