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下班后,我到幼儿园去接孩子。老师说:“孩子今天又啃手指了,一定要注意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多给孩子找点事情做,也许会有效果。”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儿子从小就爱啃手指,我虽多次声色俱厉地纠正,总未奏效。晚上,丈夫回来后,我把情况一说,脾气暴躁的丈夫一把扯过孩子,大声训斥说:“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为什么就是改不掉这  相似文献   

2.
冯秀玲 《中国德育》2005,(10):50-51
新接的班里有个叫张某某的学生,校运动员。用老百姓的话说是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他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经常欺负同学、旷课、上课故意捣乱,晚自习常常跑出去,甚至夜不归宿。说实话,有这样一个学生的确让老师“喝一壶”的了。但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不能让孩子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的格言给我最好的提示。我以如何引导他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高尚之处,使他自己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作为切入点,引导他最终走上了正途 。  相似文献   

3.
主持:杨波读者询问“我儿子4岁,很喜欢告状,有时,朋友难得一聚,想好好聊聊,可儿子不断地来‘告状’,诉说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老师也反映,儿子在幼儿园也很会‘告状’,我觉得一个爱告状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我该怎样纠正儿子爱告状的毛病呢?”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可谓“言听计从”,有时甚至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真理。可我的儿子却不是这样对待我,若我说“东”,他硬说“西”,有时真是“固执”。而儿子这样的“固执”常常给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离异,5岁时被送到市郊的寄宿学校,7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就读。在学校里,他经常打人,老师和母亲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丝毫听不进去,母亲就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开始挨打的时候会流泪,后来便无动于衷了。孩子的母亲找到了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我。当我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缺乏“爱”的时候,母亲不以为然,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她带儿子出去痛痛快快玩了一场,花了近千元,可是回家后儿子竟然说:“我都8岁了,你才领我出去玩!”母亲火了:“多少孩子8岁了还捞不着被妈妈领出去玩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6.
看似无微不至的关爱行为,其实是极度不信任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剥夺了孩子自主管理的能力,给孩子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儿子小时候三天两头感冒,没有办法上幼儿园。因为我在学校教书,就让他提前入学了,想着这样可以天天照顾他。上学、放学路上,我替他背书包;每节下课前,我端着水在他们班级门口等着;体育课上,我跑去给他擦汗、换衣服……因为儿子年龄小,又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在学习上我更是不敢放松:  相似文献   

7.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我儿子特别爱听故事,我也愿意为他讲故事。上幼儿园之前,我讲他听,可上了幼儿园之后,他总是说我讲的故事没有老师讲得好听,常常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讲故事呢?”您说说,怎样讲故事才能跟幼儿园老师一样呢?  相似文献   

9.
一个风雨交加的清晨,我们为儿子的上学愁眉不展:是背他去呢,还是找辆自行车送他去?我和丈夫一时拿不定主意。倒是儿子雨靴一穿,伸出手来说:“爸妈,给我一把雨伞!”接着,他自己便冲进了风雨中……放学回家来,儿子的脸  相似文献   

10.
还没放暑假,各种门类的少儿培训班宣传广告便铺天盖地而来,什么钢琴、书画、英语等培训,样样都说得十分诱人。儿子才七岁,不学吧,人家的孩子似乎都有一手;学吧,我实在还没发现儿子有哪方面的天赋。心里一急,便打电话给在省城学习的丈夫,丈夫说,让他学画画、学书法,可以培养儿子的艺术天赋。我说,儿子身体太瘦弱,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还是让他学武术好。丈夫说听听爷爷奶奶的意见吧。爷爷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奶奶说“学下棋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就这样,为了让儿子“全面发展”,成为“盖世英才”,我一股脑儿给儿子在四种不同门类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则漫画:儿子坐在地上哭闹,父亲心烦地对妻子说,儿子要什么给他买就是,怎么能让他哭呢?妻子说,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他要“天”。 没想到,孩子竟然“明目张胆”地要“天”了,足见做父母的娇惯孩子到了何等地步。  相似文献   

12.
陈艳梅 《早期教育》2004,(10):28-28
某幼儿园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一位父亲站起来,忧心忡忡地讲述了他的苦恼:“儿子才上中班,可是太自信了,甚至到了固执的程度,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有一次画椰子树,儿子画完树之后,又让树长上了椰子,但是他的椰子却一个串一个,从树上一直长到了地上。我告诉他椰子树不是他画的那个样子,儿子偏说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为了说服他,我找来了椰子树的图画给他看,可儿子还是坚持椰子树就是像他画的那样。我很担心儿子这种情况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不良倾向”甚为忧虑,并急于用事实来纠正儿子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14.
国庆节那天,肖菲带着四岁的儿子乐乐去超市,恰巧遇到一位老同学,他们也带着孩子在逛商店。老同学难得相遇,话自然多,再加上各自都带着孩子。于是,大家互相称赞起对方的孩子来。同学的丈夫夸奖乐乐道:“瞧,这孩子长得真漂亮。”见这样赞扬孩子。肖菲的脸上顿时光彩四溢。她对儿子说:“来,乐乐,背一首诗给叔叔阿姨听听。‘两个黄鹂鸣翠柳……’”肖菲起了个头。可儿了却管自看着货架上五彩缤纷的商品,摇着头说:“不!我不背。”“哇!乐乐会背古诗了,真不简单!”诗还没背,叔叔又赞扬开了。“我不背,就不背!”肖菲急了:“你背呀,为什么不背?在家里你不是很会背吗?”然而,乐乐还是不肯背,他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去。这时,肖菲的同学说了:“来,我们的楠楠背一首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真能干.一岁就能背儿歌,两岁就能认很多字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上的是某某幼儿园,那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可好啦.我孩子上了一期就能写字了。”面对这样一种现象.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到底谈如何去面对呢?  相似文献   

16.
新年里,儿子给我的祝福竟然是:“祝你每天都不会被老师批评!”当时,我觉得很好笑,就随口说:“妈妈现在没有老师管了,你再想句其他的话说。”谁知儿子接着又说:“那么祝你每天都不会被领导批评!”儿子过年后七岁,在幼儿园上大班。他性格有点内向,不惹是生非,也不会察言观色,各方面能力一般,属于班中的中游分子。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我觉得儿子是个既平常又挺不错的小男孩,特别是他大方和爱关心人的品性,也得到过老师的肯定,想来在老师眼里也不会是一根“不可雕的朽木”吧。我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餐时都要问他,今天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每次他都抢着先说开心的事。所谓开  相似文献   

17.
儿子口拙     
儿子快五岁了,各方面都很优秀,就是话说得不太好。孩子的爸爸也算能说会道,怎么儿子就笨嘴拙舌、结结巴巴的呢?说来话长,这还得从孩子的妈妈——我说起。夫君长我七岁。嫁给他那会儿,我还是一个叽叽喳喳的小丫头。恋爱时,我爱说话,他更爱说话。他风趣、幽默,滔滔不绝。可是婚后,他判若两人,三缄其口,总是默默地吃饭、看书、看电视、睡觉。好像婚前他把所有的话都说完了。更不能忍受的是,他自己不说倒也罢了,还不愿意我跟他多说话,否则他会“恶毒地”讥讽我“(口罗)嗦”。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文清先生来信:我的儿子正在上大班,老师说他上课时不爱举手发言。有时举手,老师请他站起来说,他也说得支支吾吾。还有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他怎么能适应小学生活?我很担忧 ——文清朋友:我非常理解您的担忧,因为我的儿子在幼儿园阶段也曾有过同样的问题。分析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归结起来,可能有这样几点:孩子性格本身较内向,不善表达;孩子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属于被忽视的个  相似文献   

19.
儿子今年6虚岁,上幼儿园中班。期末,拿回一张“幼儿园情况报告表”只见那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我在心里说,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给这么小的孩子写评语也尽往好的说,这么个小不点儿,想法大概确实有,主见又从何谈起呢?真的,在我眼里,儿子还不是我说吃饭就吃饭,我说洗澡就洗澡,我说只准看半个小时电视,他就只得在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20.
宝宝VS妈妈     
宝宝马兆亿——我要上幼儿园了 我叫睿睿,再有几天我就1岁 11个月了,算是 个“大孩子”了(妈妈常这么说,我也这样认为)。前几天,听见爸爸和妈妈商量说,要送我到幼儿园了。我一听心里可乐呵了,我就爱找小朋友们玩。 可又听妈妈说,送幼儿园,孩子小了点(我不是一个大孩子了吗?妈妈说话总自相矛盾),孩子会受罪的(哎,当妈妈的总是“心太软”)。 “在国外一岁半的孩子就已经是幼儿园的‘老学生’了,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别总是这样舍不得。”爸爸在劝妈妈(爸爸的心就不太“软”)。 “可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还不行,说话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