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人的崇雅意趣,内涵丰富、包蕴深广。唐人崇雅与其思想潜意识中的“隆礼”情结紧密相联。唐人崇雅,意在正风俗、厚人伦、斥浮华、黜奸佞、止僭越。唐人的“崇雅”意趣,风行草偃、德泽广披、润物无声,培养一代文人独到的人格操守与心性修持。唐人以“雅”论人,要求文人要有高雅之志、醇雅之情、闲雅之态与博雅之趣。唐人又以“雅”品文,要求诗文作品内容上美刺讽谕、厚重儒雅;艺术风格上意趣盎然、风清典雅。  相似文献   

2.
清代浙派词以“雅正”为词学旨归,而随着流派自身的演变,“雅正”的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二百年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前期朱彝尊等上承南宋张炎——确立期,倡“醇雅”和“骚雅”,严“正”、“变”之分;中期厉鹗等的强化补充——深化期,“醇雅”的标准得以确立,即“格高韵胜”,主张情调高雅,余韵曲包;后期吴锡麒、郭麟的融贯通变——修正期,主要在于“正”的突破,以“正变斯备”代替专宗姜、张,开放门户,导扬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3.
语法是组字成词和组词成句的规则,而雅书则是以训释词语为主的典籍,因此,雅书中的语法学问题主要体现在词法方面。《尔雅》以降,雅书多涉及词类、虚词、重言叠字、联绵词、方言词等语法学问题,透视古人,对我们今日之语法学研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自唐五代迄南宋之世,词的创作经历了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个阶段,其美感特质也经由开源、拓展与演进而最后形成三种不同类型。这些无不与治乱、盛衰、朝代更迭等世事变迁有关。后人对词的美感特质的体会与认知,以及历明而清三类词的美感特质逐渐下滑,都与世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词至明代,渐趋表微。为此,朱彝尊提出了醇雅词论。所谓醇雅,即斥淫哇、抑豪放、崇雅正、偏清空,以南宋姜夔为宗。朱彝尊的词论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清初词的创作方向,但崇正抑变、独取一端,也未免失之偏狭。  相似文献   

6.
词自产生以来,总体上是由俗入雅地发展。从北宋至南宋,词在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下逐渐完成了它的雅化。金词也从属于这一进程,拙轩词便是明显的例证:在传播方式上由合乐之歌词转向案头之文词,在思想意境上由浅俗轻艳转向清雅深情,在创作心态上由逸乐纵情转向言志写心。拙轩词雅俗兼综的状态正是词之由俗入雅地发展在金代词坛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马基雅维利以回顾古典罗马时代政教风尚的形式,展开自己对基督教欧洲神学—政治困境的反思,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科学,这种政治科学以"必然性"的名义把马基雅维利发现的"共和政体科学"和"新君主技艺"整合为一体。借此,马基雅维利不仅颠覆了基督教政教,而且背叛了古典文明,成为了联邦党人式的"新罗马"国家理论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8.
雅与俗     
命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艺术上,有俗与雅之分;而在生活上,也有俗与雅之别。其实,俗与雅原本相伴而生,有表现为俗的雅,也有表现为雅的俗。人们崇尚雅的美好与尊贵,鄙夷俗的浅薄与卑贱,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雅与俗的本质与真谛?对于雅与俗,你有什么看法?请以雅与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9.
姜夔作为南宋格律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音律和谐精密,词句雅正工丽,词风清空峭拔。“清空”、“骚雅”是历来批评姜夔艺术风格之定论。从姜词色彩词语运用这一角度可以分析其清空骚雅的艺术特质,从姜夔生活的时代及身世背景等可以探究造成其词清空骚雅的艺术成因。  相似文献   

10.
《诗经》二雅怨刺诗对屈原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二雅”怨刺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屈原生活的时代相似,其诗歌都有怨刺上政、斥责馋人、生不逢时之感和孤独无援之叹等主题内容的表达.在思维方式上,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二雅怨刺诗已经有向浪漫主义进行思维跨越的尝试.浪漫主义在屈原作品中逐渐展开,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式.“二雅”怨刺诗在章法句式和抒情风格方面也向屈原作品过渡,两者具有明显的因革关系.这种因革关系的背后是巨大的思想史变革.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词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因文体特点、创作心态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在雅俗走向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是宋代文化中雅俗观念的直接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雅俗两种文化的交融。这种现象说明,时代文化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又促使社会意识形态及审美情趣等发生改变,并对文化走向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析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文学家,其诗歌创作重视模拟前人但又有很大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风。其《杂体诗三十首》选取了自汉至刘宋三十家诗人的诗体作为模拟对象,通过这种模拟创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文学观点。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清代道咸年间,沈谨学与江湜、贝青乔等相酬唱,他们的诗歌主要反映当时底层知识分子艰难的生活,也关心国家内忧外困的政局.同时,他们对当时弥漫诗坛的格调派和性灵派,均有所不满.他们学宋,又倡导清新自然的诗风.因此,他们被称为“吴门寒士群体”诗人.沈谨学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足不出吴地,穷困潦倒,以纯粹白描的手法抒写了艰难时世之苦难人士的磨难生活  相似文献   

14.
忧患与失落--对南宋词人的情感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作为一种学体式,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南宋词表现了较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忧患与失落是这一时期词作所表现出的主要情感特征,词人们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使这一情感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南宋前期诗人普遍使用杜诗典故较多,陆游是两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南宋末年诗人使用杜诗典故较少。南宋对杜诗典故的使用,反映出宋代诗坛的崇杜、学杜风气。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文学史叙述在南宋中后期只关注江湖诗派,对当时的一大批士大夫创作群体有所忽视,而南宋中后期道学派士大夫创作了大量诗歌,尤其是其中的政治主题类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道学士大夫诗文作品不再是简单的文学作品,而是带有丰富的政治意蕴.在南宋中后期,君主权力的旁落与相权势力的膨胀对士大夫的传统政治秩序理念造成重大的冲击,道学派士大夫与权相的斗争便以此为核心.魏了翁是当时著名的道学派官员,他在经历的两次重大政治斗争中以诗歌作为工具来联系、鼓励、支持理学人士对权相的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因为陆游等人的创作,在南宋后期重新兴起的“义山体”《无题》得到元人的继承和大力揄扬,并形成特定的创作风潮。专立“无题体”的选本《元诗体要》为这一诗风的东传提供了文献依据,在《元诗体要》与朝鲜增注本《唐宋千家联珠诗格》的共同影响下,十五与十六世纪朝鲜诗坛的《无题》创作,于传统的“东坡体”之外,也表现出对“义山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韩偓诗歌曾自编为《韩偓诗》和《香奁集》两部分。《香奁集》在当时的影响远大于韩偓其它诗歌。宋以后韩偓诗篇不断增加,诗集的卷数、名称俱无定准,但《韩偓诗》和《香奁集》平行流传的格局不变。《香奁集》在宋代持续发挥广泛影响,尤其受到词人的青睐,且由于与韩偓"唐末完人"的形象严重不符,以致引发真伪之争;也由于《香奁集》在宋代韩诗接受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韩偓诗风逐渐被认定为秀雅婉媚,对后人认识、评价韩偓其人其诗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两宋不同时期不同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黄庭坚词的广泛流传:北宋时期,词人作词主要用于宴饮场合,配乐而歌,黄庭坚的词作通过歌妓传唱而名震一时,时人对其词的品评也多从本色当行、声律谐美方面评点;南宋时期,词这种文体成为走上纯文本的案头文学,黄庭坚的词作经词集刊刻、词选择录和词话点评而传播久远。  相似文献   

20.
与前代特别是盛唐相比较,由于社会政治情况的变化及有宋一代诗风的转变,北宋为数不多的边塞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笔将其概括为:寓逃避于写实性记录中;寓悲观于批判性议论中;寓平等于客观性描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