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普通高校成教招生专业设置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是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型、专业性的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使传统封闭的高等教育更加活跃、开放.高等教育不同类型、层次有着不同的具体培养目标,而专业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2.
传统大学理念作为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要在指导大学实践中既保持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又能使大学跟上社会的发展而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结合现代大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走向: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重视科学研究等传统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坚持;理性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传统、大学是学者的社团、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与普遍学问的场所等传统大学理念,既需要保留和发扬,又需要舍弃不合理的因素,即扬弃;而"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传统大学理念,却必须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中,虽然引入了被国外验证行之有效的英美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然而由于德国在文化和高等教育传统上与其他国家的差异,这一模式短时间内在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研究表明,文化价值观念和传统体制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一种新体制的认同程度。而这种认同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革的进程与成败。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受制予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大众的影响更为持久.英国绅士文化传统及其"学术金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速度慢,而且大众化程度也不高.而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传统影响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其开放性和多样性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榜样.但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会有互不相同的文化传统,在向其他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把政策制定建立在科学分析各自文化传统基础上,本国高等教育才能形成特色,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前期,美国高等教育成为美国政府用于冷战的工具,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美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化是建立在工具主义哲学、美国宪法所规定的“弹性条款”和美国成为帝国主义强国等基础之上的。美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化在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民主化和教育输出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美国高等教育政治化反映了高等教育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美国大学蕴育的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崇尚民主等精神,培育了美国的核心价值即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理念。该理念又深刻影响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美国以国家价值观为依据,以建立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为平台,以立法为手段,不断推进教育机会均等,保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传统。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强化了人们对国家价值观的认同。正是这种国家价值理念和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一致性和良性互动,才铸就了美国高等教育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查吉德 《江苏高教》2012,(2):149-152
欧洲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扩张的产物。高职与传统大学在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生源、学术自治、学生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与传统大学教育错位发展了大约30年之后,高职面临学术飘移和升格的挑战,与大学的融合之势日趋明显。在学术飘移的过程中,来自高职内部与外部的制衡因素确保了高职教育的自主发展。"双轨制"依然是欧洲高等教育的主流模式。欧洲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给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创业型大学是特定时期里"学术-市场-政府"三者权力模式变迁在大学发展模式上的反映。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体的地方大学,积极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既有突破生存困境的内在动力,又有适应外部环境的现实需要。要想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系统博弈中参与重新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来确立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并且积极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是既充满挑战又值得把握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9.
高度政治化是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困扰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科学高度政治化同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有关,同时又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体制原因。正确处理学术和政治的关系,实现学术与政治的相对分离,既需要政治民主作为外在的制度保障,又需要学术界自身的严格自律,借鉴西方的有关经验有利于我们重新梳理两者的关系,实现学术与政治的健康互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高等教育出现两种现象 :一方面传统的学术观念遭遇现实需要的猛烈抨击 ,要求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术观 ;另一方面职业性教育由于仅仅限于满足职业需要而缺乏学术背景使之发展无力。本文指出传统学术所存在的弊端和应确立的现代学术观 ;其次阐述了职业性教育的必要性 ;论证了两者间互为源流的辩证关系及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规治手段,“教育惩戒”源于学界对体罚、惩罚现象的批判。伴随教育惩戒的权力失落与呼吁回归,其发展经历了戒尺文化阶段、人道主义阶段、全面抵制阶段,到目前的立德树人阶段。这一历程不仅受制于社会进步和先进教育思潮的作用,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变迁也成为教育惩戒权失落与回归的浓厚底色。如今,教育部已出台《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纲要并正式施行,学界也从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教育惩戒的价值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但教育惩戒仍缺乏实践土壤,面临惩戒手段失当、惩戒程度失准、惩戒对象失变和惩戒干预失重等多重困境。而要促使“惩戒”向“教育惩戒”转变,真正实现为教育而惩戒,使惩戒遵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需要促进教育惩戒的合法化、加强教育惩戒的合目的性、规制教育惩戒的合伦理性、追求教育惩戒的艺术性。这些或将成为教育惩戒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莹 《比较教育研究》2018,40(4):94-100
在"工业4.0"背景下,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知识.这一变化极大地冲击了德国教育体系.由此,双元制职业教育出现了学术化的发展趋势,而高等教育日益职业化.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共同原则,"广义的现代职业性"成为德国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引入"广义的现代职业性",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融通,满足"工业4.0"对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其学术自由、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自由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精神,研究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精神的内涵及发展,对目前高等教育学术自由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既是国家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载体。高等教育学"捉摸不定"凸显出"硬实""软性""柔情"的层级序列。高等教育学的"硬实"彰显于学科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进路,源于学科地位、研究成果、研究队伍与学术精英等结构谱系。高等教育学的"软性"显露了弱化危机,涉及学科逻辑紊乱、解码能力内隐、发展潜力匮乏,外显在主体自我迷失和学科功能异化上,内涵式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学的"柔情"始终以"人"为核心进行教育向度的意义生成,促成学科想象力,继而凸显文化情怀和学科魅力。高等教育学的迷惘体现于无坚实的学科"根基",用物性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出现了价值回溯和实践流弊的倾向。高等教育学要正视其研究领域的"多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弥合动态嵌套的层级序列系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证成和通达路径过程中实现学科重构。  相似文献   

15.
"伊拉斯谟世界计划"是目前国际上高等教育跨国合作最具深度和广度的计划之一。自启动以来,其研究生跨国联合课程及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跨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典范。参与该课程项目的学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扩展到博士课程,形成了"1+1"和"1+N"的培养模式。该计划希望通过整合欧洲及世界著名学科和专业优势,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成人高教"普教化"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思想的和行为的、制度的和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找出导致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先生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而奋斗,在教育思想上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他在北大改革中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不仅对当时学术的繁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还使北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所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今天,我国的教育正进行着深刻地改革,这一办学思想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启示,值得很好地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伯顿·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是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学术文化是它的组织特质和要素,由学科到专业、院校及其国家学术系统的文化是逐级形成的。各层次的文化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学术文化是探索高等教育规律的重要切入点。伯顿·克拉克的学术文化思想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生态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管理者"生态管理"理念欠缺、"生态文化"引领功能缺失、对"生态教育"重视不够等已经成为制约构建生态型大学的重要因素。构建生态型大学,要从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校园环境、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优化生态学术权力组织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人类信仰和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育正是精神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宗教以及外来宗教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情况下,蔡元培等人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解除国民精神教育的贫困,但因理论和实践都存在问题而未能实现。在科技时代人文精神薄弱和重塑民族精神的背景下,认真分析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