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张华中 《历史学习》2007,(12):37-43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专题复习应掌握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分析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原因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标导学】本专题复习应掌握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分析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原因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  相似文献   

5.
一、列强侵华中的勾结史实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列强在侵华的过程中充满矛盾、斗争与勾结,列强争夺的原因是想最大限度地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导致彼此发生利益冲突。其争夺是绝对的,勾结是暂时的。争夺的结果是对华危害的加深,同时也导致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相似文献   

6.
一、列强侵华中的勾结史实 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列强在侵华的过程中充满矛盾、斗争与勾结,列强争夺的原因是想最大限度地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导致彼此发生利益冲突.其争夺是绝对的,勾结是暂时的.争夺的结果是对华危害的加深,同时也导致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相似文献   

7.
租界中外会审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会审制度是近代中国租界的一种特殊司法制度,它是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扩大化的产物。其在租界前后存续了八十余年时间,最终中方历尽艰难使之得以废止。租界中外会审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在租界的司法主权受到进一步的损害,甚而丧失殆尽,中国在司法方面的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客观上它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在反对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深入考察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回应历程,可以发现它具有鲜明的特征,亦能从中获得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受列强威逼,先后开放数十个口岸。开埠通商对中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发展经济,引进西方科技文化,又可能开门揖盗,给列强侵略中国提供便利条件。在通商口岸中,租界与治外法权是最具象征意义的存在。列强利用租界及其市政当局,干涉中国司法行政,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是近代通商口岸的通病。如何兼顾通商与维权,取开埠之利而避其弊,成为近代国人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宁波作了积极尝试。开埠过程中,宁波当局自定章程,坚持不设租界,在采取措施促进通商贸易的同时,将已由外国人管理的巡捕房收回自办,体现了鲜明的对外开放和抵制列强侵略的民族主义意识。"宁波模式"不仅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新开口岸的仿效楷模,对今日改革开放中有效处理对外通商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向西方学习与列强侵华 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的学习,都发生在西方列强对华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腐朽没落,对内不断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对外不断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列强的支持以求自保,造成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时,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中国掀起出国留学热潮,翻译、宣传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热潮,中国人开始将眼光瞄准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特点与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有关:如地主阶级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是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文章叙述了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传教士们为了打开中国国门传布福音,在进行文字宣传的同时,还在华搜集情报,鼓吹武力侵华,并积极投身于战争中为列强服务。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对鸦片战争的爆发及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们的活动构成了西方殖民者侵华不可发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它既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据点,又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重要阵地。英美法等西方列强,在上海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租界,实行一套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殖民制度。由此,租界成为“国中之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上海成为一个风  相似文献   

14.
马学松 《新高考》2005,(9):33-37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列强先后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美国扶蒋反共;列强攫取的侵略权益;勾结和扶植反动势力,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和反帝斗争等。明确本专题的重点:主要的侵华战争,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及特点;难点: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征及其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如何认识列强侵华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条约制度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租借地以及在更广阔的乡村腹地建立教会,分割了清政府对社会的管辖权力,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导致近代秘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对此,人民版(2005年)必修Ⅰ第25页说:“日本获得的极大利益,勾起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笔者认为这一表述不够准确。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获得了极大利益,勾起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所导致的是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阵营中穷凶极恶、阴险毒辣的一个成员 ,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不但要了解日本是如何侵华的 ,更应清楚日本侵华的特点 ,这对学好近代列强侵华史和借鉴历史都大有裨益。概括说来日本侵华有三大特点。一、疯狂性日本和欧美列强相比侵华的历史不长 ,但就其疯狂程度而言无出其右者。老牌的英法美主要是输出资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以攫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 ;沙俄以侵吞我边疆领土为主要目的 ;日本则后来者居上 ,既要攫取经济利益又要吞并中国领土 ,最终要灭亡中国。近代日本最早的侵华事件是 1874年侵略我宝…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初,中国社会变化剧烈,动荡不安,社会性质发生改变,逐渐走向近代社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一务鲜明的线索.伴随而来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特点。文章将这一时期的整体面貌展示给大家,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和备考提供良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识记、理解、运用是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历史试题考查的三大基本能力.而分门别类的有效识记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则成为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基础。近代列强侵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列强侵华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分布也比较零散,如何有效的连线串珠.成为复习这部份内容的难点。笔者在十年的高三历史教学复习中,长期不断的归纳、整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该网络按列强侵华的方式层层梳理,最后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上.便于学生准确掌握近代列强侵华的全貌。  相似文献   

20.
经济侵略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内容之一,列强对化经济侵略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早期的曲折性;二是地域上的扩张性;三是经济侵略与政治、军事侵略密切相性:先是依靠政治、军事侵略获取经济利益,后来利用经济侵略获取的经济利益又为政治、军事侵略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