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哈佛大学每年都拒绝国内的一些“高考状元”。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11名内地各省市高考最高分的考生,申请入读香港大学时被拒绝。理由是学校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等综合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中国的一些“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哈佛大学每年都拒绝国内的一些“高考状元”。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11名内地各省市高考最高分的考生,申请入读香港大学时被拒绝。理由是学校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等综合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 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中国的一些“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先生曾列举了一流大学的三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着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学生。美国一些著名大学每年都要拒收一大批"高考状元",即便是这些状元就是最好的学生,他们都被你录取了,然后显摆一番,又有什么意义呢?英国伊顿公学的校长托尼.里特说:  相似文献   

4.
“状元”情结在中国由来已久,每年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划定,各地的“高考状元”也随之新鲜出炉,毫无疑问,这些状元都是媒体和高校的宠儿。那么,这些状元的能力到底如何?在进入大学,甚至走上社会后他们是否一直都优秀?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考状元的智商无疑是最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被称为“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的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出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高考状元就成为热门话题。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状元的热度似乎不再火爆。北京市日前公布了高考成绩,但教育部门尚未透露关于“状元”的信息。再看中国的广东,高考成绩及分数线揭晓,尽管高考状元也出炉了,但教育界谈到“状元”时称,“状元”并非中学教学质量的唯一检验标准,关注“状元”应适度。纵观今年的“状元秀”,中国对高考状元有了更理性的认识。“高考状元”是高考的产物,每年一次的高考诞生了不少状元。对于高考状元,人们对其的认知很不确定,除了羡慕,还多了几分神秘,至于…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学论坛》2005,(9):79-79
美国高校招生考虑学生的高考分数、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越是高水平的学校,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哈佛每年都拒收了不少“高考状元”,其理由是对他们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6月28日《珠江晚报》报道了一组《高考状元们是怎么学习的?》的文章,珠海高考总分第一名杨满昌:心态要好,学习方法要科学,省语文状元姚翀:写文章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等。省英语状元陈雨然说,多阅读自然就有语感等。其他各省市的报纸,这两天也都在进行“尖子状元”报道。应该说,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借鉴意义。可笔者仍有隐忧,高考状元会不会像过去一样成为家长和学生盲目复制的“教育模特”。高考状元是某方面的“学习榜样”,这种欣赏和赞叹是可以的。可是,现在有些家长已陷入了浓重的“状元崇拜误区”,这让我想到了“哈佛女孩…  相似文献   

8.
寻找“未来的领导人才”,几乎是美国每一所大学都在积极追求的。学校学生会的领导,各个学生俱乐部的头头,各个学生活动的组织,都是大学“捕猎”的对象,社会这个大课堂是青少年充分表演的舞台,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推销饼干的孩子,甚至比一个学生会主席更让名校动心的原因。中国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绩为录取的唯一标准,而美国高校招生则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高考分数,平时成绩,再加上申请的综合素质。像哈佛、普林斯顿这种顶级的学校,都公开宣称高考成绩和学校的平时成绩都非常重要,但还要看申请的综合素质。越是高水平的学校,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1996年把165个高考成绩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  相似文献   

9.
高家龙 《成才之路》2009,(24):I0013-I0013
昔日高考状元今何在?当年众人追捧的考场明星,他们的事业如今也像状元光环一般夺目吗?记者多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湖北省部分高考状元的职业去向,事实表明,“高考状元”并非都是“职场状元”。  相似文献   

10.
《南昌教育》2004,(5):32-32
去年高考,全国70名高考“状元”中,北大录取了25名,清华录取了28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佛大学在1996年对165个SAT(学术评价考试,性质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满分的“高考状元”说“NO”!“当年全美有365个‘高考状元’申请哈佛,几乎是每两人中就有一个被拒收。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为什么美国的高考没有导致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04,(8):8-8
每年高考之后,各种各样的状元商业秀便粉墨登场了。有给高考状元提供免费旅游、免费乘飞机的,还有赠电脑、免费出国的,实在没有实力全免的,也纷纷拿出各种打折手段。如果说这些大打状元牌的商家和地方政府对各地高考状元格外“垂青”的做法,是尊重知识尊重  相似文献   

12.
行阳 《家教指南》2004,(10):18-22
连日来,2004年中国各地新科高考状元成了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不少人这样探问:他们能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考状元,秘密究竟在哪里呢?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这些状元的成功因素有许许多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民主的家庭环境在所调查的90位省市状元中,约65%的高考状元出自工人、农民家庭,有的父亲或母亲还是下岗职工。辽宁省高考状元耿原、江苏省高考状元钱亮、福建省高考文科状元吴诗士、江苏盐城市的高考状元马荣荣等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郑州市高考理科状元柴源的父亲是矿工,母亲是农民;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郭璐的父母都是农民…  相似文献   

13.
“平生默默无人识,一朝名动天下闻”,这句话用来描述高考状元们,无疑是恰当而有趣的。大约每年的6月20日左右,中国大地上便开始流传一个个关于状元的故事,各大媒体也开始竞相报道,于是,“高考状元”就成了一年一度的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来了12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美国中学生最高等级奖学金“总统奖学金”的获得者,即将升入耶鲁、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流高校就读,在美国他们也都算是“高考状元”了,他们和我们的“高考状元”有何不同?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探个究竟。“美国状元”个个有“绝活”除了“高考”(在美国叫SAT)成绩绝对优秀之外,这些“美国状元”个个都有一手“绝活”。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女生泰特看上去文静秀气,竟是一名探险家,已经探索过北极、游历过欧洲,还喜欢跳伞;来自亚特兰大的JESSI则擅长绘画,曾举办过一个画展,集中展现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千余年来人们崇拜、羡仰状元,“中状元”更是历代读书人憧憬的最高目标。在众多的传说、戏剧、书传中,都反映了“状元”题材,当代影视园地中也有不少“状元”片连续上映。状元制度消亡近百年了,但“状元”效应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高考状元”、“行行出状元”也是人们常说的习惯语言。然而.我们对中国特有的这一文化知识了解甚微,对状元群的原貌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近时读邓洪波、彭明哲、龚抗云三位先生编著的《中国历代状元殿试卷》(以下简称《卷》书)一书,对中国状元的情况略有初知,写点粗浅的学习心得,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12,(9):15-15
32年来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竞无一人成才。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曾引发网友竞相围观。“状元”在当下中国是一个亮眼的词汇。  相似文献   

17.
岑湘梅 《师道》2011,(9):12-12
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哈尔滨市高考状元和状元班学生的功课笔记随即热卖,部分学生十多天内可卖出上万元,笔记大多被考生家长买走。专家称高分诉求是状元笔记受追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政府重奖‘高考状元’不合适” 重奖高考“状元”,凸显出政府厚此薄彼,客观上会给“差生”们带来更多的社会压力。政府带头重奖高考“状元”,还会引发炒作“状元秀”,形成不好的社会导向。 ——读者评说四川乐山重奖高考状元“我们不同意”中央音乐学院人事任免,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11,(9):7-7
2011年高考成绩“揭榜”后,山东省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媒体高考座谈会,重拳封杀“高考状元”相关信息和炒作。在此之前,辽宁省教育厅也严令全省各校不得炒作中高考成绩和“高考状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都传递出同一个声音:“状元”不应被热炒,“状元经济”必须降温。  相似文献   

20.
伍少安 《成才之路》2011,(23):10-I0005
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哈尔滨市高考状元和状元班学生的功课笔记随即热卖,部分学生十多天内可卖出上万元,笔记大多被考生家长买走。专家称高分诉求是状元笔记受追捧的直接原因。我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如此疯抢高考状元的笔记,似乎有点夸张。但我觉得,谈论此事之前,必须换位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