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汤可敬主编的《新编古代汉语》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共四十万字。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教材。该书在编排顺序上,改变旧的编排顺序,先讲语法,再讲文字、词汇,后讲音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主次安排上,突出语法,加强文字,压缩词汇,略讲音韵。在知识的组合上,坚持文选课、通论课、练习课紧密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严密的理论知识结构,把教科书理论的系统性特点和工具书材料的丰寓性特点,融合在一起。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课:《绪论篇》一课,《语法篇》十六课,《词汇篇》五课,《文字篇》七课,《音韵篇》  相似文献   

2.
汤可敬主编的《新编古代汉语》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共四十万字.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教材. 该书在编排顺序上,改变旧的编排顺序,先讲语法,再讲文字、词汇,后讲音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主次安排上,突出语法,加强文字,压缩词汇,略讲音韵.在知识的组合上,坚持文选课、通论课、练习课紧密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严密的理论知识结构,把教科书理论的系统性特点和工具书材料的丰富性特点,融合在一起. 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课:《绪论篇》一课,《语法篇》十六课,《词汇篇》五课,《文字篇》七课,《音韵篇》三课.《语法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汉语从词法到句法的各种特殊规律.《文字篇》除了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文字常识外,还讲了部首二百一十四,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字三百二十. 每课包括课文、知识、练习三部分,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原理,不但使所学知识易得巩固,而且可使阅读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担任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语法教学。为了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又连贯的语法知识,只按教材中出现什么问题,讲什么问题,是不能达到的。因我担任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语法教学。为了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又连贯的语法知识,只按教材中出现什么问题,讲什么问题,是不能达到的。因  相似文献   

4.
新編初小七册語文教材共3课。八个练習:四篇課外閱读材料,两篇作文课材料。根据我們初步分析,覺得新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內容完善,共产主义思想性極为强烈。教材內容包括从四千多年前到总路线光芒四射的今天,历史、地理、自然、农業生产……各方面的材料均有。(二)教材具有  相似文献   

5.
因果概念和解释是学科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大学双语课上所使用的教材文本语篇的特点,以及教师对教材中的因果性关系进行解释时所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结果发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文本语篇因果性解释中语法隐喻的意义,教师使用了一系列下行性功能重塑语,即把高级复杂的语法结构转换成简单的一致式语法结构。此发现对中国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七、一课多篇一课多篇 ,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 ,有时也称比读、联读。简言之 ,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 ,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 ,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它的设计目的 ,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 ,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 ,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 ,提出对它们进行教学的最佳角度 ,为顺利地实施教学迈开有指导的第一步。一课多篇式的教学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学 ,从初中语文教材来看 ,每一册中都有“短文两篇”“诗词五首”之类的编…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前后两次听过冀教版教材第二册《绿色的和灰色的》一课的写字指导课,不同的教学安排,引发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这一观点,早为广大教师所熟悉;但在实行中,会遇到三种问题,我这里姑且称为“三题”。一、取例材料涉及多篇课文.怎么办?教学中,有时为着解决某一知能点,需从多篇课文中取例,而这些课文又不在同一册书上,教学时很不方便,怎么办?从多课选取材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材料在已经  相似文献   

9.
职业学校的英语课程是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然而职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都比较差,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语篇教学方法是其中的一个。语篇教学法能让学生掌握住基本的语言知识如词汇、短语、语法等,还能帮助学生感受整个语篇,理解语篇的意义,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使用语篇教学法时,要深入教材,透析文章,制定不同的教学手段,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实用英语语法是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的目的是通过语法课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英语语法知识与基础理论,运用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为将来学生毕业当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打好扎实的基础。但是,多年来,语法课的教学从教材选用,到讲课方法,都存在许多问题。语法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纯理论课,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我从八五年教语法课以来,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在教材选用,改进讲课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这些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一、给足空间,课前"热身"教材中有两篇课文都是关于"节日"的文章,课前我发动学生去查找中西方一些主要的节日。再次上课之前,我惊喜地发现在教室后黑板的英语园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讲的《花钟》这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花钟》这课是一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时间开放;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  相似文献   

13.
《我爱故乡的杨梅》既是一篇阅读课文,又是习作例文,担负着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任务。根据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及课型特点,现将两种教法设计及意图叙述如下: 第一种教法基本教法:自学辅导法。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检查: 《繁星》一课,巴金爷爷怎样抓住在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一次多篇,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或者是一节课中上几篇课文,它的设计目的,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应教材,一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一般地讲,这种教学模式不追求“比同求异”,而是根据教材编排自然地处理课文,讲究课文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取舍,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小小说三篇之类的课文,有近30篇,约占全本教材的1/8,它们是两篇或三篇或五首成为一课,有些还是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上完,这就为自然地处理一次多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那么,这些组合的联系性表现在哪里呢? 1.一篇为另一篇的材料。如初四册的《读后感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节选的一篇《新概念》教材中被动语态进行功能分析,认为语篇分析有利于优化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6.
唐红霞 《成才之路》2009,(27):69-70
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简介。《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是一篇老教材,为人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12课,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16课.我曾多次执教过.当再次备课时,许多对教材的解读和设计扑面而来,林林总总,一时难以取舍.此时,"洗课"于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语篇语法脱离了句法层面的分析,从超句的层次把握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解读语流中话语或篇章的含义。文章基于语法三大元功能之语篇功能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衔接系统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上的应用,并联系语境分析把握语篇外部环境对语篇的影响,改变传统语法课的教学模式,使语法课与精读课一体化,更有利于语法教学的持续、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学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总的状况可用两个字概括:淡化。先看看教材。近几年来初中教材变化较大,对语法教学内容编入的越来越少,2003年的课标版教材干脆将语法浓缩成几个图表,而且全都放在附录部分,很不起眼,就像买一送十的搭头;高中教材近几年相对稳定,语法也编得很少。再看看教学。只要对一线教学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而今的中学语课堂绝少听到老师讲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