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夏日的关中大地,艳阳高照,而在秦岭深处的林间小路、田间地头、深山沟道旁,正活跃着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从事科技支农的博士团成员们。在为期30天的活动中,博士们带着对秦岭的无限憧憬和对山区农民的深厚情感,从杨凌出发,由周至入秦岭,途经佛坪、洋县、城固、宁强、  相似文献   

2.
2000年4月26日,在陕西省秦岭中段南麓腹地的佛坪县岳坝乡三官庙村海拔2100米的山林中,该村村民发现了一只体重约lOOkg的堪称“宝中之瑰”的棕白色成年大熊猫。这是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佛坪县乃至秦岭南麓第9次发现的活体棕白色大熊猫,加上4只死于非命的,迄今为止,秦岭南麓先后共发现14只棕白色和全棕色大熊猫,约占秦岭大熊猫总数的3~4%,估计是一个种群。为何秦岭南麓会频频发现棕白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其保护工作显得由为重要,具有显著的代表意义和示范意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难度大,其与边缘带地区协调发展是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与栖息地边缘带经济和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生态旅游等角度探讨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并提出了探索边缘带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建议,旨在促进大熊猫栖息地和当地人民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4.
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对平武县白马藏族大熊猫栖息地村民的经济进行了调查。对比两次调查结果。表明栖息地村民经济收入减少,贫困家庭比例显著上升。村民的经济发展活动中,放牧、挖药、采集柴薪以及打猎等活动增加,会导致栖息地退化,威胁大熊猫及其它珍稀动物的生存。而传统的伐木导致栖息地破坏和丧失.对大熊猫及栖息地的直接威胁已不复存在。最后根据栖息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境内,主要保护物种为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1996-1998年我们对保护区的林木害虫进行调查,其中鳞翅目蛾类昆虫计有16科,116种.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后,滑坡、崩塌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居住在大熊猫栖息地的高山村民,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不断蚕食栖息地的现象;再加上政府政策鼓励,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不断蚕食栖息地的现象,多数高山居民后撤下山,使长期以来不断缩小的潜在栖息地得以回归。该文通过对岷山山系小寨子沟、宝顶沟自然保护区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有下迁村民如何渡过辅助期、适应期进入自立期,以及部分高山居民没有下迁的原因及其困难,经过统计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帮助灾后高山村民的成功下迁,加快震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的恢复的步伐,为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的恢复、回归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
"国宝"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战线的旗舰和标志.我国已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报道,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596只,它们分布在秦岭、岷山、邓峡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6大山系,栖息地总面积为230多万公顷.  相似文献   

8.
姜开花  陈齐生 《大学生》2012,(Z3):98-99
2012年5月24日至27日,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腾讯微博和大学生杂志社推出的2012强生亮眸"校园行知客"挑战赛特别活动——秦岭徒步科考之旅正式成行。从全国各高校报名的6300多名大学生中选出了30名队员在中国国家地理领队带领下,从西安出发,来到位于秦岭腹地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著名大熊猫专家雍严格老师和植物学家党高第老师指导下走进大山腹地,沿途辨识各种珍稀植物和羚牛等野生动物的踪迹,徒步穿越原始森林、竹林、草甸等地貌,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大量珍稀野生动物。"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成了此次大自然之旅中大家共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锐齿栎是秦岭中低海拔区域的主要树种之一,对秦岭佛坪、长青和太白山北坡三个区域分布的锐齿栎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锐齿栎分布范围最大,个体数量多,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落叶阔叶林将是该区域将来的主要组成类型,锐齿栎和化香树等阔叶树种将成为该区域将来的主要组成成分.(2)在长青自然保护区,锐齿栎分布范围大,个体数量多,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针阔混交林将是该区域将来的重要组成类型,锐齿栎、铁橡树和华山松等将成为在群落中具有明显优势的树种成分.(3)在太白山北坡,锐齿栎种群分布范围很小,个体数量和幼龄个体较少,种群结构趋于衰退,该地区的锐齿栎林很可能在将来被其他类型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保护工程 从1992~2000年新建14处大熊猫保护区,总面积4242km~2。其中大熊猫栖息地2479km~2,完善原有13处大熊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总面积5380km~2。建立17条保护区走廊带。在32个县建设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站。工程涉及四川、陕西、甘肃3哲的34个县,目的是保护大熊猫及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