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的语言学习较成年人的语言学习有显著的差异,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有特殊的“习得”特征,而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学得”戍份。英语在中国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二语”环境下的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在中国进行汉语之外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均有“外语”学习特征,如当下中国的“二语习得”界将英语学习称为“英语外语学习”,将日语学习称为“日语外语学习”等等。一般而言,无论是“二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虽说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具有显著的“母语”语言能力“习得”特征,而中国儿童英语或是另一门非汉语的学习是否具有显著的“习得”特征,不能简单妄下结论。这是因为学习者受语言环境、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应用等不利因素的局限,即就是在儿童学习阶段,英语或其它一门外语能力的获得还是带有很明显的“学得”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英语能力获得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  相似文献   

2.
母语知识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一种“量”性差别。导致这种差别的基本原因在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与习得母语的儿童之间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学习环境、与目的语的接触、交际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而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第一语言迁移或对母语知识的依赖应当被视作人们内在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3.
继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区分出“习得”(acquisition)和“学得”(learning)概念 ,并提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习得”比“学得”更为重要的语言习得理论以来 ,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对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系统和方式有许多评价。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中如何掌握语言三要素过程的分析 ,论述“学得”与“习得”在二语学习中的关系及其各自所起的作用 ,并指出“学得”与“习得”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相互使用 ,互相渗透的。  一、关于“学得”与“习得”的有关论述   2 0世纪 70年代StenhenD .Krashen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习得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不能仅依赖学习语言形式的。这种交际能力往往是指能否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在学习英语结构和词汇时还应重视学习语言的表达功能和意念内涵。功能是指语言的表达方法,如“问候”、  相似文献   

5.
“习得”这个词被国内语言学界用得越来越多了,但对它的理解却是很不一致的:有人把它与学习同义使用;有人坚持认为习得与学习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决不能混用;有人则认为习得与学习虽有区别,但使用时不必严格区分。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说明人的语言能力的发生和发展时说:“语言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学到的东西,语言习得是在我们身上自  相似文献   

6.
一、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语言习得是儿童无意识地获得本族语即母语的过程,该过程发生于儿童开始学语言之际,正常儿童在一岁半左右,一般由单词句、双词句到简单句、复杂句。儿童这样习得的语言就是其家庭和社会所使用的“语言”,即母语。因此这一过程也叫母语习得。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语言,通过成年人对儿童语言模仿行为的“鼓励”或“惩罚”,一点一滴、逐条逐项习得的。母语习得过程与儿童的社会同一性的发展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文化和社会价值与母语一起被习得。儿童或成人…  相似文献   

7.
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有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语言习得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克拉申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学习英语指的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提高学生对感知对象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第二语言是一个人在学习了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后学习的语言,“333”是指“三个整合”、“三个拓宽”、“三个超越”:“333”汉语刺激模式是指汉语教学以“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整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整合”的方式“拓宽学习内容、拓宽学习空间、拓宽学习渠道”和“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超越常规”,使学生在频繁的“听说读写思视”刺激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形成语感,习得语言,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0.
“language learning”和“language acquisition”从语言学习的本质上看可以互译;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习得”在本质上本来相融。文章从分析关于“学习”与“习得”的已有的正反两方面理论入手,介绍中外经典的定义,列举知名专家的历验,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学习”是即时的“习得”,“习得”是即时的“学习”.二者交融相通。  相似文献   

11.
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语思维是二语习得领域关心的问题,但大部分研究局限在母语思维的负面作用,对其正面积极作用关注不多。事实上母语思维对第二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并非仅限于目的语输出结果上,它的影响还包括对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作用。母语思维既是一条有助于理解、消化和吸收外语信息的有效途径,又是一种组织内容和形式的常用策略。在二语习得中应开发利用母语思维这一不可缺少的背景资源,让母语和目的语结成朋友,从而实现二语习得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翻译的可能性,建立在文化的共性上,那么翻译的局限性,则建立在文化的个性上。故之,翻译过程中译者所面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差异随处可见;而对其各自语性的关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健的语言个性理论或许是认识译出语与译入语之差异并超越这种差异的真正钥匙。该理论的基本精神是:语言各有其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对每种语言特色的形成关系极大;写作与翻译,尤其是后者,不注意这事便会造成不佳的译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摸准吃透译入语与译出语各自的语言个性,努力寻求双方语性的最佳融合点和最好的结合形式,在充分尊重原文表达形式的前提下,将所译的东西,从内容到形式以至风格,尽可能完美地融入译入语中,并以它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英语新四级考试作文主要以英语题目加母语提纲为出题方式,大一学生在写作时是否受到母语提纲的负迁移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比两个非英语专业的大一班级按照同一题目不同提纲(母语提纲和英语提纲)写的课堂作文,探讨母语提纲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源于本世纪七十年代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大部分研究仅限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 ,并未对母语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基于对中国大学生母语和英语阅读过程中策略使用程度的调查 ,试图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用R(L)-值下半连续函数引入了R(L)型诱导空间的概念.讨论了它的一些基本性质.证明了R(L)型诱导空间保持笛卡尔积;(L^x,δ)是连通空间当且仅当其R(L)型诱导空间是连通空间,给出了LF拓扑空间集与R(L)型诱导空间集之间建立的映射和生成映射ω的可交换性.  相似文献   

16.
L3(英语)学习会引起学习者语言系统质量的改进,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技能、语言管理技能以及语言维持技能的发展。通过对新疆三所高校21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实证分析表明,L2(汉语)水平对学习者L3(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倾向有明显的影响,L3(英语)学习者作为有经验的学习者,更注重在L2(汉语)学习中提炼有效的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一种语言能力,它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及语音感。二语习得中语感的获得是逐步形成的,是语言认知的最后阶段。然而,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速度与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语感的强弱之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者个体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学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的传统语言学观点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只有负面影响,要熟悉掌握外语必须在语言课堂中只使用目标语。母语对于外语习得既存在正面影响,也存在负面影响。根据21世纪以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取得的相关成果,阐述了如何在语言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运用母语来促进二语学习。  相似文献   

19.
L(d,1)-标号着色是L(2,1)-标号着色的推广,这一图的点着色问题来自于无线电波中的频道分配问题,要求图中相邻顶点所着的颜色相差至少d,距离为2的顶点所着颜色必须不相同,由于d:0,1,2时regular tilings的L(d,1)-标号着色数已由Calamoneri和Petreschi给出,本文研究d≥3时所有3种regular tilings的L(d,1)-标号着色,给出它们的L(d,1)-标号着色数,结合Calamoneri和Petreschi的结果,对所有非负整数d,regular tilings的L(d,1)-标号着色数已完全确定。  相似文献   

20.
距离图L(2,1)标号着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距离图G(Z, D)的L(2, 1)-标号着色数λ(G(Z, D)). 对一般的有限距离集D, 证明了2|D| 2≤λ(G(Z, D))≤|D|2 3|D|. 此外, 当D由2个互素正奇数构成时, 有λ(G(Z, D))≤8的结论. 最后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对一些特殊距离图的λ(G)上界进行了研究, 对于这些距离图,λ(G)的上界可以改进到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