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萧萧是一个被命运随意捉弄的小人物,对自己命运的无法掌握使她以退让、顺应、认命的方式与命运妥协。对自己实际生存状况的茫然无知使她在对自己命运的旁观中,也旁观着他人的命运,正是这种漠然的旁观使相同的命运以代代相传的方式轮回不已。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其成败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命运。因此,新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度光阴的人     
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我在此意义上理解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性格即命运。”但是,这并不说明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人不能决定自己的性格。性格无所谓好坏,好坏仅在于人对自己的性格的使用,在使用中便有了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其成败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命运,因此,新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论我们愿意或不愿意,都将成为新课改的一员,差别仅在于:“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新课改精神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面对新课改需要热情,也需要冷静。下面我就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7.
《继续教育》2001,15(1)
早在公元前500年,正当我们的先人身处东周列国之乱,信奉着孔夫子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时,一位名叫赫拉克利特的古希腊哲学家写下了这样一句格言:“性格就是命运。”2500年来,这句格言一直被当作人生哲理去破译人的命运。几年前去世的作家张弦,生前就希望死后能在自己的墓碑背面写上“性格就是命运”——这句话既是他的人生体验,也是他的创作信条。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轻浮、沉稳、粗疏、细致等。性格的确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但它绝不是决定命运的全部,而是其…  相似文献   

8.
苏轼与酒     
苏轼饮酒,与他儒、释、道等复杂的思想影响和坎坷的命运密切相关,他借酒来显示自己的人格力量、人生方式、艺术方式和生命哲学,研究中国的酒文学、酒文化均不能忽视苏轼。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和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崭新的思维方式、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明确的责任主体及主体责任。在实践和探索中,要深入理解命运共同体内涵,唤醒校企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思维,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新形式,坚持校企命运共同体高标准,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其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高考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种冲刺。 有人说,这种冲刺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有人说.这种冲刺是拓展生命宽度的一种方式。我说,冲刺是一种平凡日子里的精彩。  相似文献   

11.
王韬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书写异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精神肖像、服饰、生活方式等,从全球文化的高度审视中国女性的屈辱命运,为中国近代女性的觉醒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董超  康延 《现代语文》2004,(7):13-13
“原来一把攥的是祁连山,两年后纹路一拐就走势如白云山,你的命运能不跟着跑吗?”其实不然,命运决定于自己手中,我们是命运的主宰,而不是命运的跟随。我们“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失败时,不去抱怨命运的坎坷与不公;成功时,也不用感谢命运的平坦与恩赐。命运,是我们意志中的一种特有的迷惑“命运多舛,是说它无常,也是说机遇丛生。面对万变,终须留守你的一些不变,这就是正直,善良,热情。”是的,一个人确实有很多命运。即使我们选择了布满荆棘与不平的道路,只要有正直的花、善良的叶、热情的根点缀着,我们也活得洒脱。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苔丝的悲剧命运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探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人为因素出发,揭示苔丝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托马斯.哈代擅长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人生,以悲剧性的感悟及独特的方式来描绘人生的苦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剧命运。任何悲剧的产生都不是孤立或偶然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苔丝的悲剧命运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探析苔丝悲剧命运的人为因素出发,揭示苔丝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4.
在父权制社会中,古希腊女性和古代所有女性一样,处于屈从于男性统治的地位,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是古希腊人普遍敬神信神,女性被以各种方式包括在城邦的宗教生活之中,特别是在各种宗教仪式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阿庇安是罗马帝国早期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结合历史形成了自己的命运观。他的命运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强调命运对人具有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认为人可以在命运面前发挥能动性。另外,他的命运观里面包含了一种弃恶扬善的思想,还论及了有关国家、民族的命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除认真地分析课文内容,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作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不同构建,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如教学(诗经》三首中的《卫风·氓》,教师要认真深入地剖析课文内容并能熟练掌握古体诗的结构和当时的社会现实,领略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还要准备现实中与女主人公相似命运的人的相关报道并安排有表演长处的学生即兴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共同探讨现代版中女主人公和当时社会的女主人公命运有何不同,对女主人公作多种命运的设想,激活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命运问题在王安忆的小说中占有相当的份量。从作品上看,王安忆的命运观大致经历了两 个阶段,1986年前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向命运抗争并相信抗争的力量,之后演变为对命运力量 无奈地认同。这种演变使她越来越接近于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命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习惯是经过长期重复坚持而形成的固定的、自然的行为方式,就像我们养成定点吃饭、睡觉的习惯一样。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孩子的配合,也是磨练与考验孩子和家长意志的过程,更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一种方式,有的人选择安逸,让自己的生命甘于平淡;有的人选择坚强,让自己的生命不甘屈服;有的人选择等待,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人选择出击,主动安排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方式,每个人的生活因此而变得  相似文献   

20.
构建命运共同体需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先在指引与自觉表达。共同体是人作为价值体的存在样式和有机结合体。共同体意识可分为继承型共同体意识和生成型共同体意识。在生成型共同体意识内部的三级结构中,内核是“我的”共同体信念,这为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本结构。由于共同命运的加持,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扩展出“我们的共同命运信念”这一内核,并形成五级结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自然情感、理智选择与行动意愿的有机融合。命运共同体意识有效生成的决定性机制在于内部情感建构。情感同构、交往扩展、整体理解、道义内化是有效生成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命运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基本规则主要指涉“类”的拓展、“同”的建构与“情”的链接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