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回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孩子的问题一下子把爸爸给问懵了……也许在孩子提问之前,爸爸从未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过任何生活中问题。阅读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现在所创设的数学课堂,到底有多少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呢?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  相似文献   

2.
爱在心中     
有一天在教室里,一个学生忽然向老师提问:"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应该给出一个好的答案,帮助学生们理解。因为正好是课间休息时间,她就让学生们去学校里的一座花园,去寻找让他们感觉到了"爱"的事物,并且带回来。学生们跑了出去,几分钟后陆续回来了。老师说:"学生们,我想看看你们都带回了些什么。"第一个学生举起了一朵花儿,说:"我喜欢这朵花,它很漂亮。"  相似文献   

3.
四大元素     
《初中生》2014,(4):48
正老师提问:"谁能答出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来?"学生回答:"我知道。就是火、空气、土壤……"他再也答不上了——第四种元素应该是水。老师提示他说:"还有什么,你想想看,我们是用什么东西洗手的?""我知道了,是肥皂。"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正幽默笑话都同意老师问:"下面的回答问题我们点名好不好?"学生齐声道:"不好。"于是,老师问女生:"提问男生好不好?"女生齐声答:"好。"老师又问男生:"提问女生好不好?"男生齐声答:"好。"老师:"这不都同意了嘛……"不同的选择原因大学时,教授问我们:"金钱与智慧,你们选哪样?"一哥们不假思索地  相似文献   

5.
正有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回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学它有什么用啊?"不问不要紧,一问可把爸爸给问住了——爸爸也学过三角函数,但在孩子提问之前,他还未"用"三角函数解决过任何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我参加同学聚会,一个女同学聊到她每天都要陪孩子去补习,回来还要陪读到夜里12点。我问她:"那你的孩子成绩是否越来越糟、越来越退步?"她很惊讶地说:"你怎么会知道?"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我问她:"你的教育水平有比老师高吗?"她说:"当然没有呀!""这就是了,父母的水平并不比老师高,却每天将孩子教到12点才上床,你想,孩子第二天去上学难道不会打瞌睡吗?"  相似文献   

7.
去听一位老师的课,我发现当学生读完课文后,他会问:"他读的有什么问题吗?"当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他又会追问:"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吗?"几次追问后,学生再也不敢主动举手,课堂气氛十分沉闷.这位老师很尴尬,却又不便于发作.  相似文献   

8.
王仁升  刘娟 《山东教育》2013,(27):16-17
这是高一第二学期的一堂课。我的第一节课上得非常精彩,学生积极性很高,当我边讲课边走动并提问学生问题时,佳佳大声嘟囔了一句。他个子很高,比较瘦,看上去很老实,那句话却引得全班同学哄笑起来,调皮的学生甚至调侃说:"老师,这你都能容忍吗?"当时我并未听清他说的什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知道,这是为了引起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注意,既然这样,我就满足他。我顺势说了一个教育案例,上一届的学生李某,和班上几个调皮的孩子一起犯了错误,班主任只处理了其他几名学生,并未处理李某,对李某不管不问。我和李某聊天问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然后因势利导地让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让我很高兴.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 她问:"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都是初中生了,竞不知道什么是缸?唉!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神情望着我,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第二个学生的问题是:"在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  相似文献   

10.
程颖 《安徽教育》2010,(11):46-47
<正>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们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理解?""……行不行?""……对不对呀?""……可不可以?""……好不好?""是不是这样?"……或者诸如"看完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体会?""读完本文后你有何启发?""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提问要么是过于简单,毫无意义;要么是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下"口";或是回答时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1.
吴友智 《中国德育》2007,(12):47-48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教育学老师问我们:"上课时,假如有学生突然问你所不知道的问题,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如果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那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从何谈起?于是老师传授我们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复学生另一位老师则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说说看?"转移回答对象,然后老师在学生众多答案中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我们都抚掌称妙,这两种方法既掩饰了老师的"无知",维护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  相似文献   

12.
现象上课时,我经常鼓励学生提问,结果只有几个学生举手来提问。听了一些课,我也发现没有多少学生敢“提问”,多是老师在问学生。是学生没有疑问?是都会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学生问的能力缺失”这样的情况呢?成因我们知道,学生在小的时候都会有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峰 《中小学电教》2009,(7):152-153
<正>曾经有一学校的老师向我诉苦:学生当着他的面就问:"老师这节课能玩游戏吗?"老师说:"不行。"孩子回了一句:"那这节课有什么意思?"……这样的现象不是少数,只是没有几位老师愿意像他这般袒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1、提问肤浅,看上去场面非常热闹,老师的问题一出口,学生便异口同声回答,表面上所有的学生都会,但是实际上却什么也没学到;2、提问过难,听课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所问的问题高深莫测,可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从何答起;3、提问带有惩罚性质,比如,有的教师发现某一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就会借机发问?……这类弊多利少的提问,对学生而言还不如不问。其实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师的课堂提问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当多多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学校、领导、自身各方面都要求我必须尽快学会怎样"有效提问"。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一忌捞针式即提问要求学生像大海捞针一样回答问题。例如有位教师上《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齐读课文后即问:"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诸如"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范围太广又无中心,学生回答摸不着边际,且与课文意思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深夜,一个物理学家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进去一看,是他的学生。物理学家问:"你晚上干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我在做实验。"又问:"白天,你在干什么?"答:"我白天也在做实验。"谁知物理学家却勃然大怒:"我问你,一天到晚做实验,你什么时间用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四五个鸡蛋     
<正>车票有个记性不好的人乘火车旅行,列车员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了,急得满头大汗。列车员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他说道:"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问题物理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作业,老师说:"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一个同学走过去问:"老师,牛顿的头发是在哪烫的?"错上加错小明:老师听写4个字,我错了5个。妈妈:怎么回事?小明:老师听写成语肆  相似文献   

18.
有人曾经这样问我:"孩子什么也不懂,整天和他们在一起,你烦不烦?有什么快乐?"听到这些,我淡然一笑。其实,和孩子们在一起,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孩子们说出:"李老师,你真漂亮!""李老师,我想到你家去玩!""李老师,我想亲亲你!"的时候,我便知道,快乐始终围绕在我的身边。面对这些,我无以为报,唯一可以奉献的,只有一颗爱心。  相似文献   

19.
正一、学生的问题哪去了现在的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那么孩子的问题哪去了?是原本就没有?不,做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每天都会有问不完的问题。如:今天怎么又下雨了?是老天爷生气好哭吗?为什么我不能天天过生日?……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问题也越来越少了。反思原因:孩子的问题是在我们老师(包含家长们)的压制下渐渐地消失了。是的,随着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纵向推进,学生数激增,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之长期以来灌输式教育观念的束缚,造成不少学生从有问题不会提问到不愿、不敢提问渐渐恶化为不思考、没问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13,(22):5
老师: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是我的高中同学。前几天,我们参加了一个关于成功学的讲座。主持讲座的老师讲到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老师问我的同学":你和她是什么关系?"同学说是好朋友。老师就质问她:"你知道朋友是什么概念吗?你是否关心过她在想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