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是育人方式转变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育人方式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和重点问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余文森认为,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倡导以学习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空,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思维。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要坚持以生为本,根据新时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迅速融入高中历史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有效参与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满足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学生本身的素质外,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我认为要优化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过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过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功底,个性爱好,优、中、差生在班级的分布,要尽可能地考虑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  相似文献   

4.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和谐教学思想和谐教学应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任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古人言:“授人以鱼,则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方为终身受用”。因此,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确立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和谐教学,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给予了教师在主导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更强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发展的空间。笔者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应当是:教学材料、学生背景———学生发展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5.
乔磊 《考试周刊》2014,(49):14-14
"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依照要求进行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来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自己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主要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才是最好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注重实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位置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飞 《林区教学》2009,(7):116-117
新课标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随时挖掘更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要从“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上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学,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之中。  相似文献   

9.
互助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创造"为指向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坚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丰富了新课程理论.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运用互助式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领悟获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民主”、“平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成开放的教学环境,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应是课程改革的精神;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应当坚持的课堂教学理念。一、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的价值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交往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所以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科本位,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在践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积极融入具有一定时代价值的教学元素,在鼓励和引导学生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中,时政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老师除了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之外,还需要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抓住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时政教学的新内容、新要求、新标准,以此来实现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环节之间的完美联系和互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对此,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分析对象,了解时政教学的应用策略及要求,以期为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推进,昭显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自身的专业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来判定。学生的表现是否充满“活力”,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为中心”。落实到教学,首先引发了教案的革命——走进教学视野的基于学生立场的学历案。学历案关注学生“是否明白或学会”,形成“教 - 学 - 学会”的线性发展。钻研学历案设计,激发课堂活力,让学习成为“真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8):28-30
在进行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将合作探究式自我导向学习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目前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和建立了合作探究式自我导向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对合作探究式自我导向学习在其他课程教学的成功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佟艳杰 《黑河教育》2012,(12):67-68
在职业中专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探究式学习教学是应我国素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具有主体性、开放性、探索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依据建构主义获得性学习理论,将探究式学习应用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更符合该学科的教学性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带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事课堂教学,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上实施新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生物教学是需要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同时需要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另外,生物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生物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物实例,让生物课教学回归到学生身边的事物、教师的身边以及教学过程到大自然中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应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张秀兰 《学周刊C版》2014,(10):126-126
生物教学是需要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同时需要将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另外,生物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生物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物实例,让生物课教学回归到学生身边的事物、教师的身边以及教学过程到大自然中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因此,生物课堂教学应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并论述了高职英语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情境,建立起自主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形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加教学和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最为重要的渠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健康健全的思想道德标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