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  相似文献   

2.
"酷"的滋味     
在我的眼中,他很酷;你,也酷;而我,只是一个落伍的书生。仿佛,在别人眼里,我,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男孩。我很失落,我唾弃我自己。我为什么不是他,不是你,而偏偏却是我自己。有时,我对自己太失望,我让自己太遗憾,我使自己太伤心。我渴望我也能尝尝"酷"的滋味,做一做引人注目的男孩,我要试一试改变我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顾诵芬是飞机设计专家,被誉为"歼8之父",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的两院院士. 在生活方面,顾诵芬却是出了名的"不讲究".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期间,有职工向他反映食堂饭菜做得不好,顾诵芬特意做了调研,看完回了一句:"还不错嘛!"对方很是无奈:"你自己吃得简单,看到食堂有热的饭菜,当然觉得很满意了."在吃饭这件事上,顾诵芬的确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他甚至不建议技术人员买菜做饭,"像我一样买点罐头、吃点面包多省事,有时间应该多学点东西",为此他还受到不少职工的批评.后来人们才意识到,"苛刻"的背后是着急,看到国家航空工业落后于欧美,顾诵芬实在不愿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光是自己,对于家庭他同样"不讲究".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遇到一个学生家长,招呼之余自然地谈到了学生的学习,他一下子显得很兴奋.他告诉我,这段时间孩子非常努力地学习数学,回来总是先做数学作业,还常常无意问说数学老师的好.我除了受宠若惊外,就是一肚子迷茫.一问才知道,原来最近有几次,我在上课叫他回答问题时,不是连名带姓,而是叫他"小龙".他回家就对父母说,老师特别喜欢他,对他特别亲近.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要用行动来回报老师的厚爱.  相似文献   

5.
心理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心理辅导不是要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我们对他的帮助,让他自己悟出来是对还是错;不是由我们告诉他,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我们的启发,让他自己选择"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过程,是和一般的说教过程重要的区别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傻"爷爷     
"卖糖葫芦喽!卖糖葫芦喽!"每当听见卖糖葫芦的老爷爷叫卖的时候,我都要跑出去买一串。那一串串的糖葫芦,在温暖的阳光下,是那样的玲珑剔透,很是惹人喜爱。它有时还会滴下一两滴"汗",仿佛走了很远的路。这时,我不禁想起在老家卖糖葫芦的"傻"爷爷。"傻"爷爷是一个个子很矮,满脸都是皱纹的瘦老头,他总是面带微笑。只要他一走到  相似文献   

7.
吕传彬 《家长》2014,(10):1-1
正他很容易失神,抓着笔,眼神凝滞,心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我这个作文老师就坐在他的对面,有些手足无措,因为先前我已经好话说尽。他无视于我的凝视,继续神游,偶尔眨个眼睛,无意识地跟我对看一眼,又继续睁眼做他的"春秋大梦",我忍不住了:"跟你说了那么多,你还是要坚持慢吞吞,坚持要发呆吗?"  相似文献   

8.
田星 《今日中学生》2008,(11):33-35
蓬安县罗家中学 幽灵: 我被老师训了一顿,原因是我"谈恋爱".我很窝火,我跟他"谈恋爱",其实是希望把他从邪路上拉回来,使他走上正路.他是一个有名的混混,这学期找我,要和我谈恋爱.我答应了他,叫他不和别人打架,别欺负人,上课认真听讲,在家里帮助爸妈做家务.  相似文献   

9.
我望着身边如父亲一样的人,心底涌动着感恩的激流。做他的学生时我们都称他为"姚头",虽然这名字的谐音不太雅致,但我们至今想起来仍备觉温馨。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老师、同学谁也不敢惹我,当我的某种目的没有达成之时,装作心脏病就要发作  相似文献   

10.
<正>我很喜欢历史,很喜欢《史记》里面记载的关于项羽的一个故事:项羽号称西楚霸王,他小时候跟叔叔项梁学剑,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所以,我今天要讲的是:如何在学术上"学万人敌",怎样做最好的学者。一、做人要讲气,做学问也要讲气,做大的学问必须要有激荡性情的种子我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诲,喜欢背诵古诗词,也喜  相似文献   

11.
育"牛"如子     
"顾老师,笨牛分到你班了,想争全优没门了,等瞧好戏吧. "笨牛"的名字叫牛亮亮,因为学习成绩特差,人送绰号"笨牛",哪个班主任接纳的前提条件都是不算学生数.我心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帮助牛亮亮克服自卑感,提高学习兴趣,开学第一天上课,我在班级宣布:"从今天起,牛亮亮同学和大家一样是我们班的一分子."我自以为"开明"的作法在牛亮亮身上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为此,我只得牺牲许多休息时间,帮助这孩子补差,但是他并不领情.放学后,我提出要他留下来补习功课,开始他勉强答应,时间长了就左右推托,以致不辞而别.再后来我让同学看着他,他还是借故溜了,作业根本不做.最可气的是年级考核,他考了个年级倒数第一.我开始后悔要了这个后进生,觉得这孩子不可救药.冷静下来又一想:"会不会是我的方法有问题?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教?"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上历史课,教历史的刘老师,上课说话总把声音拖得长长的,很多问题都是他在问,我们在没有章法地乱答.有时就算我什么也不知道,但都可以拖长声音回答他,且做一回"南郭先生",反正他不会批评我,他也弄不清楚是谁在回答,因为实在是太吵了.  相似文献   

13.
"狼兄"     
"狼兄"很出彩。他接受"管教",终成正果;更出彩的是,他"歪中有正"--"再吵莫怪我发威"--这是他成正果的内在根据。如果将此细节放到文章末尾来追述,其"求因"的层面就更清晰,立意更深刻。现实生活中好多细节很出彩--作者运用了脑髓,放出了眼光!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老先生特别强调"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该理论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这一理论给我的启示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相似文献   

15.
我的成长被爱包围着,大家都很关心、爱护我。外婆是我的"愿望神",我要的东西,只要嘴上一说,她一定会尽力做到;外公是我的私人厨师,他做的菜,不仅味美,还很有营养;爸爸、妈妈和舅舅总是满足我吃喝玩穿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庄子认为,心身认知的最大障碍是"我",要超越这一障碍,就必须对"我"这一障碍进行彻底的消解--"吾丧我".本文从庄子的<齐物论>出发,依据他的"彼"、"我"和"真宰"等范畴表述,对"我"这一范畴做了自我、本我和真宰等三个层次的区分,论述了三者的心身认知的不断超越关系及因不断超越而具有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之美     
赛珍珠 《课外阅读》2013,(15):29-31
<正>有一天,我的园丁正在花园翻地,我问他:"你愿不愿意要点花籽种在你房前?"他不信任地看了我一眼,用力掘着地。"穷人种花没有用,"他说,"那都是供有钱人玩赏的。"他俯身拾起一块石头扔了出去,"我要种点菜",园丁的回答很干脆。无疑,中国的穷人干什么都讲求经济实惠。中国并没有在那些名胜古迹中表现自己,即使在北京,我们看到的也不是名胜  相似文献   

18.
在一位著名企业家的报告会上,其中一位听众问:"请问对你来说,促使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但是没有把圆画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你们问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这个圆,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于我我的高考语文考了148分,学弟学妹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似乎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都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习题,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中,常听到人说:"某某啥也不是,一问三不知."如果你要问他怎样解释"三不知",他同样也是"一问三不知",根本答不上来.   "三不知"这一词语已经流传很久了,历来却很少有人查究这个词语的来源.直至明代,一位叫姚福的江宁人才做了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