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日益临近了。据悉,本届亚运会期间,将有亚奥理事会官员、各国体育代表团官员、运动员、裁判员和记者以及各国旅游者近20万人参加比赛、会议和各种旅游活动。为此,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旅游部暨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举办多项旅游活动,使参加亚运会的每个人和国内外游客在北京生活得愉快、满意方便。目前,旅游部已经举办的大型旅游活动有:“百万旅游者签名活动”、“第三届北京国际风筝会”、“第三届北京桃花节”、“第三届北京西瓜节”、“昆明湖龙舟竞渡”等,即将开展的旅游活动还有: 7至9月在北海公园举办的“北海灯会”; 9月1日至10月7日举办的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2年9月20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在首都大酒店召开了波司登赞助第14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新闻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何慧娴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向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荣誉证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副主任连秋利向新闻界正式宣布:授权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在其生产的运动服、运动鞋、运动T恤、运动包等系列运动装备的包装、广告和有关宣传活动中使用“第14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伙伴”、“第14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专用领奖装备”称号和中国体育…  相似文献   

3.
吉祥的月亮     
第十一届亚运会那熊熊燃烧的圣火,是藏族15岁的少女达娃央宗,从太阳那取来火种点燃的。亚运会期间我访问了这位“新闻少女”。“我很高兴参加亚运会。北京很漂亮”。达娃央宗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说:“我是1975年5月5日出生的……”。“我1.56米高,学习成绩中上等”。她汉话讲得很好。原来,她上小学时既学藏文,也学汉语。达娃央宗说话不多,但有问必答。“你家是藏族人吗?”“是的。”达娃央宗生在拉萨市一个藏族  相似文献   

4.
<正> (一) 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第11届亚运会,正一天天临近。中华大地掀起了一股“全国人民当好东道主,喜迎四海佳宾来北京”的热流。两次亲莅北京视察亚运会筹备工作的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席法赫德满意地指出,通过现场观察和了解,对中国办好亚运会更加放心了,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北京网球公开赛”将于1997年9月28至10月6日在北京国际网球中心挥拍角逐。据悉,中国网球协会有意扩大规模、提高奖金、增强吸引力,力争把“北京公开赛”办成世界第五大公开赛。许多世界级球手荟萃北京,在美丽的玉蜒桥畔,在曾成功举办’90亚运会网球比赛的国际网球中心,在充满着希望与梦想的网球场上,尽情抒写动人的篇章。请球迷们莫失良机,密切关注比赛动态。  相似文献   

6.
1986年9月30日,汉城,第10届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即将开始。排在第八道的是中国选手,亚洲纪录保持者郑晨。第六道是夺魁呼声甚高的南朝鲜短跑名将张在根,而排在第三道上的是唯一的一名黑皮肤选手。当时大会提供的资料表明,这位运动员是卡塔尔的曼索尔,第9届亚运会只参加4×100米接力赛,其它情况一无所知。曼索尔就是在这种别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举夺魁。赛后,曼索尔拥有了“黑色闪电”、“卡塔尔奇兵”等等绰号。 1990年9月28日,北京,第11届亚运会。时隔四年,曼索尔再次出现在亚运会男子百米决赛场。汉城一战,曼索尔成为蜚声亚洲田坛的大明星。他四年来的一举一动,可以说都在人们的关注下。曼索尔一到北京,立刻吸引了无数敏感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1989年9月,汉城。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会议上,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选出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地址——北京市以43比22的优势击败竞争对手日本广岛市而荣获主办权。从此,古老的北京与亚运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亚运会也以神圣而不可阻挡的脚步向北京走来……过去了的故事与沉重的荣誉“我们为什么要争办亚运会?”这是许多中国人曾经有过的疑问,甚至这个疑团至今仍未解开。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与亚运会有关的会议上,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向人们透露了一桩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在五六十年代,亚奥理事会  相似文献   

8.
郎平女,21岁,排球运动员,运动健将,国家女排主攻手,被人们誉为“铁鎯头”。她曾多次为祖国争得荣誉,是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和第九届亚运会冠军的主力队员。宋晓波女,24岁,篮球运动员,运动健将,北京女篮主力前锋,现任国家队队长。她曾百余次参加各种国际比赛。1982年,在第九届亚运会上,为中国女篮第一次夺取亚运会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
沉寂多时的北京排球赛场又起烽烟。曾赢得第11届亚运会“最激动人心的一枚金牌”之后很少露面的中国男排,今日再展英姿。一年多前,中国男排健儿在北京亚运会上的杰出“演出”,他们非凡的气势与斗志,曾博得排坛内外“漂亮、精彩”的一片赞誉。事隔一年多后,稍经调整的中国男排在有国内外多支劲旅参加的北京国际男排赛上,以新的进步与风貌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节选自新华社记者徐江善所著《CTb内幕新闻……中国台北体育代表团飞抵北京前后》,CTb为中国台北英文缩写。作者在北京亚运会期间,采访了大批台北代表团的官员、运动员、新闻记者,以翔实的内容记叙了两岸香港密谈,中国台北与“中华”台北队名之争,台北争办98亚运失败内幕等等鲜为人知的新闻。此书预计今年九月底由大连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李宁 《新体育》2010,(12):66-67
第16届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人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不禁联想起北京的第11届亚运会。那是中国首次承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来自37个国家的6122名选手参加了这届亚运会.开创了中国体育的历史。北京亚运会为中国承办重大国际赛事积累了经验.虽然时光过去了20年.但该届亚运会的某些场面依旧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2.
先利其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北京亚运会上创造优良成绩,应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与精良的体育器材和设备。31个新建的体育场馆今年5月全部完工,那么,器材和设备准备情况如何呢?共有多少种?从何而来?质量如何?都为广大读者所关心。最近记者走访了亚运会场地器材部负责人黄国良,他热情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器材数量大70%是国产分管器材的黄国良同志工作很忙,电话、来人应接不暇,看来亚运会器材和设备的准备工作已到了关键时刻。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说他们干的就是亚运会的“粮草”工作。距亚运会不足200天了,时间紧迫,所需器材和设备,6月份要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先生率领的中国台北奥身会考察团一行3人和香港《大公报》主编陈彬先生,5月初到亚运村参观考察。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运动员公寓、餐厅以及新闻中心、组委会指挥中心等。吴经国先生说,第11届亚运会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次主办的亚运会,具有多重意义,台湾将有很多记者来北京采访,他  相似文献   

14.
匡时 《收藏》2012,(11):154-155
9月17日,北京匡时召开“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最大宗的一批梁启超档案即将于12月初的北京匡时秋拍亮相。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宣布:这批“梁启超重要档案”将拆分为多个标的拍卖,其总估价为人民币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24届奥运会后,南朝鲜体育界对一九八○年以来,特别是本届奥运会取得金牌总数第四位的体育成果进行了认真回顾,并针对90年北京亚运会和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研究了一些战略性的对策。我们对此进行了归纳分析,为我国90年北京亚运会确保“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一,精神文明第一”的战略决策提供一些不成熟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举办第14届亚运会的韩国釜山市为本届亚运会制定的目标之一是“通过亚运会促使地区经济腾飞”。韩国媒体说,这一目标现在看来“有望实现”。亚运会的成功举行使釜山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1995年申办成功以后,釜山市为扩充基础设施,投入了6.6万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九○年化京亚运会科学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于一月三十一日发出“关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科学大会征文通知”。“征文通知”称:经国家体委、中国奥委会批准,定于1990年9月16日至20在北京举行1990年北京亚运会科学大会。大会主题是“体育科学与未来”。学科内容包括:体育理论(包括体育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史学、比较体育)、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由首都记者网球队、北京天立体育发展公司和韩国韩一体育用品公司共同举办的’98“韩一杯”首都新闻记者网球邀请赛,11月7日在北京首体网球健身中心举行,来自首都20多家新闻单位的40余名记者、编辑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比赛。这些记者、编辑大多数是各大新闻单位的体育记者,他们常年奔波于赛场,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而摇旗呐喊,同时也为全民健身的热潮所感动,但多是“心动”而少于“行动”,北京天立体育发展公司和棉一体有用品公司为即将赴亚运会采访的记者们提供了一次亲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记者们自然感到格外兴奋。经过激烈…  相似文献   

19.
把亚运会的武术比赛比作造楼来说,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地基”,1994年广岛亚运会便是“栋梁”,都很重要而不可或缺。而到了1998年的曼谷亚运会则是“封顶”,又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亚奥理事会规定,凡在亚运赛事中连续三届的比赛项目才可能定为常设项目。  相似文献   

20.
1990年9月下旬,第11届亚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综合国际性运动会,其意义之大,为世人所瞩目。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筹备工作,犹如一个庞大、复杂的杜会系统工程,仅靠传统的管理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必须引入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国家体委主任、第11届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伍绍祖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亚运会计划网络图”。究竟“计划网络图”是依据哪些科学方法研制出来的?它在第11届亚运会筹备工作中有何重大的指挥、协调、管理、监督等作用?“计划网络图”的执笔者梁晓龙同志的论文,很值得一读。鉴于版式处理的技术问题,网络示意图只得忍痛割爱。特向作者及广大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