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课堂氛围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形成并处于主导地位的课堂气氛和情调。语文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创设愉快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课堂。师生互动的、和谐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把生活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看似无生命的教材,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它变得鲜活,让它与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2.
孔祥跃 《现代语文》2004,(7):13-13,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语文学习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尽讲台,学生则被禁锢于有形的教室之中,整天被困于枯燥的听讲、无尽的题海之中。如此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所以,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进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语文,语者,即口头表达;文者,即书面表达。"可见,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然而,目前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知识记忆牢固,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匮乏,课堂回答问题"支支吾吾",课下交流"吞吞吐吐"。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课程视野之下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应当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一、创设情境,让孩子"想"说语文课程具有精神领域的"人文性"特征,即揭示语文课程内在价值和意义。正因为人文性的存在,语文的学习过程才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即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因而教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理应是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备受学生青睐的课堂。教师应该努力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构建一个美好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把生活与语文学习水乳交融,让学生把语文课堂当成求知的乐土。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呢?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思考。一、构建生活的课堂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积极地与其融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基于"互联网+"的平板课堂建设对于语文学习更是如虎添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做到分层学习、课前学习、课中讨论、课后巩固,让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性,让教师的辅导有针对性,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因此"互联网+"的平板课堂建设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理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与需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和展示个性及自身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把它说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确实不以为过。广阔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如果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课程渗透社会、科学、技术的实践 ,其主要特点是 :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相互作用 ,强调教师、学生、社会的互动效应。把学校课程的社会层面与科学层面很好结合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1 基础性课程 ,储备知识 ,培养科学素养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能提升课程的科学层面。课程改革不应该把讲清道理的内容削减 ,而留下一些条条杠杠的概念 ,这种加大机械记忆量的做法只能使学生毫无兴趣。我们的学生潜力是很大的 ,只要把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给他们说清楚 ,或者让他们自己通过研究搞清楚 ,他们…  相似文献   

11.
要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学,我们就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同时,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改变教学策略,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远离了生活的学习活动是空洞的,离开了学习的生活也是不完整的。而学习语文更离不开日常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之源,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学习活动。阅读、识字、口语交际、作文等学习活动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课前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再现生活,课后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我们经常提到的"教学的生活化",其实就是把教学活动放在社会生活中间,通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将教学目标的实现转化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3.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的学习资料.当前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意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说的话,写的字,无一不用到语文,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下,教师应该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打造高效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精彩的生活之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平时教学中要多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注重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出学校,置身于家庭。  相似文献   

16.
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意味着语文课程应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职高”)语文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职高语文学科的教学,书本知识要教,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更要教.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多引入生活案例,不管是在精讲课文的课堂上,还是在口语交际课和作品欣赏课上,都应该尽可能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结合具体实际来让学生理解,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生活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数学、体育、科学……一堂堂不同的课构成了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可以将学科课程作为习作的资源,巧妙整合,让孩子在各科学习中学会写作技巧。从"教学过程分解"中进行"细节描写训练"比如一堂体育课,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立定跳远,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兴致高昂。这样的课堂就可成为习作的内容。起跳的动作是一瞬间完成的,如何让孩子们把这个动作描写具体?可以让孩子们回顾、重现当时场景,教学生把动作分解开来,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以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结合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了解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学科。语文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语文知识。阅读教学在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更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式的学习。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思想教育,因为语文的本质就是表达思想、承载文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明白许多不能言状的生  相似文献   

20.
张海燕 《考试周刊》2010,(40):56-56
长久以来,农村中学生忽略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不注重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而教师也常是就书教书一他们都把语文从生活中剥离开来。教育新政的实施敦促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农村中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指导老师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领悟,最终让学生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