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宋代名学家范仲淹写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散《岳阳楼记》,我读过多少遍已记不清了,能记得的是差不多每年都会翻读几遍。今所谓的“三读”,当然就不是指读了三遍,或是第三次读它,而确切所指应是阅读并领会《岳阳楼记》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当然所谓粗细浅深,只是个人所思所得。  相似文献   

2.
王晓霞 《科教文汇》2010,(29):25-2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教育部增设《纲要》课,旨在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纲要》课在充实大学生的史学知识、增强其史学素养方面发挥了巨大功效,但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相对弱化。本文旨在分析《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和原因,探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被评论家称之为"一本结束了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集大成之作"。在《一九八四》中奥威尔描述了一个处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大洋国的种种恐怖景象,奥威尔创造了诸如"新话"、"老大哥"和"双重思想"等"奥威尔式"语言。从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温斯顿"战胜了自己,爱上了老大哥"可以看出奥威尔的悲观情绪。《一九八四》一书胜在其对政治卓越的洞察和预言能力,在叙事和结构技巧的创新方面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4.
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米香 《大众科技》2009,(11):169-170
互动式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提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杨红 《科教文汇》2012,(22):23-24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强是一个长期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难题,究其根本原因,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得多,做得少,且理论教学"高、空、远"没有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本文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反思与将《弟子规》学习引入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中,关注学生成长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周玉春 《科教文汇》2010,(26):46-47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部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依据《课标》,高中政治课教学如果不回归生活,就不能展现其潜在的力量,就不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高,就会成为无效教学。就此问题,本文对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思考,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讲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纲要"课的实效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刘长春 《科教文汇》2013,(19):45-4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而参与式教学对于改善"基础"课的实效性,增强其感染力与吸引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本文从参与式教学的基本认知出发,结合"基础"课与当代大学生特点对其必然性、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维坦"是理解霍布斯政治思想的重要概念。卡尔.施密特号称"20世纪的霍布斯",其思想受霍布斯影响颇深,他本人甚至还有一本讨论"利维坦"的专著———《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本文通过分析施密特对霍布斯"利维坦"观念的研究和批判,以及他对罗马天主教会基本架构的深入探讨,试图勾勒出施密特本人对自由法治的宪政国家的独特思想,及其理论中关于国家主权的发端、形成、构架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张乐 《科技风》2014,(7):184-18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高校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一门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将"中国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凸显教学重点,通过多维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段赵胡 《科教文汇》2011,(11):85-85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一贬再贬,宦海沉浮,命运坎坷。谪居生活的悲凉与凄苦折磨着柳宗元,也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山水游记名篇——《永州八记》。贬官后的柳宗元内心是极度痛苦的,为排遣苦闷,永州的山山水水成为他亲近与探访的对象。《小石潭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既然《小石潭记》的情感轴心是苦闷,那么怎样理解文中所写的"乐"呢?大自然特立独出的山水令作者冰释抑郁沉疴;柳宗元的"乐"不仅是暂时的,也是被动的;以乐写哀,哀更见其深,苦中作乐,苦更见其重。其实柳宗元完全应该感到快乐:其一,永贞革新具有历史进步性;其二,柳宗元的坎坷经历造就了山水精品——《永州八记》。  相似文献   

12.
李孟欣 《科教文汇》2011,(10):148-149,169
「そうですか」和"是吗"作为日汉会话中常用的应答表现,其异同点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明确,在翻译时常常被学习者误译。本文主要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受话人对说话人所传达信息的熟悉程度以及会话中信息的走向,着重探讨「そうですか」和"是吗"在翻译时所存在的差异性。除此之外,文中还涉及助词「か」与"吗"的区别和联系,对日后关于日汉应答表现方面对比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健 《科教文汇》2011,(4):69-70
春秋末期鲁国的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中很重要的一位,他以孝著称,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等主张。相传《大学》为他所著,后来他被尊为"宗圣"。  相似文献   

14.
吴滢 《科教文汇》2013,(28):140-141,150
钢琴曲《序曲与舞曲》是黄安伦中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笔者通过研究演奏中对“指-腕-肩-腕-指”的转换,探索对该作品音乐结构的宏观控制,以及更好地把握黄安伦钢琴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杨姗姗 《科教文汇》2012,(1):87-87,203
"居然"和"竟然"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两个评价副词,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词语可以相互替换使用,来表达出乎意料的意思。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有的情况两个词不能相互替换使用,可能所要表达的词的含义不同,可能词的语义会有所改变。因此,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我对这两个副词使用规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受到全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广泛关注。《非诚勿扰》成为全世界大龄青年男女的重要交友平台,这个节目的出现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深深抓住了人们的内在心理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感知。然而,在《非诚勿扰》栏目被搬上银幕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相亲的方式和方法完全与当代迥然不同。对此,本文将探寻《非诚勿扰》的前身中国古代社会的相亲是什么情状,及是如何发展到当今社会《非诚勿扰》的历史轨迹的。  相似文献   

17.
姚羚羚 《科教文汇》2013,(23):61-62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二者虽然历史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但是都描绘了惊世骇俗的爱情,讲述了一对年轻人相识相爱,最后殉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本文从人物塑造、社会背景、文化差异、结局构建等几个方面对两部爱情著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刘莉 《科教文汇》2014,(30):195-196
赫钦斯的《美国高等教育》一书是对20世纪上半叶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批判,今天细细读来,依旧发人深省,似乎当时美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应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弊端,让笔者不禁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孙育红  黄园 《科教文汇》2013,(29):65-66
井伏鳟二在文坛独树一帜,他登上文坛的时候正值无产阶级文学风靡日本,周围的朋友大都加入到了无产阶级文学的阵营,但是井伏鳟二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创作关注普通入的生活,幽默的笔调与其间透出的淡淡哀愁相交织,绘制出了一幅幅劳动人民努力生活的画面。二战中井伏鳟二被军部征用,成为了“日本笔部队”的一员。这也成为他将战争纳入创作的主题的契机值此,井伏鳟二开始直面战争关注社会,写出了一系列的带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战争小说。托尔斯泰是有名的非暴力主义者,他提倡理想的世界应当不分阶级不分国界,以爱为准则,拒绝一切暴力,人们靠着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笔者经考察研究井伏鳟二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文学期间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他的战争小说中所表达的战争观和托尔斯泰的非暴力主义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井伏鳟二的战争小说在他的文学生涯中是一个巨大转折,他对战争暴力行为持严厉批评的战争观也对后世人们对战争的认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怡 《科教文汇》2012,(1):91-91,156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拥有优秀的军政素质和博大政治功业的君主"[1]。自古以来,史学界对其褒贬不一,评价秦始皇"残暴"的人也不计其数。本文从历来指控秦始皇"残暴"的事件出发,分析史书记载中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前因后果,并将其行为与前朝后代君王作比较,来说明联系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情况,秦始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残暴",所谓的"残暴"是因种种社会和现实原因已被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