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地理课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第一、挖潜素材,因势利导。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有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是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祖国的重要窗口。教师要立于教材,充分挖潜、巧妙运用这些素材,千方百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让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应充分挖掘历史新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并在历史教学中加以有效利用,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所担负的思想教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当前,我国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历史教学要贯彻这“三个面向”,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无论是现实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爱国主义教育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中学历史课程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并有着广阔的天地。那么,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比较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比较法教学的条件 中学世界历史教学不仅具有一般历史教学的普遍性,还有着它本身的特殊性。确切地讲,这里的“世界历史”是指“外国历史”,它不包括中国历史的内容。利用外国历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自己祖国的教育,运用比较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史。他们千百年来的生活和斗争构成了世界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的民族历来提倡爱国、报国,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则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中学历史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具体史实的讲授,培养  相似文献   

5.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同三中庞雪春中学时代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学生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大量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阶段。如何在45分钟内把爱国主义的素材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爱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无疑是养成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好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爱国主义教育却往往会遭遇一些尴尬的事情,尤其是当“爱”遇上“恨”时,对历史教学以及教师素养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下面我就所遇到的课堂尴尬以及改进的措施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武术不仅是我国的国粹,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财富,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斗争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一项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正 《甘肃教育》2007,(12S):31-3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大主题.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首选命题,而中学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历史课教学中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史,着眼于今,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固有的爱国主义素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新史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历史教学得天独厚,历史教师责无旁贷。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认为应注意处理好下列几个问题。一、突出七个方面教学内容。在中学历史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素材十分广泛和丰富,应着重突出七个方面的内容。1.要突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世界上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有古代埃及、  相似文献   

10.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近代史有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是要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却要讲究一下方法。本文谈谈我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运用对比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对比清朝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对待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清政府投降卖国的罪行,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者反侵略的革命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回顾我国近代八十年的历史,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向苦难的深渊。面对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课,二是在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通过综合性地为学生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中国近代的衰败和西方崛起的经过等内容,是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历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一是以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鼓舞学生。古代中国是世界最文明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及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学历史教材有着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4.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陈林保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三大社会功能之一,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整体规划,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15.
<正>中小学美术教学是青少年接受审美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一、表现祖国大好河山、风景名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成素材我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分布全国各地。而这些素材是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的现成材料,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素材。如,描绘"圆明园废墟""八达岭长城"题材的作品,让学生在描绘这些景物之前,先要回顾灾难深重的祖国的过去。在忠实表现原物时,也要给人历史的沧桑感。这样的作品才能在真实的基础上更  相似文献   

16.
姚俊清 《甘肃教育》2009,(11):23-23
当代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主人和建设者,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是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头等大事,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学地理教材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素材”和“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挖掘“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历史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义民 《考试周刊》2009,(24):206-206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应紧扣课本,把握历史信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乡土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历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促其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仅就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1.爱国主义教育。地理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能够激发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时,通过介绍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增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使学生在中学学习阶级就能很好地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陶冶情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