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石化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母语负迁移是中介语石化的重要方面。母语负迁移主要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次对中介语石化产生影响,从而阻碍外语学习者外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减小和克服母语干扰对石化影响,在强化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外语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的石化是二语习得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母语负迁移是中介语石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从母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四个层面对中介语石化的负迁移影响的探究、分析,对于二语学习者避免或减少母语负迁移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提高二语的习得能力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关于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特点和引起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心理认知机制作些探讨,旨在进一步认识潜在的控制石化现象的内部机制,以求对二语教学产生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间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城的关注。不仅因为它具有普遍性及特殊性,同时也是外语学习者中介语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外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石化是第二语言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在对中介语及石化现象的概念与特征进行概述后,并对其成因和如何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在教学中的出现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石化是中介语的一部分。石化现象是中介语发展过程中规则与目标语规则不一致时,就产生了石化。石化现象在我国外语学习者中非常普遍,主要受母语负迁移等影响。通过目的语输入、教师和教材、母语迁移这几个方面来改善和防止石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关于石化现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城的关注。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二语学习者应明确外语学习目的,注重学习策略的选择,从而减少或防止中介语的石化。  相似文献   

7.
中介语是一种从母语向目的语过渡的语言,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二语学习者身上。试分析中介语及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预防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介语石化现象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作者认为,年龄因素、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社会交往及情感因素、母语迁移、交际策略、目的语过度笼统化、不充分的语言输入均影响着学习者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赵晓丹 《华章》2007,(10):114-114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的重要概念,也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石化现象阻碍了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本文根据石化现象的内外成因入手,提出了教师应该从情感因素、母语干扰或母语迁移、目的语输入、教学任务与评估及正确对待学习者错误这五个方面考虑如何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最少的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由母语向目的语转化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含义及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石化现象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文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与语言关系的阐释,结合实际现象探讨了文化趋同下的语言融合问题,并且从新词语术语的输入输出,英汉语言混同,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三个方面加以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与文化一样,语言也有民族性。委婉用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文中通过对委婉语在美国文化中的反映的论述,阐明了委婉语的使用,从中可以透视英美文化。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能否称为“文学”还有较大争议。但是手机短信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抢眼的文化现象之一,许多短信的内容作为文化现象颇具研究价值。一些短信体现了强烈的灰色情调,在语言狂欢中明显表现出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消解,对日常社会文化的反叛与调侃,具有突出的后现代文化症候。这些后现代主义的症候的出现,有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镜像折射着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对共同语的冲击和变异已经突破了互联网的界域,其带来的不仅是深刻的语言文化冲突,也促成着语言文化的融合,并引起文化的变迁。应以平和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规范和引导网络语言,淘去其中的糟粕。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现象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和差异的地方,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中英文化里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将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来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青年女性日常生活的言语使用,表现出对儿童言语特点的模仿。童稚化趣味弥漫为非主流且特色鲜明的语言变体。考察这种语言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见其蛰伏在语用目的之中,更由民族社会文化孳养:童稚化言语成为塑造儿童形象消解既有成人身份的语言修辞手段,同时,深受男权影响的汉民族社会也为此语言变异提供了滋生和成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性别歧视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反映了社会传统和文化,因此它成了跨文化交际中值得人们关注的一种现象。分析英语传统文化,词汇,语言使用上存在的不平等性,句法归纳等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并提出应如何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以便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  相似文献   

18.
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失语症"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能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忽视而导致的。因此,英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中国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同时又是对社会传统和文化的反映。本文运用语言学中的标记理论从词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的体现。对于性别歧视现象的分析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深入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并正确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而忽略母语文化,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基于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认识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应将中国文化融入高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