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计划初级阶段暴露出了诸多现实问题,如:大学生不愿意扎根农村,农村就业岗位少模式单一,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认为到农村就业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从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大学生基层农村五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新农村就业保障体系,势必为实现大学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城市大学生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既有积极方面的因素,又有消极方面的因素。消除农村籍大学生的消极就业心理,除了外部调适,更重要的是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被整个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掩盖或是一视同仁.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使很多有子女读书的农村家庭不堪重负,重新返贫,中国农民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热情会降低,从而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可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如何正确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本文以聊城高校为例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原因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加强聊城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去等措施,以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政府提出了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把广大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引导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剖析市场在发挥大学生新农村就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解决路径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文教资料》2007,(24):67-68
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的双赢之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摆在政府、学技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从2008年起在全国率先实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一些高校毕业生对到农村从教存在消极心理,这显然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能够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对全面建设新农村起到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分析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特殊表现及其原因,找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契机,使之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动力。以期加深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付丽 《林区教学》2012,(12):39-40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更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农村生源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就业能力,可以从根源上解决新农村建设对高水平人才迫切需求和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双重困境。研究我国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必须加强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以高等教育改革为基础,建立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扶持体系,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圆满实现和农村生源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新农村建设却急需大量的人才,因而推进大学生农村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大学生农村就业的现状,基于影响农村就业行为的各种因素,可通过国家层面完善政策,加强宣传工作,加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家庭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支持子女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大学生转变观念增强服务农村的意识等途径,促进大学生农村就业行为,以达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是国家、政府和杜会极其关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国家的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新农村建设人才的现状以及农村的变化,简述了新农村是大学生就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海西农村籍高职生回乡就业意愿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籍高职生是否愿意发挥其熟悉农村的优势回乡就业,他们回乡的意愿如何?调查显示:44.9%的海西农村籍高职生愿意回乡就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农村收入和待遇低"、"农村教育、医疗配套差"等影响了农村籍高职生的就业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武 《高教论坛》2014,(10):105-107
大学生农村创业是指大学生到农村、乡镇创办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创业形式。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对高职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现实意义以及高职院校在培育农村创业人才方面的职责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创业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背景出发, 尝试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与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现状,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现实矛盾, 分别从毕业生的价值观、高校的结构和办学模式以及改善农村就业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积极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下乡创业。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大学生下乡创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交叉整合各项因素,得出相应的创业战略,并尝试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构建其多角度的战略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更难.经济落后地区生源群体、女性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不健全群体等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卑心理、消极定势、盲目从众等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文章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探索构建高校殊群体毕业生的积极就业新模型,帮助该群体顺利就业、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选取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担任工作已经作为一种长效机制提了出来。"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崭新的名词出现在国家的政策中,这项政策不但有助于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是对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试从政策分析的角度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这项政策更好地落实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三农?怎么利用农业高校的特色更好地培育适合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信息类人才?这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高校的重要话题。农业院校毕业生应转变观念主动投身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农村基层,政府应为大学生就业市场提供更合理规范的环境,高校应相应改革课程体系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技能,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共同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缓解当今社会就业矛盾提供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全新且重要的战略部署。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导致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根据历史发展,界定新形势下的农村社区内涵,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科学分析农村社区建设制约因素等。从理论和现实角度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研究认为重启"知识青年下乡"路径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而且还能为广大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对建设农村社区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实现农村社区和大学生之间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