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国外网络伦理教育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网络活动中伦理失范问题日益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网络伦理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网络伦理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国外网络伦理教育的主要做法,研究其对我国网络伦理教育的启示,试图解决学生中越来越多的网络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网络伦理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英特网的诞生地,其英特网的技术和使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网络伦理教育方面也率先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国应该重视学校的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制定和完善确实可行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教师的网络伦理素质,加强网络伦理课程化建设和网络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更加突出。以网络伦理为切入点,突出剖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现状表现,深刻分析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法律、技术、内容、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规范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自身的发展和网络伦理的教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社会中,如何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网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需要各方面专家从技术、心理、伦理、教育、法律等诸多方面来加以探讨。高校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心理,约束学生网络行为,指导学生遵守法规,构造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四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网络伦理特征、问题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本文阐述了网络伦理的主要特征:伦理主体的自主性、伦理关系和规范的开放性、高度自律性;分析了当前网络伦理在伦理意识、行为和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网络主体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快网络伦理教育步伐四个方面对网络伦理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坚持“吃力不讨好”的技术创新还是投机取巧直达主题;恪守传统道德的规范还是追求道德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快感;守望客观中立的理性还是做江湖好汉式的“网络侠客”等网络伦理困惑高职生。消除高职学生的网络伦理困惑,高职教育应加强技术伦理教育,以健康的网络伦理,培养高职生人文操守。国家应加强网络监管,提倡互联网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不仅仅在物质方面,同时也在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伦理精神在网络社会中孕育而生.在道德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新道德的探索者,青年大学生总是走的最前列.网络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精神.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增强我国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实证调研法对广西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存在的伦理问题有网恋问题、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问题、浏览不健康网站问题、网络黑客问题、网络道德规范、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等问题。对引发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有网络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制约原因等。  相似文献   

9.
范丹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1-42,55
网络伦理问题的提出揭示了对网络技术的"双刃剑"所引发的伦理关注。网络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撞击了传统的伦理壁垒,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坚持"吃力不讨好"的技术创新还是投机取巧直达主题;恪守传统道德的规范还是追求道德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快感:守望客观中立的理性还是做江湖好汉式的"网络侠客"等网络伦理困惑高职生.消除高职学生的网络伦理困惑,高职教育应加强技术伦理教育,以健康的网络伦理,培养高职生人文操守.国家应加强网络监管,提倡互联网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1.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在给大学生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出现一些网络道德问题.而道德问题的出现与网络本身的技术特点和网络环境、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弱化、大学生自身心理、思想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必须提高学生应用网络的基本能力和道德水平,建设"绿色校园网络",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 2 1世纪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甚至普及。网络环境给中小学生心理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中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健康的心理 ,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心理分析并对其实施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网络功能的逐步完善和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密不可分的信息交汇平台,网络世界的强大功能也深深地吸引着当代大学生,而网络的虚拟性所产生的不良的、不文明的、负面的内容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因此,正确教育、引导我们的大学生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绿色上网、文明上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The attitudes and the self‐efficacy that characterize learners relative to the Internet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learners’ motivation, interests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e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Meanwhile,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may shape learners’ attitudes and online behaviour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towards the Internet, and explores the role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may play in their Internet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demonstrate positive attitudes and adequate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that these students are more inclined to view the Internet as a functional tool—a functional technology. Gender differences exis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that is, male students demonstrate Internet attitudes that ar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of their female peers. Furthermore, students who perceive the Internet as a leisure tool (e.g. as a tour or a toy) show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and communicative self‐efficacy than students who use the Internet as a functional technology.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to take them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ir instruction. Lastly, this study serves as a starting‐point for research that more broadly explores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 Internet.  相似文献   

16.
引导与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对提高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面临多元的价值观、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的挑战,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引导,从日常生活、互联网技术媒介、课堂教学等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使用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调查问卷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随机抽取的3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度低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倾向;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必须用疏导的方式,转变观念,树立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德育意识;加大网络道德的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意识,培养健康的网络人格;运用网络功能与青少年进行思想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新型的班会和课外活动,提高家长的网络知识水平和网络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各种消极有害信息的侵袭,思维发展和社会化程度阻滞,消极的心理影响及以人际交往能力退化等方面。如何消解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高校242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资料基础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是网站、个体特征、上网时间数量。大学生越是经常浏览购物网站、搜索网站和"微博"网站,互联网对其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大学生的年龄越小、年级越低,互联网对其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就越大;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大学生比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上网时间越长,互联网对其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分析互联网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可以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