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顾锡涛 《文教资料》2009,(21):46-47
经过大量的研究.语言焦虑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情感障碍,语言焦虑对外语学习会产生负影响.本文从语域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利用语域预测功能在突破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语言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孝敏 《出国与就业》2011,(18):141-142
语言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子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感情,母语对外语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称之正迁移,反之,母语阻碍干扰了外语学习,产生了消极不利的影响就称之为负迁移.语言迁移是成人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只有全面了解迁移现象,正确地把握语言迁移规律,成人外语学习者才能...  相似文献   

3.
史秀丽  龚育尔  徐岚 《考试周刊》2008,(10):101-103
在外语学习中,语言符号处理系统通常是学习者难以逾越的鸿沟.本文调查了24位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输出模式现状,分析了学生外语表达时语言符号处理方式.研究结果发现,心译和机械记忆是普遍且行之有效的外语输出模式:然而,目标语思维仍然是理想的输出模式,能够促进外语学习.本文建议通过目标语输出的相关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目标语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习过程诸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在外语/二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语言环境、社会语言环境、学习风格、学习年龄、学习阶段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学习者努力的结果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它们影响外语/二语学习者是否以及怎样充分利用可以得到的一切学习机会,而是否以及怎样充分利用可以得到的一切学习机会又决定外语/二语学习者能否学得目的语。外语/二语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途径,来满足外语/二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二语/外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于引导学习者以最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方法充分地有效地利用所能得到的二语/外语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5.
在外语学习中,语言迁移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种影响尤为强烈.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依据,分析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列举了三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表现形式:语音迁移,词汇迁移,语法迁移,并探讨其在三语习得学习过程中的正确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包青青 《考试周刊》2013,(30):81-82
语言磨蚀作为语言保持的逆向过程,是语言减弱、消退的一种过程。动机,作为决定二语习得者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既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态度,又是影响语言目标学习的内在力量,在语言习得与保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既然动机能够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果,那么动机在外语磨蚀中会不会产生一定影响呢?本文通过动机与语言磨蚀相关性研究,发现动机在语言磨蚀过程中确实发挥着一定作用,且可以将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促进语言保持的动机,一种是加速语言磨蚀的动机。因此,外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增强学习者动机促进语言保持从而对抗语言磨蚀。  相似文献   

7.
论外语教育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育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关系中对人的主体的一种培育,是我们心智成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维生素.外语教育过程就是人有、人治、人享的过程.但是,在外语教育实践中,强调语言本体,忽略了外语教育的教育意义,导致语言教育价值的迷失和语言学习个体的茫然.因此,探讨外语教育本质,梳理外语教育实践中的教育价值关系,对外语教育参与者主体性的确立,回归及外语教育的本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语际迁移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语言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形式或规则系统同目标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产生正迁移,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语言学习较成年人的语言学习有显著的差异,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有特殊的“习得”特征,而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学得”戍份。英语在中国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二语”环境下的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在中国进行汉语之外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均有“外语”学习特征,如当下中国的“二语习得”界将英语学习称为“英语外语学习”,将日语学习称为“日语外语学习”等等。一般而言,无论是“二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虽说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具有显著的“母语”语言能力“习得”特征,而中国儿童英语或是另一门非汉语的学习是否具有显著的“习得”特征,不能简单妄下结论。这是因为学习者受语言环境、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应用等不利因素的局限,即就是在儿童学习阶段,英语或其它一门外语能力的获得还是带有很明显的“学得”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英语能力获得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外语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化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元薇  宋芳 《河南教育》2008,(12):47-48
外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言、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上,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通过借助所学外语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介绍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和更深刻准确地理解外语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现代认知论的语言习得观简要综述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外语学习双元结构”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描述,并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了二语/二语习得、双语/双语习得、外语/外语学习等相关系列问题。笔者明确指出:母语的人文社会因素和固有的文化属性,对外语学习过程所施加的作用和影响,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有别于母语习得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使用目的语时所产生的不完全正确的语言系统的描述是中介语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以Selinker的观点为主要理论依据,详细阐述了语言石化现象形成的过程,并针对这些导致语言石化的因素,结合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防止语言石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母语环境学习外语,母语使用一直存在争议;传统外语教学理论一般限制或禁止母语使用,但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者正积极探讨母语的正面作用。语言输出错误与说话人内部心理冲突、注意力分配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不熟练阶段的共有特点。母语是跨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孕育二语、三语等多语语言能力的摇篮。在一定框架指导下使用母语有助于学习者潜在语言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学术外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动态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目的语的学习有直接影响。中介语和语言迁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迁移是指来自母语和已习得的其他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通过英汉对比,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文化背景层面上分析了中介语在汉语中的负迁移现象,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利用母语知识,减少母语的干扰,消除母语负迁移,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陈莉 《鸡西大学学报》2013,(8):92-93,99
语块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语块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作用毋庸质疑。基于对语块理论的研究,提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语块学习,有效地运用语块学习的理论,消除语言石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理论对口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介语"来历和理论 (一)中介语的理论基础 对于中介语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初,20世纪6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在语言学领域盛行,中介语的研究也是在这种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进行的.行为主义注重的是反应——刺激的语言行为活动,当时采用的教学法也是听说教学法.他们还认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很大,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习惯,母语会对学习者产生迁移或者干扰的作用.语言学家在当时采用的方法是对比分析法来研究和分析中介语.  相似文献   

17.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使用目的语时所产生的不完全正确的语言系统的描述是中介语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以Selinker的观点为主要理论依据,详细阐述了语言石化现象形成的过程,并针对这些导致语言石化的因素,结合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防止语言石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及二语习得与外语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语言学习的认知基础和掌握程度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在我国外语学习并非越早越好,决定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应是学习的努力程度、合格的师资及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本文通过英汉语对比,探讨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同时对母语的正迁移现象也做了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得出了母语迁移给外语教学所带来的一些启示.学习者们在今后的二语习得过程中应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是外语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从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特性这四个角度对外语教师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综合的语用分析.研究表明,外语教师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顺应性行为,在许多场合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在课堂环境下,我们既不能过于依赖但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语码转换,否则都不利于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