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振亮 《初中生》2009,(7):33-34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叫互辞,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旬的意思互相补足。  相似文献   

2.
王礼平 《辅导员》2009,(18):15-15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叫互辞,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的意思互相补足。由于这种修辞手法在理解上具有隐蔽性,特别是一些互文现象往往被语句表面的意思所掩盖,极易造成穿凿附会、望文生义的现象。如何辨别句子中有没有用到互文呢?在有疑问时,不妨先直译句子,如果觉得只从一句话去理解而显得窒碍难通或文义不周备时,可改从上下文或相对的两句话来考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把彼此结合起来,参互见义,从而获得了圆满的解决的话,该句子则用了互文。如《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照字面直译为“谈笑有渊博的学者,往来无浅薄的人”。但是,如果“鸿儒”没有和作者“往来”,又如何“谈笑”呢?可见这一句运用了互文。确定后,可以调整语序,把句子说成“谈笑、往来有鸿儒而无白丁”。这样理解和翻译就不会出错了。  相似文献   

3.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句子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可以独立完成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任务。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一、句子的结构类型在句子的分类方面,新旧语法体系有所不同:《暂拟系统》把单句分为单部句(即只有主语,或只有谓语的句子)和双部句(即主谓齐全的句子);《教学提要》则把单句分为主谓句(即主谓齐全的句子)和非主谓句(即由单个词或主谓短语之外的其他类型短语构成的句子)。根据主谓句谓语的构成情况又可分为名词谓语  相似文献   

4.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那就曲解了文意。可见。掌握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语句的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一、众所周知,汉语用来表达意思的各级单位,几年前还只有语素(或称词素)、词、短语、句子(包括单句、复句),但后来又增添了一个“句群”。排列时往往把语素排在前头,然后是词、短语、句子中的单句和复句。但在表达意思上到底“谁”的“级别”高呢?这就说不定了,要看语言环境了。有时一个词就可以构成一个句子,如:“蛇!”“老虎!”。有时词很多,却成不了  相似文献   

6.
燕南 《英语沙龙》2011,(9):23-23
短语转换成句子 英语往往把可以用句子表达的意思缩减成为短语以求精练,因此英译汉时要使之松散化,将短语译成句子,这样更符合汉语表达方式。下面引Jane Eye的例句如下: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些短语、句子根据内容或音律等方面的需要,常常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使短语或句子精练含蓄、音调明快,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可是,有些学生对互文见义这种修辞没方法不够重视,在理解、翻译、赏析互文见义的短语或者句子时,往往采用直译法从字面上去理解,以致理解片面,赏析出现偏差乃至错误,曲解了作者的本意。比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互文见义的句子有八处之多,但是《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8.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修辞方法。所谓“互文”,就是句子中两个词的词义互相解释或句子中两个成分(或两个句子)的意义互相补充的意思,注释家们称之为“互文见义”。它有两种类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遣词”和“造句”这两个词的释义为,遣词:(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造句:把词组成句子.那么,在这个短语中,“遣词”的意思应为: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即为词语找到正确位置或在某一位置正确选择词语;“造句”的意思应为:把词组织成通顺的句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积累 重视语言积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句子由词或短语组成。一个句子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够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  相似文献   

11.
插入语通常与句中其它部分没有语法上的联系,将它删掉之后,句子结构仍然是完整的。书写时我们多半用逗号把它与句子的其它部分隔开。在意思上,插入语在句中通常是对一句话的一些附加解释、说明或总结,或者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看法,或是起强调的作用,有时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起转移话题或说明事由的作用,或是承上启下,使句子与前面的语句衔接得更紧密一些。插入语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1.形容词(短语)作插入语常见的能用作插入语的形容词(短语)有true,w onderful,excel-lent,strange to say,worst still,m ost im portant of all,sure enough…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常说句子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这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把一个句子从句群里抽出来单独看,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句子表意不够明确,有的句子意思有所削减。而这样的句子在句群中意思是明确的,内容也丰富得多。就是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的句子要依赖另外的句子而存在。句子的这种依存关系常见代替、省略、解说、补充、点睛等几种方式。一、代替式。用代词(还有数量词等)代替前面的词、短语、句子、句群等。例如: 黑海风暴袭击英法舰队,对于天气预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无论何种语言其句子和短语都具有传递信息的特点。韩里德(M.A.K.Halliday)从信息的观点出发,把句子或短语分成两个部分:主题(Theme)和述题(Rheme)。主题是句子的前一部分,是传递信息的出发点,是为从这一点出发而后展开的话题提供线索和范围。述题则是句子的后续部分,是对主题的说明。例如: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对短语所下的定义是:也称词组,是由词组成的。词组之称为短语,是相对于句子说的。从广义上说,句子也是“由词组成的”。这样一来,词组与句子似乎无甚茬异。但从表意是否完拯、有无语调等方面来考察,它们的界线还是泾渭分明,不容混淆的:词组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也没有语调;句子则相反。故而词组只能称为短语,以示与句子(整语)有别. 《提要》“注②”特别声明:“因为短语在汉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本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恶,是何言,是何言!”中的“恶”注释为:“恶(wū):表示感叹的助词,有反对的意思。”把“恶(wū)”说成助词,这是不正确的。初中语文《汉语知识》在讲到助词时说:“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在造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起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排比”。有的同志把紧连着的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对称语句也称做排比,那是不妥当的。 (二)排比有什么修辞作用? 排比,由于连续说出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连串语句,因此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相似文献   

17.
一.中文句子:他因为现现优越,所以被提升了。此句的含义是:“表现优越”是“因”,“被提升”是“果”。在中文句子里,“因为”与“所以”必须并用,但是,在英文中却没有这个必要。要把上列句子译成英文,我们可用下述两种方式。(甲)用“副词短语”(adverbial phrase)来表示“因”: 在此译句中,“for his excellent performance”为副词短语,修饰动词“was promoted”。在用法上,此短语一般置于句尾。此外,我们也可用“because of”,“on the score of”, “on account of”或“owing to”来取代“for”,意思及作用不变。例如:  相似文献   

18.
Turn短语集锦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短语的意思。(1)Mary turned away and began to cry.(2)Please turn down the television because the baby is sleeping.  相似文献   

19.
周柳翠 《海外英语》2013,(22):20-21
插入语(Parenthesis)是一种独立成分,与句子的其他成分一般没有语法上的联系,大都是对一句话作一些附加的说明。将它删掉之后,句子结构仍然完整。插入语在句中有时修饰句子本身,有时补充说明句子意思,有时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的态度,有时则是为了留给说话人一定的思考时间。它通常由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构成,位置较为灵活,即可置于句首、句中,也可置于句子的末尾,一般用逗号或破折号与句子隔开。插入语的种类繁多,该文就常见插入语作一归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第一卷(70分) 第一部分听力(25分)I.听辨音标、单词、短语、句子或听句子选图(共 20小题,每小题 0.5分,共10 分)从A,B,C中,选出你所听到的那个音标、单词、短语、句子或根据所听到的句子选图。(每小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